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城古庙文化简析续四:——关城庙宇神祗的传说与起源(二)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五)武王之尊的关帝与关帝庙
据说关帝庙的数量是中国城乡所有寺庙道观中的“寺观之最”,是儒、释、道共同尊崇的“超级”神灵,这在我国民间神祗中是独一无二的。关帝庙的数量大,名称也不一,种类各异。可分为专祀和合祀两大类。
仅专祀关羽的庙名就有:关帝庙、关圣庙、关王庙、关圣帝君、老爷庙。因为关羽曾被历代皇帝分别封为王、帝、关圣帝君,故名。而老爷庙是民间的俗称,特别是农村,常爱把关羽称作为“关老爷”,所以就称为“老爷庙”。
关羽与其他神明合祀的庙宇有:武庙或关岳庙(关羽、岳飞)、三义庙(刘备、关羽、张飞)、七圣庙(关羽与赵公明、土地爷、天仙圣母、二郎神、财神爷、火神爷)。
其实,自魏至唐,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大。从宋以后,才大走宏运,关羽庙在全国才普遍建立起来。宋哲宗封其为“显烈王”,宋徽宗封其为“义勇武安王”。元代加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神宗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圣帝君”。由于帝王们的推崇,关羽的地位才无比显赫。
(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与吕祖庙
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也是八仙中影响最大的一位。道教全真道奉其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元代封其为纯阳孚佑帝君。
在众多的传说中,其一说吕洞宾是唐代蒲州永乐县人。他从小饱读诗书,后经云房先生,太华真人指点得道成仙,身怀法术,云游四方,济世救民,深得百姓信赖和喜爱。
虽然吕祖庙遍布全国各地,许多道观中亦多设吕祖殿或吕祖阁,但其因与农村中乡民利害较少,故吕祖的崇拜在关城中神祗中并不多见,只有类似于居庸关这样的较大关城才建有吕祖庙。
以上二位神灵,都是由真人而演变为神的,但其在乡民心中的位置却不同,关帝因受历代帝皇的尊崇,加之其本人忠、义、仁、勇兼备,是被广泛尊崇的“超神”,而吕祖相比而之,则逊色许多。
(七)马神庙
马最初是贡献其血肉,使人充饥。但以后显示了它更大更突出的用处:耕作、骑乘、运输、征战,成了人们的“左膀右臂”。所以,远在周代,官方就规定了四时祭祀马神的制度。周制,“以四时祭马祖、先牧、马社、马步诸神”。隋、唐、宋、辽,历代都有官方祭祀马神的制度。
明朝太祖朱元璋起兵江左,“所急惟马,屡遣使市于四方”(《明史•兵志四》)。他用武力统一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后,深知有马则兵强,兵强则国安。故明早期养马制善,马匹大盛,仅永乐二十二年一年就有“马匹数共八十九万一千二百八十匹”虽自宣德后祖制渐废,但据明万历《顺天府志》记载,顺天府地仍有养马户6311户,养马数12666匹。(尹钧科著《北京郊区村落发展史》)
为了达到兵强马壮的目的,“洪武二年命祭马祖、先牧、马社、马步之神,筑坛后湖。”(《明史•志第二十四》)在南京特命太仆寺主持。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永乐十二年,立北京马神祠于莲花池”(《明史•志第二十四》),由官方礼祭。
由于官方的提倡,民间也很快流行马神信仰,马神庙遍布各地。马神庙也成为养马户们祭拜马神,祈求马神保佑自家养的马又高又壮,以期顺利交差。
(八)刘猛将军与虫王庙
虫王庙也有称之为八蜡庙和刘猛将军庙,民间认为八蜡之神是一种驱除虫害、捍灾御患之神。清代袁牧在《新齐谐•鬼多变苍蝇》中称:“虫鱼皆八蜡神所管,只须向刘猛将军处烧香求祷,便可无羔。”
中国是个农业国,古代要靠天吃饭,蝗虫是农业的一大敌人,古代对蝗虫无能为力,只好乞灵于驱蝗神的虫王。虔诚的人们,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神明。
(九)土地神与土地庙
土地崇奉之盛,也是由明代开始的。明代的土地庙特别多,这似乎也由朱元璋有关。
土地神,民间俗称土地公、土地爷,是我国民间最普遍供奉的神祗之一,大大小小的土地庙,遍布城乡各地。土地是地位极低的小神,只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也作为村社的守护神。但最初的土地神——社神的级别却要高得多,也排场得多。
远古的社神源于土地崇拜。土地崇拜是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的土地神崇拜,是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的崇拜。最初的土地神——社神,与后来的土地神——土地公和土地婆,是大不相同的。
社神之称“社”者何义?《说文解字》第一上云:“社,地主也,从示、土。”意思是说,“社”为土地之主,土神。“土”字表示从地面上突起来的一堆土。《说文》认为:“地之吐生万物者也。”这是引申义。古人极为敬重土,有了土就有了农业,有了农业就有了衣食。故人们将这种堆起来的土看成神,并向它祭献。
