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墙子路村史——蔡世文(2)
积雪庐 于2003-03-11 18:21:45发表于长城小站
墙子路人民的对敌斗争

  在日寇铁路蹄蹂躏之下,墙子路人民并没有屈服,仇恨潜藏在心底。通过城外抗战区共产党,八路军的感召教育而实现行动的。当日寇初到墙子路时,武器先进凶焰正盛,面对手无武器的老百姓,骄横不可一世。一个日军中尉松田,在他扫荡屠杀抗日起义群众之后,挥舞着战刀,表演他杀人的姿式向群众示威说:“皇军大大胜利,八路大大死了的,”听了令人发指。
  但是不管敌人多么疯狂,阻止不住中国人民的抗日怒火。自从八路军邓宋支队挺进冀东,通过墙子路一带地方之后留下的星星革命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墙子路这一带属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的承兴密县政府,有一位远近闻名妇孺皆知的区长盛斋同志(原名张绍华蓟县头百户村人)和他的战友李满盈,任九林,丁连捷,卜文二等同志,在这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他在这陌生的,群众像一盘散沙一样的,而敌人碉堡林立的地方,开辟抗日根据地,冒着敌人的围追抓捕,枪林弹雨,以黑夜当白日,像把头掖在裤带上一样,顽强拼搏,启发群众阶级觉悟民族意识,宣传抗日救国大道理,组织地方政权,武装民兵,以大刀长矛土枪,土手榴弹,土炮为武器,打击敌人扩大革命队伍。消灭土匪汉奸,捉拿特务,破坏敌人交通线,割断敌人电路、站岗、放哨、监视敌人、伏击敌人,展开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包围敌人据点,敌人兵力一动,就有人通风报信,岗哨就象活电话一样,从这山头传到那山头,很快传到各村早做准备,敌人就是出兵讨伐,也会中埋伏或扑空。让敌人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太阳还没落山,就紧闭城门,龟缩在炮楼里像浮在海上的孤岛一样,惶惶不可终日。是盛斋区长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敢于到敌人眼皮底下的墙子路南关夜间去开会,深深地教育了城内外各阶层人民。大家都有一个共同信念,拥护八路军,打击日寇,把日寇赶出中国去。
  1941年的正月十五日,日寇正在饮酒作乐,展览从长城上抢来的铁铸大炮,是盛斋区长带领民兵,就在离炮楼不远的南山上,向城内开枪射击,扰敌军心,吓得敌人没敢出城,慌忙向南山还击放空炮。
  42年底由盛斋区长派遣民兵,由郭占恒率领,夜间爬过城墙到墙子路城中,取去矿井队长望远镜一只步枪一支,敌人虽发觉但没敢出城追击,人们称赞郭占恒为郭大胆。
  42年5月端午节,民兵配合部队,在程各庄街口,截击日本矿山汽车,打死日本职员一名,俘虏日本教官一名,缴获物资很多。
  43年6月讨伐队特务殷长明,横行霸道,助敌为虐,欺压百姓,群众恨之入骨,盛斋区长布置李茂春、艾福来等。埋伏在关上村大路旁,当殷特务骑车过来时,突然出来将他击毙,缴手枪壹支,自行车一辆。 44年6月讨伐队去苍木会抢粮,抢牛羊,部队配合民兵,在下圈一带伏击,打死日寇一名,打死讨伐队敌人11名,俘虏特务二名,翻译官一名,亦被愤怒的群众用石头砸死柏崖后山。距墙子路九里的孝台村炮楼,就是在盛斋领导下民兵在四外山头日夜围困,经常向炮楼射击,断其取水之路,逼得敌人无计可施,于44年撤去。
