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关于长城-〉各地长城-〉北京的长城-〉墙子路

专题主编:驴皮

  本专题将随着我们资料的不断积累而更新,我们热诚欢迎您的批评建议和热忱投稿!
点此进入墙子路图片报道

墙子路长城示意图



墙子路长城示意图  绘制:驴皮 2001年6月发表于长城小站
长城小站提醒旅行者和背包客:长城的存在,源于您的爱护!

墙子路关
  周六是嘴里念叨着《考实》上“泉水河附近,砖城墙高大坚固,保存较好。长城随山势起伏,自然景观很美”,拿着一张万寿山人的墙子路地图,必行的示意图和老狄的游记,奔向墙子路的。此前,对这个地段的长城一无所知,对于地形,登城的难度还有这几天阴雨的天气心里没有什么底细。
  大概介绍一下行程和一些有特点的东西。
  墙子路关在关上村,仅北门保存城楼,成为村里的通道,其南面是京承公路,北面是清水河以及在隧道中钻来钻去的单轨京承铁路。
  从桥上过河,向右拐钻过铁路桥,不远就是一岔道口,岩石上有“小关”二字,从此岔路口右行可到q1-q2段长城,此段是主题长城向东的一小段,终点为q2,为三眼楼,老狄的游记中描述比较宽大。q1-q2段长城也是在公路上能看到的保存较好的一段。从岔路口北行的公路跟长城的走向相似,大约走10多分钟可见另外一岔路口,老乡管向东去的叫东沟,通河北,过一石桥向北去的叫北沟,通往泉水河村。过此岔道继续向北走10分钟左右,到泉水河村。
  在一株大核桃树下,有一小道可直接上长城,由此蜿蜒上行,可到q3楼,此3眼楼为正南正北方向,西侧已坍塌,此楼只能从西侧的山路绕过。q1-q3段成城被山路多次拦截断,毁坏较重,城墙的包砖所剩无几,此段有4处与主体城墙垂直沿山脊向外延伸的城墙ABCD(怎么称呼?)包括q1-q2段。q3-q4段为障墙,可由西侧的山路爬过,q4为保存较好的3眼楼,比较低矮内部空间较大,部分坍塌,可扎2-3顶帐篷。Q4的方向大概是偏东南45度。
  由此一路上行可到q11楼,也就是老狄描述的“正面两个眼,其余3个眼”的楼子。Q11偏东南约30度,为此段长城的最高点,比较高大,二层有3面城墙保存。可扎营。Q11-q12段为石砌墙体,比较高大约3-4米高,到一山头(q12点)中止,部分坍塌。
  长城从q6点向山下走去,q678形成一段独特的V形,q6-q7为40阶的障墙,坡度大概是45度。Q7-q8段的障墙分为两段,上段为11阶,下段为10阶,共21阶;此段长城的坡度大概有60度,在最低点和最高点各有一个拱门通向城内。在V形的底部比较平坦,好像长城在此修建了一个水坝,没有水关或者其他建筑的痕迹(有一拱门可通向沟底),大概是因为有Q11-q12段的屏障。Q8为一3眼楼,坍塌,其东北方的山脊没有城墙,有一条小路,却没有找到能与Q11-q12相连的路(或许在山顶能与长城汇合,没有上去看)。q8- q 12 -q11的感觉象箭扣的牛犄角。Q678形成的V行绝对不是51蹬,51蹬按《考实》里的描述应该在q33之后。
  Q4-q9段的长城凡是坡度稍大的地方都修筑有障墙,这一带障墙密布,有较多的城砖上刻有:“河间营”和“万历十年沈阳营秋防中部造”(参看老狄游记)。Q9点独特之处在于这儿城墙成直角拐弯,且一直有障墙连续。在此处的内侧城墙是有两块城砖上分别刻有两片树叶一只蝗虫和一条鱼的图案,此前尔朵发现一块城砖山刻有两片祥云的图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产物,感觉时间不会太晚。长城由q9点向西毁坏较严重,一直到山间公路断开。
  下了公路向北走不远就是必行标记的泉2的地方,标志物就是有几颗粗大的杨树,水很小,它后面的村就是米铺村。没有看见泉3,老乡也否认有泉3。沿简易公路下山可见泉水河的“泉”,它的标志就是在公路上有两根电杆,与电杆相对的对面山坡上有一棵孤立的杨树,杨树的下方靠近山沟处有一龙王庙,大概是保佑泉水象现在这样常年不断,永泽村民,此泉水较大,却没有甘甜的感觉。
  长城q31-q33段,包括向西北的延伸,都是石砌,坍塌较严重。Q31的下方是断崖。Q32是一3眼楼,保存较好,二层有砖墙,同q11楼一样,原来是用木梯才能上去的。Q32楼内有二人的题字。可从其对面山脊的阴侧山路爬过来。离泉不远有路。
  这一带的长城山的阴坡远比阳坡枝叶繁茂,正象纳木错提出的那样。可能是因为北方的天气干旱,而山阴侧较阳侧更湿润,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的原因吧。就象水的阳面水草茂盛一样,在水量充足的情况下,阳光足的地方生命力旺盛,而干旱的情况下,水起了决定的作用。
  此行感谢万寿山人和必行的地图,感谢老狄的游记(虽然在宿营的时候才完全看明白),感谢老天给了一个好天气。


欢迎指正,欢迎投稿!!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20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