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关于长城-〉各地长城-〉山东的长城-〉穆陵关

作者:刘世松

  刘世松老师,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山东省沂水县马站中学历史教员。
  1. 穆陵之名
  2. 穆陵关的设置
  3. 齐长城简说
  4. 穆陵形势总论
  5. 穆陵战事
  6. 穆陵关文物古迹
  7. 穆陵风情
  8. 开发穆陵关


穆 陵 关
作者:刘世松 2002年10月26日发表于长城小站

长城小站提醒旅行者和背包客:长城的存在,源于您的爱护!


  3.齐长城简说
  “先有穆陵关,后有齐长城”。穆陵关始建于西周,齐长城则修筑于春秋战国。齐国为防御南方晋、鲁、莒、吴、越、楚等国的进攻,自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的齐威王、齐宣王,历时三百余年,自西向东构筑起1200余里的军事防御工程,这就是著名的齐长城。齐长城西起长清黄河边,沿泰沂山脉分水岭,逶迤东行,经肥城、泰安、历城、莱芜、章丘、博山、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诸城、胶南,在黄岛入黄海。千里齐长城,西饮黄河,东垂沧海,腾跃于泰沂山峦,串联1518个山头,恰似一条巨龙,盘旋飞舞在齐鲁大地上。
  齐长城的建筑特点是充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平原和丘陵地带以沙土夯实,板筑为主,横断面呈梯形,底宽10米-15米,高5米-8米;山区则以块石、条石或片石垒砌,主要墙体大部筑于山脊阳坡,砌筑1米-2米宽和6米-8米高的墙体,然后顺坡填充沙土碎石,再在阴面筑1米-2米高的石墙相夹,形成山脊线与城墙前后相依的双道防线,易守难攻。在较平缓而不甚重要的山头或山坳处,墙体沿山脊线而筑,而且多为5米-8米高的双面石墙。在峰峦叠嶂、艰险难攀的峻拔处则未筑城墙,而是以“山险代城”。
  齐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军事防线之一,城墙、关隘、城堡、烽燧,构筑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和重要战役,如葵丘之盟、北杏之盟、夹谷之会,齐鲁长勺之战、稷田之战,晋之联军伐齐,吴齐艾陵之战,齐楚成阳之战,齐魏马陵之战,以及齐灭谭、遂、莱,楚灭邾、杞、莒、鲁等等,都发生在长城内外。
  从古至今,多少隆隆的战车在这里折羽斩翅,多少年轻将士的鲜血洒遍山野。一幕幕刀光剑影,一场场血雨纷争,当年的宏图霸业早已灰飞烟灭,但那金戈铁马、鼓角铮鸣、浴血鏖战的场面,却在这里留下了永恒的回忆。 巍巍齐长城,本身就是一部硝烟滚滚、烽火连天的古代战争史,它那雄浑、粗犷、博大、苍凉的身躯,凝聚着沉重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齐长城比魏、赵、楚、秦等国长城早200多年,比欧洲最早的雅典壁垒护道墙早100多年,是中国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遗址,被史学家誉为“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祖”。齐长城是古代山东大汉在长城建筑史上创造的惊世奇迹,是齐鲁精神的象征。齐长城作为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
  沂水境内的齐长城,自沂山南部的泰薄顶入境东南行,经点将台、大岘山、穆陵关、龙山、凤鸣山、牛山、杨廷山、三楞山,与从临朐、安丘进入沂水的二道长城会合后入莒县,历经沙沟、马站、圈里、杨庄、官庄五乡镇,全长140多华里,其中有遗址者占总长度的85.6%,古城堡、烽火台、点将台遗址12处。
  齐长城垣高墙坚,烽火台、堠堡、戍楼比栉,尤其是穆陵一段。《古骈邑·穆陵关》载:“穆陵,齐国南门也。壁垒森严,且附筑贰城,要隘大关。其上堡楼互接,骁勇屯守。烽火相望,夜举烽,光亮山野,昼燔燧,烟云蔽天。严阵难犯,固若金汤。”
<< 2.穆陵关的设置 [ 回到首页 ] 4. 穆陵形势总论 >>

欢迎指正,欢迎投稿!!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20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