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水帘洞
 公元六世纪的大兴城 

2008-02-12 Tue

赵州寻梦之安济桥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从柏林禅寺出来,前往安济桥。再次穿过赵县的旧城墙,看到洨河水从一座水泥桥下黑漆漆的流过,据说因为洨河污染严重,为了保护安济桥而将洨河之水改道了,改道?永远都是无奈的举措。安济桥挺立千年,并非只是一个摆设!

侯师傅带着我们俩穿过水泥桥来到“赵州桥公园”门口停车。门票30元,是此行惟一收取门票的地方,没有带着冒充学生的证件,没办法对折。心里想着也算为赵县作点儿贡献吧!嘿嘿!

一进门率先看到一座影壁,正面是茅以升先生的桥记,背面是浮雕的赵州桥故事。影壁做得很粗糙,不过,此地,自然也不能强求太多。绕过影壁,甬道两侧是八仙的雕像,一个个黑漆漆的模样,怪逗的。一直到推车的柴王爷,他对面是小放牛的牧童。还有另一侧高高站立的李春。根据在赵州桥建成100年以后的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6年)中书令张嘉贞写的《安济桥铭》记载:“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李春,真是大隋代的骄傲!

终于,看到了安济桥!

一如和尚所说的新,桥看上去真是很新,但想想那可是说1953~1958年改建的啊,也过了几十年了,还能这样新,说明这几十年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啊。冬天是看桥的最好时节,可以下到湖面去测量。嗯!爽!差点掉冰窟窿里面弄个透心亮,嘿嘿!不过,抚摸了28道主拱券石,据说更换了3条,余下用的全是隋代旧料。乖乖!隋代的石料啊!真让人激动!

桥全长64.4米,跨径37.02米,弧矢高(从拱顶到拱脚水平线的垂直距离)7.23米。建造年代现在有几个说法,但上下不超过五十年。大约建造于隋开皇六年至大业二年(公元586~606年),至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座单孔弧形石桥,由28道石拱券纵向并列砌筑而成。

在桥下可以清晰看到纵向并列砌筑的桥体,据说现代桥梁通常采用的是罗马式的纵联砌法,而安济桥所采用的则是巴比伦式的并列砌券法。这种砌法的好处,是便于日后维修桥梁,即便有一道拱券坏了,也不会影响桥梁的使用。但显而易见,这种砌造法并不结实,而安济桥可以挺立1400年不倒,也难怪当年梁思成先生那么惊讶了。其结构的特殊之处在于大桥外侧的9个圆形铁球与凸出来的方石块以及银锭形腰铁,这些构件在有机的作用,防止各个拱券向外倾倒。还有护拱石交错铺设,拱石之间用灰桨等物加固桥体。从而,让这所桥纵横之间拉力均衡。而且,站在桥下可以很明显看到桥两端阔而中间狭窄,这也是为单券向外倾倒而做得的预备性设置。

安济桥开世界敞肩桥之先河,桥梁工程上管主拱肋与桥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桥肩”一般,顾名思义,就好像桥的肩膀一样。安济桥的桥肩上用四个挖空的小拱“敞开”了,所以这种模式被称为“敞肩式”。这种建造方式,不但能节省材料、减少桥身的自重,而且能够在洪荒时增大流水的通道,保住桥不受到冲击,同时,在大拱之上建造小拱,利于小拱对大拱的被动压力,增强了桥身的稳定性。安济桥“敞肩拱”的运用,是世界建桥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对世界后代的桥梁建筑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桥主拱和四个小拱拱顶各雕有蚣蝮,守护着千年古桥。主拱和四小拱之上,为仰天石外露桥侧,在仰天石的边侧和上面,雕刻有等距的八瓣莲花饰件。

以前所建的石拱桥,多采用半圆形拱。拱券高则桥面必然很陡,不利于行人车辆行走。但是安济桥是水陆交通的要道,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倘若采用半圆形的拱券,则行人车辆十分不便。而洨河中的行船要从安济桥下通过,桥的拱券要大,才能让船平安驶过。为此,安济桥运用了小于半圆的弓形“坦拱”,它的矢高与跨度之比约为1:5,既保障了行船,又使桥面坡度平缓,利于行人车马通过。从工程上看,拱弧越低,结构和基础处理越难;从造型上看,弧度越缓,曲线的力度越大,越显得雄伟。因此,安济桥不论是工程还是造型,均为上乘之作。

隋代兴建的安济桥,桥面分为三部分,中间走车马,两旁是人行道。车马道两边筑有拦马石,以确保行人安全。当年李春已经有了人车分流的意识,真是了不起!可惜上个世纪30年代村民重修时,把拦马石和车马道垫平了。之后五十年代重修也没有恢复隋代的模式,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安济桥,已经改为平坦宽敞的一统桥面了,不再有人车分流的样式。十分可惜。

安济桥的栏板、望柱上雕刻有精美的浮雕。全是五六十年代改建时依照隋代出土的栏板所雕绘,原装的物件存放在桥一侧的展室内。不得不感叹一下,当年梁思成先生都没有机会看到的隋代栏板啊,就在展室之内。想想多夸张啊!想想,我们生活在现代,虽然有一些古代建筑毁坏的无奈失落,但随着一些史料的开发与发掘,也并非就是惨淡经营了!考古,总是会给人更多的惊喜,在努力与虔诚面前。所以,更应该感谢前人的工作吧!

而今全桥两侧共设栏板21块,望柱22根。中间设饕餮、蛟龙栏板5块,盘龙竹节望柱6根,其余为斗子卷叶栏板和宝珠竹节望柱。都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时雇佣的石匠依照隋代栏杆图案雕刻,颇有隋代的风情,而且那个年代的石匠还是很认真滴,工艺相对高超了很多。虽说是新物,也还有一些古风。传说在桥上雕刻凶猛的饕餮图案,是为了警示过桥的人,要快速过桥,以保证安全。当年安济桥上车马来往频繁,在桥上多停留是很危险的。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安济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得知自重为2800吨的安济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基础宽度为10米左右,长度约为5.5米,深度为2至2.5米,没有采用人工地基,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这么浅的桥基,这么短的桥台,天然的地层,在古代没有精密的仪器设备条件下,简直是一个建筑上的奇迹!

安济桥在历史上曾经修缮过八次,所以桥一侧的展室内存放着隋代、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历代的栏板,都是在1953~1957年维修的时候从河道里面挖掘出来的旧料,可惜已经不能使用了,仅供参观。由栏板上图案的递进,可见雕刻以及风俗的演变,不由感叹,真是清代没落了很多啊。

安济桥南端有一座关帝阁,原件毁于1946年的解放战争,现在的阁是1984年建造赵州桥公园时仿造,但体量小了很多,与桥完全不构成和谐统一。无奈。很多东西改变了就是改变了,要想再恢复过来,不知道又要几十载?所以,修建的时候,更应该去体谅古人的用心吧!桥的一侧安放有很多石碑,从宋至清,很多题词颇为可爱。公园里一直在滚动播放着《小放牛》的乐曲,听得大毛很郁闷,俺觉得还好。嘿嘿。临出大门前,我们将门票撕下,填写好明信片投入门口的邮筒,至今还未收到就是,不知道是否他们要一年才邮一次?嘿嘿!

安济桥,让我为之魂牵梦绕的桥,终于,我们相逢了!在2008年的冬天!












阿印于 2008-02-12 22:26:58 发表在分类:走走停停
(48037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