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水帘洞
 公元六世纪的大兴城 

2009-03-22 Sun

二十世纪契丹语言文字研究论著目录(二)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186) 契丹小字数词“影子字”探(陈乃雄),《内蒙古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1~8页。
187) 关于契丹小字的方位和一些数词([日]丰田五郎著,沈力译),《中国民族史研究》第4辑,改革出版社(北京),1992年。71~81页。
188) 契丹语数词及契丹小字拼读法(清格尔泰),《内蒙古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1~9页。
189) 契丹小字对四季的称呼(丰田五郎),《民族语文》1998年第1期。78~81页。
190) 契丹小字复数符号探索(高路加),《内蒙古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44~51页。
191) 契丹小字中的动词附加成分(清格尔泰),《民族语文》1992年第2期。1~9页。
192) 契丹语的名词附加成分-n和-in(聂鸿音),《民族语文》2001年第2期。56~60页。
193) 论契丹小字的创制与解读——兼论达斡尔族的族源(沈汇),《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50~57页。
194) 从契丹小字解读探达斡尔为东胡之裔(刘凤翥),《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1期,36~39页;收入《契丹史论著汇编》下册。
195) 契丹国号解(即实),《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2期,104~110页;收入《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546~558页。
196) 契丹小字道宗哀册篆盖的解读(刘凤翥),《民族研究》1984年第5期。76~80、封三。
197) 不等于 ——与刘凤翥同志商榷(即实),《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23~29页;收入《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567~583页。
198) 契丹小字中之契丹(王弘力),《民族语文》1987年第5期。63~65、51页。
199) 关于契丹小字“廴”的新解释([日]丰田五郎著,刘凤翥译),《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11集,1988年12月。106~108页。
200) “契丹”——汉人之别名(贾敬颜),《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5期。20~22页。
201) 契丹原字“ ”音值考(高路加),《东北考古与历史》第1辑,1982年;收入《契丹史论著汇编》下册。
202) 若干契丹小字的解读(刘凤翥),《民族语文》1987年第1期。62~65、6页。
203) 从“天子”说起(即实),《内蒙古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55~69页。
204) 契丹姓氏耶律音义新探(高路加),《内蒙古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70~83页。
205) 契丹耶律姓新探(即实),《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第4期。103~106页。
206) 契丹小字宫殿解(王弘力),《内蒙古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61~63页。
207) 契丹文字新释(黄振华),《文史》第37辑,中华书局,1993年。229~240页。
208) 一个契丹原字的辨读(即实),《民族语文》1994年第5期。70~71页。
209) 契丹小字“月”音义跋(阮廷焯),《大陆杂志》(台北)83卷第4期,1991年10月。46~47页。
210) 契丹小字词语杂考(高路加),《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5年第2期。18~23页。
211) 契丹字词拾零(高路加),《内蒙古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64~67、96页。
212) 契丹小字解读拾零(即实),《东北地方史研究》1986年第4期。64~73页。
213) 契丹小字解读拾零续(即实),《东北地方史研究》1990年第3期。20~31页。
214) 释契丹语“迤逦免”和“乙林免”(刘凤翥),《沈阳师专学报》1980年第1期。67~69页。
215) “阿穆尔”源于契丹语的“黑水”说(刘凤翥),《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1期。