  到45年墙子路四周自然村也都在八路军控制之下,事实胜于雄辩,游击战威力无比强大,敌人迟早会被消灭。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投降了。那位盛斋区长在这一带,组织人民打击敌人,立下了不朽功勋,深受这一带人民敬仰。直到五十年后的今天,还有老乡到北京去看望他,他也常来这里看望他的老战友。
  墙子路人民在盛斋区长的教育感召下,首先投奔八路军的是郭占恒父子(他父郭纪林)。他们父子俩在墙子路以卖肉为生,常受到敌人欺辱,怀疑他们私通八路军,要逮捕他们,于是他们就逃出了墙子路,参加到盛斋领导下工作,后又转到县支队工作,智勇善战,以功升为队长,人送绰号郭大胆,令敌人闻之而丧胆。还有贺绍正、贺绍明兄弟二人和张金廷,偷出敌人步枪二支,从城墙水沟爬出,去参加八路军。为了迷惑敌人,张金廷家还造假坟一座,编了张金延已病故的故事。
  村民蔡得茂,是村公所的办事员,他曾把八路军瓦解敌人的信,机智的交到满洲军官手中,又秘密的将村中的大抬杆火枪二支和步枪子弹数百发,献与八路军,还秘密与八路军通风报信,送物资和应征款项等。
  还有广大群众如占发、邓增华、蔡玉廷、邓德荣、崔仲琨、琚宗林等都秘密将八路军的宣传品,胜利消息号外,秘密带到学校交给老师宣传。曹福谦、王庆祥等小学生到城外遇见八路军,也知道把城内敌人情况告诉给八路军。
  城内富户蔡价枕,曾秘密出城去见盛斋区长,因给八路军秘密筹款办事,被敌人发觉,全家逃去北京。
  又如城内蔡五奶奶,蔡世文父之母,勇敢机智热情,敢于以身家性命保释抓来的干部群众,如赵海泉和韩怀青父子是他舍命救出的,被她救出的群众很多受到四乡称赞,秘密地和八路军联系办事。四十年后那位八路军盛斋区长到墙子路时还特地到她家看望,赞扬她爱国精神,赠她一幅字画和礼物,上题“空谷传声”四个大字,她故去时又寄来唁礼。
  校董蔡荣忱和八路军有联系并缴纳应交的粮款(这些活动由掌鞭郭洪禄经办,据说郭是共产党员)所以他的子女,在北京读大学的,去石匣镇读小学的,通过抗战区都往来无阻,引起敌人的怀疑,由此逼他当乡长,正好一年后日本投降了,他任乡长期间,一方面应付敌人暗中却秘密与八路军保持联系,多方设法保释被抓来的群众干部。特别是他的长子蔡世樑(蔡克非)抗日战争前离开家乡到北京读书,他在华北电力学院结识同学中共地下党员,便参加党的各种文件资料和报刊的传播与联络工作等抗日活动。抗日胜利随即到解放区以至建国后,一直担任军工科研机构的领导职务,离休前任国防科工委第二十九基地科技委副主任(副军级)中共党员,他从事军事工程技术工作四十余年,创造性地完成多项科研任务,在我国《航空发展史》中有介绍。经国务院批准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专家”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并于1998年列入《中国名人大辞典》。解放后,他曾给他父亲来信,让家中把土地房屋都给国家(刘占发支书接到的)现已离休在活阳居住。
  还有许多事实不能尽述,墙子路人民在危城之中敢于把敌人蒙在鼓里对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属于墙子路一会的自然山村,如北沟、泉水河、关上、老庙沟、南沟、后沙岭、下圈、小梯子峪等村,虽然近在敌人眼皮底下,也都在秘密和公开的展开抗日工作,如王安、王方、王荣、赵海泉、刘永祥、刘老六(关上)赵景端、屈世存、张有明、马广青等多人都是抗日的积极分子或办事员,敌人悬赏捉拿他们也抓不到,在这些勇敢无畏的干部带动下,最后(45年)也逐渐摆脱了墙子路敌人的控制,敌人也只好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好龟缩在炮楼里,最终难逃覆灭下场。