商周时期,是以“示”字作“神”字用的。因“桌石”(原始初民把一竖一横的石块架叠成石桌形,拟作“神”象,立在部落中心,当作“神”来膜拜,称之为“桌石”)立于土上,又是原始宗教的膜拜对象,后来便以示“示”、“土”两个独立字合为“社”字,会意为“土地之神”,社神便是土地之神。
正如《考经援神契》所说:“社者,土地之神,能生五谷。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祭祀社神叫“社祭”,早在《诗经》中就有社祭的记载:“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小雅•甫田》)这是周代统治者祈年、祭神的一首乐歌中的几句。“齐明”是指祭器中所盛的谷物,“牺羊”是指祭祀用的牛羊。这是说明祭器盛满谷物,献上祭祀用的牛羊,祭社祭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一王朝出现了抽象化的大地之神被尊为“后土皇地祗”,后土是与天帝相对应、总司土地的国家一级大神,由皇帝专祀,但在地方、乡里村社仍奉祀地区性的土地神。这时的土地神地位已大大下降,自然崇拜的色彩已渐渐消失,转而具有多种社会职能,人格化也日渐明显。那么第一个被奉为土地爷的是那位呢?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云:“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淮南子•汜论训》又说:“禹劳力天下而死为社。”但句龙和禹曾被奉为后土,不是后来的土地爷。最早的土地爷当属汉代的蒋子文。(有关的故事略)不过,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数不清的土地神中,有名有实的土地爷毕竟占极少数,绝大多数是通用的。一般的土地庙都很小,庙中土地为泥塑或用石凿成。
但土地崇奉之盛,也是由明代开始的。明代的土地庙特别多,这似乎也由朱元璋有关。传说朱元璋生在土地庙,《琅琊漫抄》记载说,朱元璋“生于盱眙县灵迹乡土地庙。”因而小小的土地庙在明代倍受崇敬。
由此可见,地处偏僻且战事前沿的城堡中,土地与生存休关,土地庙的出现便是屯兵的村民们活动中的一部分了。
(十)东岳大帝与东岳庙
东岳庙内供奉东岳大帝,传说他是玉皇大帝的孙子,碧霞元君的父亲,坐镇泰山,掌管着人世间生死赏罚大权。道教吸收东岳大帝成为自己的神祗后,就势将他说成是中国阎罗王,让他仍主管阴曹地府。于是,泰山神的信仰在民间更为流行。
道教吸收了佛教中的地狱之王为阎罗王后,又将东岳大帝安排为他的上司。但东岳大帝并不多管俗间所属事务,因此其在民间的影响力远不如他的“下属”阎罗王。
(十一)五道将军与五道庙
五道庙所祀神为五道将军。五道将军传说为东岳大帝手下的属神,被认为是司世人生死之职。在明代已把五道将军与阎王爷相提,成为阎王的第一大帮手,权力极大。与阎王爷不同的是,五道将军颇富同情心,他能成全、帮助弱者,开释无辜,是个具有正义感的冥神。
(十二)碧霞元君与泰山行宫(奶奶庙)
行宫原是指古代供帝王出京后居住建筑的宫殿,也指帝王出京后的临时住所。但泰山行宫不是为皇帝建的,而是供泰山女神离开山东泰山时建造的行宫,故称之为泰山行宫。又由于供奉的是女神,所以民间就尊称为奶奶或娘娘庙。
碧霞元君是主管阴曹地府东岳大帝女儿,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据说宋真宗到泰山封禅后,在水池中洗手,见到一座石人浮出水面,从水里捞上来一看,是一座玉女像,他认为是传说中的泰山玉女,因他封禅泰山而显圣,于是赐封号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为碧霞元君建祠供奉。
碧霞元君能扶危济困,慈佑众生,又能为民清灾解难,奇迹屡彰。明黄锡爵《东岳碧霞宫碑》中,称这位女神“为众生造福都能如其所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求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交相愿,而神亦靡诚弗应。”随着时代的推移,能消灾解难的泰山女神,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神灵,到处建庙祭祀。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碧霞元君是妇女生儿育女的保护神,只要敬过碧霞元君,就能得到她的庇护,母子平安,大家就称她为送子娘娘。明代成化年间,北京最早建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的庙宇。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江淮等地,纷纷建起泰山庙、泰山行宫、碧霞祠、碧霞宫、碧霞行宫、碧霞元君庙、东岳庙等,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以上三位东岳大帝、五道将军与碧霞元君,一位主管阴曹地府,一位专司世人生死,一位是妇女生儿育女的保护神。
但东岳大帝职位太高,所以在民间名气并不很大,只有在居庸关城这等级别的关城中才建东岳庙供奉。五道将军则地位低微,更加贴近普通的乡民,因而在墙子路城及横岭城建有五道庙供奉。而碧霞元君能护佑妇女生儿育女、庇护母子平安,在农村尤为受到妇女的崇拜。
本贴最后一次由野人老J修改于2006-03-14 20:51:40
野人老J于
2006-03-14 20:49:23 发表在分类:
关城古庙文化 中
(50343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