216) 从契丹文推测汉语“爷”的来源(刘凤翥),《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75~76页。
217) 析契丹语的“捺钵”(白俊瑞、李波),《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70~74页。
218) 辽金元史札记三则(周建奇),《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62~69页。
219) 契丹小字文献汉语借词释读(宝玉柱),《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增刊。238~256页。
220) 论金代契丹文字之废兴及政治影响(唐长孺),《武汉日报》1947年6月23日《文学副刊》;收入同氏《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472~477页。
221) 云南契丹后裔研究(孟志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3月。
222) 云南契丹小字的遗存与释义(杨毓骧),《内蒙古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46~53页。
223) 云南的契丹族后裔和契丹字遗存(陈乃雄),《民族语文》1994年第6期,20~26页;《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1995年。
224) 施甸“本人”语言否定副词“i”(那顺乌日图),《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76~80页。
225) 本话中的阿尔泰语言成分遗存(陈乃雄),《中国语言学报》第6期,商务印书馆,1995年。
226) 关于契丹、党项与女真遗裔问题(刘浦江),《大陆杂志》(台北)96卷第6期,1998年6月,19~34页;收入同氏《辽金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128~153页。
227) 契丹小字碑文,长春《大同报》1939年9月27日;沈阳《盛京时报》1939年9月27日。
228) 契丹小字“故太师铭石记”之研究(李文信),伪满《国立中央博物馆论丛》第3号,1942年4月。67~74页。
229) 辽宁锦西西孤山出土的辽墓墓志(刘谦),《考古通讯》1956年第2期。第71页。
230) 锦西西孤山出土契丹文墓志研究(阎万章),《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69~82页。
231)“锦西西孤山契丹文墓志试释”摘要(金光平、曾毅公),《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83~84页。
232) 内蒙古昭盟辽太祖陵调查散记(洲杰),《考古》1966年第5期。263~266页。
233) 辽代耶律延宁墓发掘简报(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文物》1980年第7期。18~22页。
234) 《耶律延宁墓志》的契丹大字释读举例(刘凤翥、于宝林),《文物》1984年第5期。80~81页。
235) 契丹大字《北大王墓志》考释(刘凤翥、马俊山),《文物》1983年第9期。23~29、50页。
236) 补辽萧袍鲁墓出土的契丹大字墓志铭(冯永谦),《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8年第1期。32~35页。
237) 契丹文《萧袍鲁墓志铭》考释(阎万章),《民族语文》1988年第3期。25~28页。
238) 契丹大字“耶律习涅墓志”考释(金永田),《考古》1991年第4期。372~379页。
239) 内蒙古发掘契丹显贵耶律祺墓(齐晓光),《中国文物报》1994年4月24日第1版。
240) 契丹大字的重大发现(齐晓光),《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2期。87、86页。
241) 内蒙古出土一契丹大字墓志铭(石圭平、侯峰),《人民日报》1995年5月12日第4版。
242) 内蒙古察右前旗发现辽代碑刻(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考古》1986年第11期。1054、1053页。
243) 内蒙古科右前旗发现六处古代墨书题记(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方文物》1989年第1期。40~46页。
244) 两颗契丹文铜印(李遇春),《文物》1959年第3期。73~74页。
245) 内蒙古出土古代官印的新资料(李逸友),《文物》1961年第9期。64~65页。
246) 丹东地区出土的一批古代官印(王连春、许玉林),《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年第3期。56~60页。
247) 内蒙古昭乌达盟发现的一批古印资料(项春松),《文物》1983年第8期。77~83页。
248) 辽宁建昌普查中发现的重要文物(冯永谦、邓宝学),《文物》1983年第9期。66~72页。