解放了的墙子路

  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墙子路日寇于农历七月仓惶狼狈撤离。中国人民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墙子路人民重见天日,回到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怀抱。
  首先进城接管墙子路的是区长卜文一、区委任九林、民兵大队长丁连捷、还有副区长杨中文。墙子路归属承兴密县县政府第一区领导下,开始了新的生命,公选出蔡德茂为第一任村长,农会主任是赵福坤,建立起墙子路新的政权领导班子。墙子路人民开始了新的生活。
  1945年8月,墙子路先于密云县城得到解放。承兴密县政府,原驻在东庄村,于是于46年迁到墙子路村,当时县长是岳林,县委书记是项一,还有倪介瑜、高长峰、黎明、王长生等领导,都来到了墙子路,直到1948年密云县城解放后才迁去密云。与乙化县合并为密云县。墙子路在人民政府领导下,45年46年47年48年,逐步实行减租减息、复仇、清算、土改、复查、平分土地等各项政策,召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压迫,反剥削的群众大会,群众以如火如荼的高昂热情,无比愤怒的气势,横扫一切封建势力,打倒了过去骑在人民头上的压迫者、剥削者、农民彻底翻身报了仇,分到了土地(每人约二亩)和浮财,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得到了翻身作主人的民主权利,人民安居乐业,互助耕田,旧社会的压迫剥削一去不复返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墙子路划河北省密云县第九区墙子路乡,墙子路村分为五个生产队互助耕田,至1952年人民政府号召由互助组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首先响应组织起来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刘占发,当时入社的仅13家。经过53年54年55年的发展,接着刘胡善、赵有山、王志春等人也成立起初级社。至56年全墙子路统一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58年发展为一大、二公的大城子人民公社。墙子路排行14队,彻底实行了土地集体所有制,个人凭挣工分多少来分粮分款,同时各队又成立起公共食堂,粮食公管,各家按人口领粮票打饭。60年进一步成立起全墙子路的“七一”食堂,个人家庭不必养畜牲,队有猪厂,有管牛、驴、猪的饲养员,公有菜园,个人也不必种菜,也不能搞副业耍手艺。一切服从生产队支配,个人经营就叫做资本主义。
  同时大炼钢铁,西门外建立起小高炉,收集碎钢铁和矿石去炼,结果没有成功。这个时期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人口粮不足20斤。糠菜、树叶、玉米骨等等都成了食粮,忍饥挨饿,苦熬度过灾荒。61年“七一”食堂解散,又恢复按工分分粮,各家各自起伙,同时又实行个人小片开荒,才解救了这一时期困难,在以上几年里也经历了三反,五反,反右等运动,到64、65、66一年又开展四清运动,接着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开始,墙子路和全国一样遭浩劫之苦。
