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奇闻录
老普 于2005-07-02 16:32:46发表于长城小站
  是否存在一场“平型关战役”原本不是关键问题。日本人打来了,中国军队抵抗了,双方发生战斗,人数较多,非严格地说都可以冠以战役。
  军事意义的战役就要严格一些。比方战区最高指挥官对敌方进攻方向判断失误,兵力部署失当,遭敌突袭,仓促调兵应对,打两下就撤离。事后还要说成是某某战役?
  1937年9月山西平型关地区中日军队发生战斗,八路军115师首战告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全国军民士气。同期同地区作战的有国军士兵共10万余众,国共合作后,八路军更是正规国军系列编制,所以说1937年9月打了“平型关战役”也是可以的。
  可是到2005年抗战结束60周年之际,有人以求真象,正历史为名,提出一个《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就不得不令人称奇。
6月1日,某报发表上海某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的文章“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其中直接提到“计划”三段顺序如下,全文引用

  第一段:
“1、作战计划:1937年8月28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表示抗战决心,把行营(前线总指挥部)设于雁门关下的岭口村一所窑,并同行营人员及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会商,制定了《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其“作战方针”为:“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面之战斗,相机转移攻势。”
  这一段只有两个句号,考虑到作者是“历史系副教授”,可以认为中文至少是及格的,那末37年8月28日阎长官就与周“总政委”会商制定了“平型关战役计划”。那末8月下旬到9月上旬,作为战区指挥官阎在考虑什么呢?他在组织“大同会战”,晋军主力部署至大同,天镇一线,并且大同会战计划正式报蒋批准。实际上阎一直研判日军主攻方向是大同,雁门关方向,主力部署于大同,天镇一线。“副教授”自己的文章也承认“日军于9月13日攻占大同,而敌军主力板垣师团指向平型关,意图抄雁门关后路,然后夹击太原。至此,阎锡山部署的大同会战计划流产。雁门关一带兵力虽多而无用,而平型关一带则兵力空虚,危如累卵。阎锡山被迫立即着手部署平型关会战。”可见由于主官判断失误,到9月13日平型关还是“兵力空虚,危如累卵”的态势,阎锡山“被迫”部署平型关会战,那末“副教授”所说此前10几天就制定的《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岂不是谎言。


  第二段:
“综上所述,投入平型关会战(9月3日作战计划称晋北战役及平型关会战)的兵力共11个军、10余万人。”
  这一段用加括号注解的方式,日期改成9月3日,《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改成“作战计划”,“平型关战役”改成“晋北战役及平型关会战”,改来改去也解释不了为什么10天后平型关“兵力空虚,危如累卵”


  第三段:
  “战役的主要过程:1、阎锡山、周恩来会商战役计划,国共军队为御外侮协同作战
   为了协调各部队行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以及副长官朱德、黄绍、卫立煌、周恩来、彭德怀等多次会商作战计划。周恩来、彭德怀和阎锡山在岭口村傍山坡一个窑洞里进行长时间会谈。周恩来分析形势,指出目前虽然敌强我弱,但只要动员全民,团结奋斗,就可削弱敌人,壮大自己,最后打败日军。阎锡山要求周恩来协助制订第二战区作战计划。周恩来洞察时局,成竹在胸,只用一天时间就拟定了计划。阎锡山惊佩不已,连叹:“写得这样快,这样好,如能这样打,中国必胜。”
  这一段基本上是从其他资料中抄录的,故意隐去时间,阎与周会面是9月6-7日,周协助制定的是“第二战区作战计划”而非“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

  此外,这位“副教授”的历史军事知识几乎为0,
  例1:说周是“八路军总政委”
  例2:说“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以及副长官朱德、黄绍、卫立煌、周恩来、彭德怀等多次会商作战计划。”
  例1,例2的说法连入门级军事网民的资格都不够,不要说是大学历史副教授发表在全国性报纸上的文章,就是贴到任何军事网站上都会是“搞笑”贴,“装傻”贴。这样的“历史副教授”不知道学生会是什么样。
  
  怪就怪在一个连初级军事网民都不如的“副教授”编造篡改历史的“文章”可以堂而皇之印成全国报纸;
  怪就怪在有人给编造篡改历史的文章加上“历史不容编造”的醒目标题。

本贴最后一次由老普修改于2005-07-02 17:40:17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