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的老J
 从野人,到长城 

2006-05-18 Thu

遵化境内边墙考察之二—洪山口下西段边墙考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2.洪山口下西段边墙考察

《四镇三关志》载,洪山口“边城二十里,嘉靖三十年修,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三年增修。附墙台三座,空心敌台四十四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修。”

《三镇边务总要》载,洪山口“关外通大川平漫。正关并西稍城及西墩空外俱宽平,通骑,冲要”

《四镇三关志》又载,三道岭寨,通大川,本口通步,缓;白枣谷寨,通大川,平漫;西安谷寨,通大川,平漫;洪山口关,通大川,平漫;廖家谷关,通单骑,冲。从这些描述可以初步得知,洪山口下西段总体山势平缓,内外大川平漫。

从实地考察来看,洪山口关口西至黑峪沟一带,内外两侧确实山坡皆平缓,多有平缓的山谷相通,两侧多有梯田可达边墙之下。相对海拔高度差也只有200多米。关口处最低处为224米,西二十九号楼为最高点,海拔高度为451米。只是黑峪沟至黑锅顶,山高崖险,但即便是山险重重,也有周边的山坡上也是梯田级级而上。

这一段边墙,总体走向是自东北而西南。通过GPS实测,这段边墙总长度大约为8.14千米(注:由于边墙随山势而建,折弯及弧线巨多,虽采取了多点采集据,但无法将所有因素考虑而进,故测得的长度低于实际的边墙长度。下同。)墙体构筑可分为三类:包砖墙和包毛石墙和低等级砌筑的毛石墙或干垒石墙,三类边墙视地形需要交替出现。其中,包砖墙长约1.23千米,包毛石墙长约1.66千米,低等级砌筑的毛石墙或干垒石墙长约4.75千米,在黑锅顶东侧还有一小段因山险未有筑墙。

自洪山口关而西分别为:包砖墙(0.87千米)——包毛石墙(0.81千米)——低等级砌筑的毛石墙或干垒石墙(0.49千米)——包毛石墙(0.85千米)——包砖墙(0.36千米)——低等级砌筑的毛石墙或干垒石墙(4.27千米),并还有一段山险墙。

由于,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引发了一次规模可观的长城修筑工程,这次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地使用灰泥勾缝。因此,庚戌之变的次年(嘉靖三十年)所修的边墙就大量使用灰泥。由于洪山口下边城起筑于嘉靖三十年,之后又数次再修,因此,这一带石墙基本是灰浆勾缝砌筑而成,只有少数的干垒石墙。

包砖墙和包毛石墙这两类墙体,墙高大约在2米以上,宽度也达2米以上,建有青砖垛墙。根据破损的横截来看,这两墙体都是在老墙之外砖或包毛石而砌筑。包砖墙有二、三层条石基,最厚的包砖处竟有四层砖。包毛石墙皆采用灰浆砌筑。这两类边墙顶皆铺有青砖坡道或台阶,但也都残损。由于垛墙或宇墙几乎全塌,难以判断是此是双面垛墙,还是单面垛墙。但从西四号楼东侧幸存的两侧残矮垛墙来看,估计至少自洪山口到西四号楼这一段为双面垛墙。在西八号楼和西九号楼之间,还保存着一段较为连续的垛墙,垛墙之上错列的双层箭孔,上层为方形孔,下层为“凸”形的饰花孔,非常独特。

低等级砌筑的毛石墙与包毛石墙相比,既修筑得与干垒石墙宽窄相似,又不像包毛石墙上建有砖砌垛墙和坡道,只是采用了勾灰浆而砌筑和毛石墙。这类墙体是这一带边墙的主体,占有一半以上。

干垒石墙较为简单,但也坍塌较为严重,大多地段塌成了垅状,为单面石垛墙。这些干垒石墙估计都为嘉靖三十年所修的墙,但因从嘉靖三十年修,至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三年又增修,因此石垛墙既有灰浆勾缝的,也有干垒的。






野人老J于 2006-05-18 18:07:09 发表在分类:考察
(49159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