249) 辽宁近年出土、征集的宋辽金官印选辑(武家昌),《文物》1984年第9期。83~84页。
250) 吉林永吉发现契丹文铜印(永吉县文物管理所),《北方文物》1986年第2期。第49页。
251) 昌图八面城出土一枚契丹文铜印(裴耀军),《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2期。第98页。
252) 辽契丹大字铜印谁识(李宇峰),《中国文物报》1989年11月17日。
253) 辽宁盘山县发现辽契丹大字铜印(李宇峰),《考古》1990年第12期。第1143页。
254)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发现一方契丹大字铜印(李兴盛),《考古》1997年第8期。第96页。
255) 从皮室印的解读论说乣军(即实),《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2期;收入《契丹史论著汇编》下册。
256) 试解三颗契丹文印(即实),《内蒙古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86~92页。
257) 南克印解说(即实),《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6年第1期。53~54页。
258) 昭盟巴林右旗白塔子出土铜镜(李逸友),《文物》1959年第5期。第74页。
259) 吉林柳河出土契丹文铜镜(高占一、朴润陆),《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5年第2期。第63页。
260) 呼伦贝尔伊敏河矿区发现“契丹大字”铜牌(王成),《呼伦贝尔文物》总第4期,1997年。第60页。
261)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发现契丹大字铜牌(王成),《考古》1999年第6期。第58页。
262) 内蒙古巴林右旗出土契丹大字铜符牌和石质道教符印(韩仁信),《考古》1999年第6期。第77页。
263) 金国书钱(无畏居士),《艺林月刊》第53期,1934年5月。第4页。
264) 契丹文大钱(郑家相),《泉币》第15期,1942年11月。
265) 契丹文大钱辨(张果园),《泉币》第16期,1943年1月。
266) 关于辽代钱币契丹字的释读情况(陈乃雄),《内蒙古金融》1985年钱币增刊;《中国钱币》1985年第4期,6~10页。
267) 契丹字钱性质探(陈乃雄),《内蒙古金融》钱币专刊总第9期,1988年。28~31页。
268) 契丹字钱币考(贾敬颜),《内蒙古金融》1985年钱币增刊,44~46页;《中国钱币》1985年第4期,3~6页。
269) 辽代钱币图表(卫月望辑录),《内蒙古金融》1983年第8期。
270) 四朝钱补(卫月望),《内蒙古金融》1985年钱币增刊。58~59页。
271) 辽上京出土契丹银币释文(王晴),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文物通讯》第8期,1979年。第52页。
272) 辽上京出土契丹大字银币(刘凤翥、王晴),《文物》1981年第10期。第24页。
273)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发现契丹大字金银钱(孙继民),《考古》1994年第2期。第179页。
274) 契丹字钱币“天朝万岁”释读疑点试析(成增耀),《内蒙古金融》钱币专刊总第7期,1987年。51~52、60页。
275) 契丹字钱币“天朝万岁”释读疑点再探(成增耀),《内蒙古金融》钱币专刊总第9期,1988年。41~44、47页。
276) 关于契丹大字“天朝万顺”钱的释读意见(胡顺利),《内蒙古金融研究》1990年第2期。
277) 辽契丹文钱浅说(高桂云),《首都博物馆丛刊》第10辑,地质出版社,1995年10月。92页。
278) 契丹币铭与国号(即实),《中国钱币》1987年第4期,59~60、58页;收入《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584~588页。
279) 契丹大字银钱和辽钱上限问题(刘凤翥),《内蒙古金融》钱币专刊总第9期,1988年。32~40页。
280) “万钞”谁见 “丹宝”怎解(即实),《内蒙古金融研究》1990年第3期;收入《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589~599页。
281) 契丹大字中的纪年考释(刘凤翥),《民族语文》1982年第3期。49~53页。
282) 关于契丹大字墓志纪年的考释问题(阎万章),《辽海文物学刊》1990年第1期。82~98页。
283) 关于混入汉字中的契丹大字“乣”的读音(刘凤翥),《民族语文》1979年第4期。263~267页。
284) 契丹大字中“六”的解读历程(刘凤翥),《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8年第2期。70~71页。
285) 关于契丹大字中个位数字之解读(刘凤翥),《东北亚历史与文化》,辽沈书社(沈阳),1991年。380~382页。
286)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刘凤翥),《汉学研究》(台北)11卷第1期,1993年6月。383~398页。
