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关于长城-〉历代长城-〉战国长城-〉齐长城
齐长城示意图


[ 返回首页 ]
返回首页


齐长城
长城小站提醒旅行者和背包客:长城的存在,源于您我的爱护!

长城故事
  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长城,西半部基本处在齐鲁边界上,东半部则穿莒国而过。齐国、鲁国和莒国,历史上都是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因此从齐长城修建的时代起,这里的劳动人民便围绕这一宏伟工程,创造了许许多多绚丽多彩的传说故事。
  两千多年来,有关齐长城的民间传说故事,包罗万象,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富于神话色彩的"十个太阳轮流转"、"老子采药摘药山"的传说,又有具有历史真实性的"杨廷将军修双道长城"、"黄巢义军驻扎黄巢寨"、"万历妹妹长城铺出家"等传说;既有关于齐长城修建起因的"南修长城挡大水,北修长城挡大兵"的传说,又有关于齐长城修建之艰难的"钉头崖"的传说;既有战争攻伐类的"穆陵关赵匡胤大战韩通"、"青石关曾国藩抗击捻军"的传说,又有人物传记性的"常将军被杀"和"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等等。
  这些传说构思精巧、情节引人、感情丰富、语言朴实,并以其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世世代代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传说故事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而且也为我们研究齐长城的历史、文化、建筑、民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孟姜哭城
河北秦皇岛望夫石村孟姜女庙内的孟姜女像
  龛上横匾书,"万古流芳",两旁楹联上款"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下款"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像后有"姜坟雁阵"彩绘壁画。
图片来源:中国文化研究院
  提起长城,就会使人想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关于孟姜女的传说,在民间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我国流传最广泛的民间故事之一,在世界民间故事传说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个传说故事,是以"杞梁妻哭夫崩城"的故事作毛坯,经过两千五百多年的艺术加工,成为受人喜爱的文学作品。由于这个故事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民主性,所以历代文人墨客,总是用偷梁换柱的手法,进行嫁接与克隆,把这个故事装上自己的意志和幻想,表白自己的好恶,抒发个人的感情。

孟姜出世
  从前有两户人家,住在寿山的长城岭下,一家姓孟,一家姓姜,他们是一墙之隔的好邻居,但两家都无子女。
  有一年,孟家栽了一棵葫芦,葫芦长得很旺盛,葫芦秧都爬到了姜家的屋顶上去了。奇怪的是这棵葫芦只结了一个葫芦,葫芦又正长在两家共有的墙上。秋天葫芦成熟了,孟、姜两家都希望葫芦归自家,两家各不相让,争吵不休。最后,在村人的调和下决定每家各分一半。
  两家把葫芦摘下来,当场就要锯为两半,但孟家找到锯后怎么也锯不开,后经木匠师傅指点才总算锯开。当锯开后,众人十分惊讶!里面竟然端坐着一位俊俏的小姑娘,长得似仙女下凡。两家一见这小姑娘都不争着要那葫芦了,却抢着要抱那小姑娘。两家谁也不能说服谁,最后还是由众人调解,两家轮流抚养这个小姑娘。
  从此之后,这个小姑娘就被孟、姜两家养活着。一天,孟家对姜家说:"我们给她取个名吧。"经双方商量便起名孟姜女。从此,孟姜女这个名字就被人们叫开了。等她长大后就出嫁了,没到两个月的时间,丈夫便被齐威王征召为民夫,到寿山后修筑长城去了。后来丈夫累死在长城下,又被埋进了长城内,她便哭塌了长城。她的美名就在民间流传下来了。

故事新说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约前549年),而当时的齐国正处在泰山之北。也就是说,孟姜女哭的应该是齐长城,而不是秦始皇(前221年--前206年)筑的长城。事实上故事出现时,秦长城尚未修筑,而齐长城西段已在公元前557年以前完成。《史记·楚世家》正义引《齐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有余里。"可见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而不是秦长城。至于山海关附近的孟姜女墓,这已有史可查,是清朝把一座贞女坟改成的孟姜女墓,这就更误会历史了。齐长城考察队对齐长城进行了全面考察后,对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提出了新说。从历史演变的过程看,孟姜女的原型就是杞梁妻,故居是长清县长城铺(村),其夫杞梁故宅在青州市,杞梁墓在临淄区,都在山东境内,而且都在齐长城一线。齐长城建筑年代,据《管子·轻重篇》:"管子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管仲为齐桓公时(前685年--前642年)相,据此,齐桓公时已有了长城。根据我国历史学家的考证,认为齐长城西段早在周灵王十五年(前557年)就已完成。杞梁妻哭夫的故事最早的记载是公元前549年,这时齐长城西段已建成。孟姜女的故宅就在西段齐长城的长城铺。据长城村流传的孟姜女故事,是孟姜女送走丈夫,回到长城铺,痛哭一场,投红石江(现有殉情遗址),被王母娘娘救去,后人立庙祀为神灵。通过这个传说,可以看出孟姜女在长城铺哭夫,而演化为孟姜女哭长城。
  历史故事产生在山东,齐长城的建筑年代又早于杞梁战死的年代,这时秦长城和其他国家的长城都未建,所以孟姜女哭的长城,只能是齐长城,而不会是其他长城。

