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纪念抗战,赴涞水途中拜揭"平西抗日烈士陵园",建于1942
老普 于2005-07-28 10:10:42发表于长城小站
img_file=/photo/upload/2005/07/1122516642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5/07/11225166421.jpg

野三坡是革命老区,是平日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区。老一辈革命家聂荣臻元帅、萧克将军、杨成武将军曾在这里战斗过,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野三坡人民和八路军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迎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平西即北平(北京)西边,东北临平绥(京张)铁路,东南至平汉铁路,以野三坡为中心,包括原良乡、房山、宛平、昌平、涿县、涞水、蔚县、涿鹿、怀来、怀安、宣化、阳原12县的大部或局部地区。1938年2月邓华率领独立一师第三团从涞源县出发,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
挺进军建立后,平西敌后抗日根据地随之更加巩固了,为保证军队的武器供应,1940年1月在何鸣歧同志带领下,建立了冀热察区唯一的炸弹厂,何鸣歧同志任厂长,工厂驻地在野三坡刘家河村。于是奠定了冀热察区爆炸工业的根基。从此打开了山地抗战军工部门的局面。之后,又建立了修械所。1942年春两个单位合并成一个兵工厂,隶属十一军分区供给处领导,厂长陈伯鸿、指导员魏罕、副指导员王登峰、公务主任白贵云、副主任赵金峰,全厂共50人,分成10组,工厂大部分驻到松树口村。现在松树口村张永江家的三间正房就是当年挺进军兵工厂的车间。
兵工厂因陋就简的生产、修理武器弹药,大量生厂手榴弹和地雷,保证平西部队的作战需要,同时支援平北部队。修理枪支是一项常年任务,前方送来损伤的枪支随来随修,由于枪支品种型号复杂,我军常常要修改工具,有时还要对枪支本身进行改造。为适应前方攻打敌人炮楼的需要,工人们反复研究、实验制造了“飞雷”,用白铁皮制成比地雷大的弹头,焊接在掷弹筒弹上,借用掷弹筒弹的推动力发射出来,既有射程又有威力,第一次使用时,只发射三发,敌人的炮楼就炸塌了。为对付敌人的汽车轮胎,战士们发明了“四尖蒺藜钉”,无论怎样滚动都有一个钉尖朝上,屡建战功,很受战士们欢迎。为解决常年生产所需原料、材料的来源,战士们挖苦心思,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拆卸没有炸的炸弹、手榴弹、不响的炮弹。为提高工作效率,战士们改进生产工具,反复实验,生产得心应手的器械。1940年的一天,战场传来击落敌机的消息,公务主任白贵云立刻建议厂方派人去取残机上的发动机零件,运到工厂后改装成一部手榴弹旋把钻眼机,虽然仍是以人力摇大轮为动力,但它毕竟是半机械化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时兵工厂的战士们都住在村里的老乡家,工厂和松树口村相互支援亲密无间,老乡和战士们相互关心,情同一家人。工作之余,军民聚在一起开展文艺联欢会,大家经常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在抗战根据地进行生产,同样经受敌寇“扫荡”的洗礼,每逢敌人对平西“扫荡”时,战士们首先把机器、工具、生产的成品等所有一切物资坚壁妥当后,全厂人员要进行编队,分成三队:坚壁队、守厂制敌队、主干队。既能打击敌人又能保护好工厂及村里的乡亲们,机动灵活的和敌人周旋,常常化险为夷,没有受过损失。
平西兵工厂在八路军的正确领导下,在艰苦的环境里,不断出色地完成武器供应任务,为打击敌寇,在抗战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枪支、弹药。在这伟大的胜利中, 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许多优秀的干部、战士为了制造更多的武器弹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刘家河平西烈士陵园记述了他们的丰功伟绩。



平西抗日烈士陵园位于百里峡刘家河村。始建于1942年,由时任挺进军后勤部长赵熔将军建造的。陵园内建有一方柱型石碑和20多个烈士墓,方柱型石碑的正面是:1942年3月7日挺进军三周年纪念日立,并刻有“陆军第八路军挺进军供给部抗战烈士墓地纪念塔”,碑的一侧是原八路军挺进军司令员萧克撰写的碑文,碑的另一侧是原挺进军政治部主任潘峰同志所写的碑文。




烈士墓中其中一碑文记载着“挺进军供给部炸弹厂何厂长铭岐之墓”,何铭岐同志,辽宁省海城县人,年二十六岁,是一名模范的共产党员。从小勤奋好学,充满民族气节。曾在东北宪兵学校工作。“七·七”事件后,他痛恨日寇罪行,随八路军开赴平西走上抗日道路。一九三九年夏,由挺进军随营学校毕业后,任军供军械科员,不久率战士前往军区学制炸弹。学习期间他团结同志,与大家刻苦钻研,以自己的经历,鼓励大家,正确对待此革命工作,消除不安、烦燥的心情。学成后回到平西,于1940年初,在刘家河组建了冀热察区惟 一的炸弹厂,铭岐同志任厂长,这是冀热察区爆炸工业的奠基。铭岐同志任厂长期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施展了自己的抗日雄心,他意志坚强,以紧张、实际、细心、耐烦的优良作风,不仅使全厂上下团结,各尽所能,而且在全厂中强烈的推进了工人技能,普遍发扬了高度的情操。幼年的炸弹工厂虽在这抗战后困难交加的顶点,依然完成了光荣伟大的生产使命,胜利地开发了自给自足的炸弹来源。不料事变无常,四一年反“扫荡”中奉命收拾坚壁于山洞中被敌摧毁的残余弹械,由于当时环境恶劣,且敌人“扫荡”气焰仍未消除,部队的武器装备急待补充,如果派他人前去恐难完成重任。于是,何厂长带病坚持上阵,率领战士们来到坚壁弹械地点。被敌摧毁的弹械散成一片,杂乱无章,他亲自动手,哪里看着有危险便走到哪里,让其他战士干较安全的事。事与愿违,9月27日在何厂长拆炸弹引线上,意外的发生了爆炸,连同前往的李金英、刘振亭、梁增印、杨立凯等兵工厂同志光荣牺牲于拒马河畔的山洞中。白贵云烈士墓记载着他于1938年曾奉命开辟与坚持根据地,建立丰功伟绩,十年如一日的从事兵工生产事业。白贵云在革命军火部门历任平西弹厂公务主任、厂长及察省生产管理处处长等职。还有这样的碑文“杜鸿图,宛平人,十六岁;刘振亭,宛平人,十七岁”……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他们已经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和他的同志们一同永远躺在了这片土地上,陪伴他们的,只有这巍峨的太行山峰和奔腾的拒马河水。

(文字参考野三坡红色旅游,照片为2005年7月16日赴涞水途中老普拍摄,该陵园主体是非分明2年原始状态)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