287) 契丹大字“五”的读音(刘凤翥),《民族语文》1992年第1期。69~70页。
288) 若干契丹大字之解读(阮廷焯),《第三十五届世界阿尔泰学会会议记录》,台北联合报国学文献馆,1993年。517~524页。
289) 解读契丹大字的线索(〔日〕丰田五郎著,萧爱民译),《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1995年。298~313页。
290) 契丹大字中若干官名和地名之解读(刘凤翥),《民族语文》1996年第4期。37~44页。
291) 契丹大字解读浅议(聂鸿音),《民族语文》1999年第4期。51~57页。
292) 略论契丹语的语系归属与特点(刘凤翥),《大陆杂志》(台北)84卷第5期,1992年5月。19~26页。
293) 契丹语文为双语系试证(阮廷焯),《第二届国际华学研究会议论文集》,台北,1992年。1~6页。
294) 论契丹语中汉语借词的音系基础(聂鸿音),《民族语文》1988年第2期。41~49页。
295) 讨论“北宋大臣通契丹语”的问题(刘子健),《大陆杂志》(台北)28卷第12期,1964年6月30日;收入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89~91页。
296) 谈北宋两首契丹语诗(徐娜),《抚州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
297) 蒙古语族语言的词汇(陈乃雄),《内蒙古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105~116页。
298) 契丹小字所保留下来的中古蒙古语之痕迹——永福、春秋、数词([日]丰田五郎),《日中联合文字文化研讨会发表论文集》,日本文字文化研究所(京都),1998年7月。汉文本,147~156页;日文本, 35~44页。
299) 契丹语考([德]福赫伯著,黄振华译),原为德文,题为《论辽朝语言关系》,载《中亚研究》第3期,1969年,7~43页;汉译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5集,1985年6月,65~83页。
300) 评福赫伯著《契丹语考》([德]道尔弗著,黄振华译),原为德文,题为《阿尔泰学家评福赫伯著〈论辽朝语言关系〉》,载《中亚研究》第3期,1969年,45~49页;汉译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6集,1985年12月,139~141页。
301) 《辽史·国语解》赓补(阮廷焯),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87年。163~174页。
302) 契丹民族语言的初步探查——以语词考为中心(于宝林),载同氏《契丹古代史稿》,黄山书社(合肥),1998年。259~359页。
303) 《辽史》“契丹语官名”杂考(王民信),《幼狮学报》(台北)第4卷1、2期合刊,1961年10月31日。1~42页。
304) 契丹语官名小考(唐统天),《东北地方史研究》1985年第3期。26~29页。
305) 契丹大小字考(柳翼谋),《史地学报》2卷第6号,1923年8月;收入《辽史汇编》第8册。
306) 契丹大小字创制之年代问题(朱子方),《东方杂志》42卷第14号,1946年7月。
307) 契丹民族为何创制两种文字?(刘凤翥),《历史月刊》(台北)第21期,1989年10月。116~120页。
308) 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的区别(刘凤翥),《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105~112页。
309) 从契丹大小字到女真大小字(金光平),《内蒙古大学学报》1962年第2期。9~14页。
310) 契丹大字与传世的女真文字(和希格),《内蒙古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1~6页。
311) 契丹小字与汉字的关系——兼谈契丹小字的制字方法(刘凤翥),《东北地方史研究》创刊号,1983年7月,37~44页;收入《契丹史论著汇编》下册。
312) 契丹文字与汉字和女真字的关系(刘凤翥),《大陆杂志》(台北)87卷第1期,1993年7月。42~48页。
313) 契丹文字制字时借用汉字的初步研究(于宝林),《内蒙古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59~64页。
314) 简论契丹大字和女真文字的比较研究(额尔敦巴特尔),《内蒙古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50~58页。
315) 西夏、契丹文字的比较研究(于宝麟),《宁夏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79~86页。
316) 契丹文字女真文字比较研究——民族古文字比较研究之三(于宝林),《辽金西夏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112~125页。