齐国孟姜
  在泰山西边崇山峻岭的峡谷中,自古就有一条由齐国通往鲁国的交通要道,在这条大道的咽喉处,南北排列着几个村庄,最南边的叫界首,中间的叫皮家店,最再往北的村庄叫铺子。当时这里正是齐鲁两国的交界点,国力较弱的鲁国为了防御强大的齐国,就在边界一带由西向东用又高又粗的木桩修建了一道边防寨墙,只在路口处留有寨门,并屯兵把守。不久,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村庄,取名就叫界首。以后为了经商的方便,齐国商人便把货物运到两国边界附近的地方安顿下来,并在这里建商铺,建客店,很快便形成了村落,村名也就被称为"铺子"和"店子"了。
  这一年铺子村中,一户由齐国都城临淄迁来的姜姓人家,生了个女孩,取名叫孟姜。小孟姜从小就长得聪明伶俐,十分招人喜爱。随年年龄的增长,小孟姜不仅长得越来越漂亮,而且手也越来越灵巧,纺线织布,剪裁缝衣,样样都会,爹娘一直都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当孟姜女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上门求亲的人家络绎不绝,最后爹娘为她选中了一户也由都城临淄迁来的万姓人家的男青年作丈夫,青年的名字叫万杞梁。
  小夫妻结婚后,二人恩恩爱爱,甜甜蜜蜜,真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但他们结婚不久,齐国为了加强防御,就在国内大力征调民兵,首先在泰山以西至济水东崖的边防线上,开始修筑长城。
  当时国内的青壮年基本都被征调走了。万杞梁当然也未能幸免,起先他是在家乡一带修长城,虽然又苦又累,但终究因为离家较近,所以孟姜女能随时到山上探望丈夫,送衣送饭。经过几年的艰苦修筑,在铺子村的东西山上都建起了十分高大的长城,在铺子村中间的交通要道上,还修建了一座非常雄伟的关门。
  泰山以西的长城修筑完以后,万杞梁又被征调到沂山以东去修筑长城,一去好几年,音信皆无。家中父母挂念儿子,孟姜女对丈夫更是牵肠挂肚,日益思念,这一年冬季天气特别寒冷,孟姜女心疼在外的丈夫,便连夜赶制棉衣,哭着辞别了公婆和爹娘,沿着长城向东寻去,要为丈夫千里送寒衣。她一路走一路问,不知经过了多少艰难险阻,最后终于在莒国的且于城一带打听到了丈夫的消息,待她急急忙忙赶到丈夫修城的地方,才知道丈夫早已劳累而死,并被埋在了长城之内。
  孟姜女千里迢迢找到这里,不仅没有见到丈夫的面,而且连尸体也没有见着,不禁如万箭穿心,再也忍受不住心头的悲痛,一头扑向埋葬丈夫的城墙边上,嚎啕大哭起来,直哭得群山为之落泪,日月为之掩面。就这样,孟姜女撕心裂肺地哭了十天十夜,终于感动了上天,长城崩塌了一大片,自己丈夫万杞梁的尸体也完好地显露了出来,她扑上去抱着丈夫的尸体又大哭起来,最后在众多的民夫和百姓帮助下,她为丈夫穿上了新做的棉衣,并选了背风向阳的地方,重新埋葬。她本想随夫而去,但念及父母公婆,只得强忍悲痛,告别丈夫坟墓,返回家乡,但爹娘已先后去世。
  为了侍奉公婆,更为了替丈夫尽上孝心,便深深地埋藏了内心的痛苦,尽心尽力地照顾好公婆的一切。但不久公婆从别人嘴里得知儿子已死的消息,肝胆欲裂,相继而亡。
  孟姜女在万念俱灭的情况下,投进村东的红石江而死。
  铺子村的村民,因为这里修建了长城,并出了个哭长城的孟姜女,所以便把村子改名为"长城铺"。大家为了纪念烈女孟姜女,便在城门阁楼东边修建了孟姜女庙,庙内正殿坐北朝南三大间,并建有东西配殿,正殿内塑有孟姜女的神像,墙壁上绘有孟姜女和万杞梁传说故事的壁画,庙前还建有三步两孔桥。以后虽然经过了无数朝代,但长城铺村孟姜女庙的香火一直不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就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参考资料]
欢迎指正,欢迎投稿!!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20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