  自1976年粉碎“四人帮”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本着四项基本原则,发展多种经营,提倡先富帮后进。对过去的遗留问题,该改革的改革,该平反的平反。到了83年墙子路才开始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制,个人商业也发展。手工业,副业也发展起来。从此以后墙子路才像芝麻开花节节高,逐步富裕起来。


墙子路的自然生态

  家乡墙子路,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无北疆之严寒,有瑞雪之飘舞,无南国之酷热,有花木之繁阴。山清水秀,空气新鲜,五谷成立,禽兽繁殖,虫鱼滋多,堪可谓得天独厚。
  五六十年前,春季较今暖,清明时节即着夹衣,播种较早。农历四月上旬,高粱、玉米已长高径尺,锄耪之期,夏季较今热,中午灼肤烫足,人们常集中城门洞纳凉,或去河中洗澡以避暑热,雨水丰沛不失季节,农民常按委节等雨播种,河水旺盛,每年都发几次大浑水,淤积泥土。秋季气候凉爽,适于收割,农事完毕,寒气到来,冬季较今寒,河水封冻早,坚冰隆起裂缝,人们冻手冻脚,但儿童不畏寒气,常群集力滑冰游戏。
  当地粮食以玉米、高粱、谷子为主,豆类、白薯、棉花、糜蜀、芝麻等为辅,仅有少量稻麦。
  蔬菜以萝卜、豆角、窝瓜、黄瓜、茄子为多,而白菜则仰给于密云、平谷、石匣。 果品有红梨、杏、桃、核桃、茶椒、酸枣,却没有苹果。春华秋实,不须剪枝,打药驱虫,亦结实累累,滋味甘美。红梨亦能结成全红老梨,以杏产量最多,每年县商来此收购杏仁,核皮堆积如丘。
  河边杨柳成阴,四野桑、榆、椿、槐、酸枣棵遍地,山间亦有成片松林,当地修房盖屋,尚可自给。
  春季到来,候鸟群归,给人间带来欢声笑语。你听吧看吧,呢呢喃喃似曾相识的燕子,在衔泥筑巢,嘀啾嘀啾的丽鸡正催人起舞;卟咕卟咕的布谷鸟,呼农民及时播种;吱吱喳喳的喜鹊向人报喜解忧;铮铮铮铮的啄木鸟,为树捉虫;夹夹夹夹的麻雀觅食吵人;有知反哺的乌鸦采食孝母,也有钟于爱情的王干哥昼夜寻呼,有两个黄鹂鸣翠柳的黄鹂留连林际,也有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捞鱼鹳)家住西南山,其歌喉嘹亮,声声入耳喜人精神。
  时有雄鹰搏击长空,盘旋上下,停云中的青雁子抖翅吸风;有乌合之众的鸽群东西乱舞,有成行有序的雁阵南北飞行,舞姿翩翩令人目爽神怡。
  夜里你会听到猫头鹰的怪笑,也有蝙蝠飞舞夜空。走到河边能看到成群翻波逐浪的野鸭;还能看到点水雀在点水飞行。如去山中遇到突起惊飞的野鸡,也会听到声如大笑的石鸡,会看到立在山头的大雕,也能捉到像猫头一样的恨虎(鸱鸟)如果你有兴趣饲养禽鸟在田野里就能捕到黄雀、画眉、鹅丽、胡不拉等类善歌的小鸟,家乡的鸟类真个繁多数不清,成群成对成双,在山野林间,空中院中,河边,婉转而鸣翩翩而舞,与家禽鸡、鸭、鹅、鸽等,同为人之好支良朋,为人们解忧除烦增加快乐。
  而野兽则不然它不同于禽鸟,能为人们献歌献舞,也不同于家畜马、牛、羊犬之驯能供人驱使,而是出没林间草莽,似与人为捉迷藏之戏,趁人不备,与人争夺口粮,危害于人,常有凶恶的灰狼、狡猾的狐狸、游闲的黄鼠狼、攫食猪羊,叼走鸡鸭,还有獾、兔、松鼠、花狸棒槌、野鼠等窃到人们食粮,这些野兽都是家乡人所常见。早先也发现过一只金钱豹被猎人打死的故事。一只金钱豹在老庙沟出现被猎人迫入长城敌楼,金钱豹在楼门扑向猎人肩头,猎人以头顶其喉颈相持,猎人之弟以枪对准豹口,将豹击死,救了其兄。解放后六十年代也看到一只狍子混在牛群中,当人们发现时,它自龙王庙地边,几窜就上了北山。这些野兽被家乡人捕捉,亦可收到皮革、肉食的代价,他们为生存而与人争食,亦属自然。