317) 契丹文字、女真文字及西夏文字相互关系的一个窥测——从成吉思皇帝圣旨牌背面的番字谈起([日]长田夏树),《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1995年。314~319页。
318) 论契丹人的两种文字体系([匈] 卡拉·捷尔吉著,陈乃雄译),原载《第三届国际蒙古学家大会论文集》第2卷,乌兰巴托,1977年;汉译文载《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5年第1期,20~22页。
319) 论契丹的文字体系([匈]卡拉·捷尔吉著,剧乐平译),原载美国《蒙古研究》第10卷,1986~1987年;汉译文载《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9年第1期,56~57页。
320) 论契丹文学([苏]В·С·斯塔里科夫著,李贵民、范振远译),原载《蒙古文学关系史》,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1年;汉译文载《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5年第1期,23~29页。

二、日文部分

1) 契丹女真西夏文字考(白鸟库吉),《史学杂志》9编第11、12号,1898年11、12月,922~936、1054~1068页;收入《白鸟库吉全集》第5卷,岩波书店,1970年,45~68页。
2) 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斋藤武一),伪满《国立中央博物馆时报》第11号,1941年5月。
3) 契丹、女真、西夏文字(田村实造),《书道全集》第15卷,平凡社(东京),1954年4月。45~48页。
4) 辽金西夏元清五朝的制字(小平绥方),《东洋文化》第154号,1937年7月。20~22页。
5) 从汉字产生的文字(西田龙雄),《言语》10卷第11号,1981年11月。
6) 契丹文字与契丹语(岛田正郎),《史学杂志》59编第12号,1950年12月。
7) 辽朝文化与契丹文字(岛田正郎),《历史教育》18卷第7号,1970年9月。
8) 契丹、女真文字考(田村实造),《东洋史研究》35卷第3号,1976年12月。1~53页。
9) 契丹文字(丰田五郎),《汉学》8卷第6号,1997年6月。28~34页。
10) 契丹大小字和女真大小字(爱新觉罗·乌拉熙春),《立命馆文学》第560号,1999年。
11) 郎君行记碑石拓本(桑原氩兀妒费г又尽21编第6号,1910年6月。
12) 契丹文字的新资料(羽田亨),《史林》10卷第1号,1925年1月,82~97页;收入《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下册,同朋舍(京都),1975年,420~434页。
13) 热河林西辽陵石刻出土纪事(岛田好),满铁各图书馆报《书香》第46号,1933年1月。
14) 新发现的契丹文字(岛田好),《满蒙》第14年1月号,1933年1月。
15) 热河发现的契丹文字墓志(岛田贞彦),《石棺墓》2卷第4号,1933年。
16) 关于新近发现的契丹文字(鸟居龙藏),《书物展望》4卷第3号,1934年;收入《鸟居龙藏全集》第12卷。
17) 关于收藏在奉天的契丹哀册(鸟山喜一),见《满鲜文化史观》,1935年6月。
18) 《满蒙考古集》之四·契丹墓志(岛田贞彦),《满蒙》第16年8月号,1935年8月。
19) 关于契丹文哀册(辛兑铉),朝鲜京城青丘学会《青丘学丛》第28号,1937年5月。1~17页。
20) 辽朝哀册的最初发现——兼评牟里神父(卫藤利夫),《收书月报》第70号,1941年11月。
21) 辽朝帝后的哀册和庆陵——哀册出土的经过及三陵的比定(田村实造),《满洲学报》第7号,1942年2月。
22) 关于庆陵(田村实造),《学术月报》7卷第8号,1954年11月。
23) 《辽陵石刻集录》〔书评〕(岛田好),满铁各图书馆报《书香》第60号,1934年。24) 田村实造、小林行雄《庆陵》〔书评〕(小野胜年),《史林》37卷第2期,1954年。
25) 宣懿皇后哀册文汉译(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3号,1952年9月。
26) 关于宣懿皇后哀册文中变化语的区别(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2号,1952年7月。
27) 道宗皇帝哀册文中的“ ”(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3号,1952年9月。
28) 兴宗仁懿皇后哀册文中的“ ”(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3号,1952年9月。
29) 宣懿皇后哀册文中的“ ”(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4号,1953年1月。
30) 辽道宗宣懿皇后契丹文哀册撰者考(爱宕松男),京都女子大学史学会《史窗》第48号,1991年3月。19~43页。
31) 辽静安寺契丹文砖额(岛田好),满铁各图书馆报《书香》第83期,1936年5月。
32) 所谓大名城出土契丹国字砖(佐藤文比古),《满洲史学》1卷第1号,1937年6月。