  其形态之美,本领之大,可为人们学习榜样,保护之饲养之可为人之友,又能产生经济价值。
  清水河中鱼翔浅底,红翅白条,黄鱼、浮青、鲇鱼、泥鳅、甲鱼、小虾、蝌蚪……形形色色,千姿百态游戏河中。河边田野青蛙,蟾蜍到处都有,夜间蛙鼓声声,为人添趣,草丛中常有花蛇出没,吓人一跳,河上常有人张网捕鱼,弯腰摸鱼,鱼梁截鱼,孩子以棍打鱼,垂线钓鱼,还有人用簸箕捞虾,用铁叉叉甲鱼,夜间张灯捉青蛙,白天捉蟾蜍,取蟾苏作药材,均能不费大力一饱口福,或售以得利,家乡的清水河既有灌溉田园之利,又能得鱼虾美食之需,更是游泳,滑冰的好地方。
  夏秋之际,天气炎热,万物从生,苍蝇、蚊子、臭虫、蟑螂、蜣螂、蝎子、蚰蜒、蜘蛛、蚱蜢、壁虎等繁殖旺盛给人造成危害,但是蟋蟀、蝈蝈、油胡鲁、金钟、却能给人们奏出美妙的交响乐。蝴蝶、蜜蜂各色昆虫,在花间飞舞,传播花粉,给植物当红娘。蜻蜓抖翅翻飞,为农民报雨情;秋蝉整日为人唱歌,萤火虫整夜闪闪飞动,为勤读者献光,各色昆虫,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与人类和鸟兽并存,与果蔬禾稼共处,凡此五谷粮食,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皆天地之精英,山川之瑞气。家乡的宝藏,家乡人赖以生存和发展如人之良朋好友,爱护他们就是爱护我们人类一样重要。五六十年前家乡的自然生态丰富多彩,令人无限想往。
  遗憾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向前发展,各地大量使用化肥和剧毒农药,有人甚至进行灭绝性的捕捉,如拆鸟窝、打鸟、粘网捕鸟,大量滥砍滥伐林木,在河上拦河捕鱼、炸鱼、电鱼、药鱼,破坏了生态平衡,大约自六、七十年代以来,各种生物日渐减少,到了八、九十年代有的甚至已经绝迹,林中听不到百鸟争鸣,天空中不见了雄鹰展翅,只有少数麻雀、喜鹊、打破空中的沉寂,那些黄莺、白鹭、丽鸡、画眉等都不知那里去了。
  青水河仍碧碧青青,那些红翅、白条、浮青、小虾、蝌蚪和甲鱼、蟾蜍都不见了,只有少数的泥鳅,老头鱼在闲游。
  山野里狼狐绝迹,野鼠道多起来了,到处糟踏粮食、果树,不打药就难有收成。
  但可庆幸的是臭虫、蟑螂屎克螂绝迹了,毒虫蝎子少了,给人带来益处。
  愿人们养成爱护生态的美德,不做破坏生态平衡的坏事,采用科学方法,防止环境污染,让在自然更加美丽多采,让家乡人充分享受大自然给予的快乐与幸福。

家乡墙子路的古迹

  说起墙子路古迹真多:古老长城、古敌楼、古庙、古山洞、古树、古塔、古青铜佛、古都司衙署、古四合院等等,代表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可惜这些古迹。在战争和社会变乱中都损失殆尽,令人扼腕。
  万里长城,墙子路是把守墙子雄关的营城,抬头便可看到北方东方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雄伟壮丽,势若长龙,筑城之砖重10至15公斤,城基石条,都是一至二米长立方形,重约数百至千斤城身是三合土浇灌,在那一切建筑尽靠人力的时代,那高耸陡峭的悬崖峭壁,那整砖石硬是靠人力上去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怎不令人惊为神奇。听奶奶讲的神话常常告诉我们,秦始皇修边那些大石是用赴山鞭把那些大石赶上山去的,故事说一个人拿着神鞭正赶着一群石往前走,遇见一个农夫问他,你拿鞭子赶什么的,那人说我赶着的是一群羊,农夫说那不是一群石头吗?忽然那些石头任凭拿鞭子怎么赶也不动了,这就是被农夫说破了天机的缘故,赶山鞭也不灵了。
  还有传说秦始皇修边要抓大量民兵,修边工程浩大危险,累死的人太多了,有的老百姓就逃到深山老林石洞去躲,吃野果、野菜、野兽、天长地久,浑身长一身白毛,常夜间出来,喊着问,秦始皇修边吗,如你答还修,他就逃跑了,墙子路这一带边墙三十年代时期,还比较完整,到十年浩劫时期,生产队和个人随便乱拆,现在还有少数地残存,大部成了遗迹。墙子路南山敌楼坍塌,完整的北山敌楼和城东火药楼也都无存了,现在铁路的水塔处就是火药楼遗址。
  古石城,墙子路的石城,完全是数百斤至千斤的巨石构筑而成,城周约二华里半,从明代至今已数百年(约7百年)之久,四十年代还比较完整,城内四分之一是连山岗,上尽是古庙,四分之三是平地居民区,有东西南三门,对门都有大影壁,城楼是砖结构均有匾额,到七十年代浩劫时期开始拆城楼,到八十年代因为土地承包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提高,家家盖新房,占城基,城墙大石都成了墙基石,砌线石,到了九十年代即大部拆毁,仅余北城,尚有断墙残壁遗址了,遥基石,砌线石,到了九十年代即大部拆毁,仅余北城,尚有断墙残壁遗址了,遥桥峪石城和墙子路城一样形成,而遥桥峪能保护好,至今已成为旅游之佳境,墙子路石城则令人叹息。
  三座古塔,一座坐落在南沟口龙头塔西坡,一座在东栅子东坡,一座在北沟口西坡乱葬岗,都高约1丈5尺左右,秀丽可爱,大约都建于明末或清初,墙子路药王庙石碑上,曾记载说墙子路有大庙有很多和尚还有尼姑,而古塔可能就是和尚坟,东庵庙就是尼姑庙,可见碑上石刻所言非虚,三座塔都在浩劫中被毁。
  古庙铜佛,在四十年代墙子路古庙尚存15座之多,观音石洞是洞也是庙,解放后逐渐都被毁灭,铜佛连损失带丢失再就当废铜卖了。观音石洞,石洞尚存,而庙已成京承铁路之通途了。
  古砖窑,是在营盘沟口东高岗上,上面尽是黄土层,有古时修长城的砖窖数十座,就地取土烧砖,五十年代曾有挖出过整窖砖,如新出窑一样坚固,在金山岭一段长城上尽是刻着墙子路造的砖,报纸曾载过现在才发现的,八九十年代因为取土垫地窑址无存了。
  古四合院,是蔡家大院,祖上蔡继谦是清朝官员,蔡家还有二名贡生,四合院大门两旁有石兽,两扇大门上分别刻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幅对联,大门外有栓马石桩,大门内金字匾额就是清代陆润庠大学士所书“文元”二字,迎面是方砖磨砖对缝有砖雕影壁,三层大院一层院内有屏门,楼同样是磨砖对缝砖雕木雕,二层院三层院是内宅,堂屋内正壁挂着祖传条幅:“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大门外旋栽杨柳,池塘中新浴沙鸥,半湾水绕竹,几朵云生岫,爱村居,景緻风流”。有回廊,花木掩映,表现出中华传统特色,四十年代初尚完整,到九十年代,大部已变成现代式房屋了。
 古都司衙署,在墙子路东街街北,大门内有大影壁,旁有木结构更楼钟鼓,两旁有古槐二株,院中有石狮(5尺高)二对,中有两道进二门仪门,又有一对石狮迎门,就是大堂三间堂屋旁有两株古槐,大堂后面是五间后堂,官员家属居住,二三十年代,比较完整,据载前大堂曾作学堂教室抗战时警察所在此。后堂处建成小学校。现在都成了寻常百姓家了,其他如四眼井,演武厅,教军场等已叙不再多述了。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