33) 所谓女真大字是什么样?——附说李王家博物馆藏圆铜镜镜背的文字(石田干之助),《史学杂志》53编第7号,1942年7月。114~115页。
34) 契丹语研究〔第1、2辑〕(山路广明),油印本,1951年7月、11月。
35) 契丹语的研究〔一〕(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1、2、3号,1952年。
36) 契丹语的研究〔二〕(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4、5号,1953年。
37) 契丹制字研究(山路广明),东京亚非语言研究室刊行,1956年。
38) 契丹语及其制字研究——“日”字的音读(山路广明),《史观》第37号,1952年6月。
39) 契丹字的解读方法(村山七郎),《言语研究》第17、18号合刊,1951年3月。47~70页。
40) 契丹文字的解读(村山七郎),昭和二十七年文部省各项研究报告集,1953年12月。
41) 契丹文字从发现到解读——读村山七郎《契丹字的解读方法》(田村实造),《民族学研究》16卷第1号,1951年8月。
42) 解读契丹文字的可能性——村山七郎文读后(长田夏树),《神户外大论丛》2卷第4号,1951年12月。40~66页。
43) 关于契丹文字的解读(爱宕松男),《东北大学文学部研究年报》第7号,1956年12月。3~28页。
44) 契丹文字鱼符、玉盏、铜镜铭文的解读(爱宕松男),《文化》20卷第6号,1956年11月。
45) 契丹语解读方法论序说(长田夏树),《内陆亚细亚语言研究》第1辑,神户市外国语大学外国学研究所,1983年3月。1~49页。
46) 关于契丹字十二支中的“未”(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2号,1952年7月。
47) 关于契丹数字的起源(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1号,1952年5月。
48) 关于契丹数词“ ”的基字(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6号,1955年。
49) 关于契丹数词“ ”的基字(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6号,1955年。
50) 关于契丹语“玉”(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1号,1952年5月。
51) 契丹文字「 」再考(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1号,1952年5月。
52) 契丹语职官名的解读(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5号,1953年5月。
53) 若干契丹文字的解读(山路广明),《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纪要》第9号,1968年3月。
54) 契丹语研究余录(山路广明),《早稻田学报复刊》8卷第4号,1954年5月。
55) 契丹语研究:《郎君行记》的探讨及其它(山路广明),南方诸言语研究所刊行,1980年3月。
56) 契丹语研究:“ ”的基字及其它(山路广明),南方诸言语研究所刊行,1980年4月。
57) 契丹语研究:“ ”的基字及其它(山路广明),南方诸言语研究所刊行,1980年5月。
58) 关于契丹小字“廴”的新解释(丰田五郎),《京都产业大学国际语言科学研究所报》7卷第1号,1985年9月。
59) 契丹诵诗(日比野丈夫),《东洋史研究》7卷第2、3号合刊,1942年7月。
60) 作为形容词使用的过去分词(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1号,1952年5月。
61) 副词“ ”的音和义(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1号,1952年5月。
62) 契丹译语(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2号,1952年7月。
63) 关于契丹文字的汉字音转写——特别是首音节的变化(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3号,1952年9月。
64) 用统计学的方法推论契丹文字音值的不合理性(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4号,1953年1月。
65) 评《庆陵》一书中发现的契丹文字音值(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6号,1955年。
66) 契丹小字表音的性质(爱新觉罗·乌拉熙春),《立命馆文学》第565号,2000年6月。54~86页。
67) 大辽大横帐兰陵郡夫人建静安寺碑(山下泰藏),《满蒙》第16年10月号,1935年10月,62~67页;又见《奉天图书馆丛刊》第23册。
68) 女真字铜印(今西春秋),《东洋史研究》3卷4号,1938年4月。封二。


阿印于 2009-03-22 14:15:38 发表在分类:流沙墜簡
(49535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