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狄的豆腐坊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008-03-24 Mon

老狄的塔之旅之20-4:宝云阁铜殿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从佛香阁下来,右转向西进入宝云阁。
宝云阁位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上,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外观似一座四方亭子,因全部用铜铸成,故又称“铜殿”。阁通高7.55米,重约207吨。外形仿照木结构建筑的样式,重檐歇山顶。殿构件柱、梁、椽、瓦、脊吻兽,连匾额等都像木结构。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坐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
宝云阁内原有铜铸佛像,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焚清漪园,铜亭虽幸免于难,但亭内的陈设却被掳掠一空,铜制门窗也遭到严重破坏。亭内现存一张铜铸供桌,重约2吨,曾给侵华日军抢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才从天津追回,放归原处。
在这稀世铜阁的内壁上,镌刻着四个人的名字:杨国柱、张成、韩忠、高永固,可能是此铜阁的铸造人。这个铜阁是采用失蜡法熔模铸造的。这种铸造法是我国古代三大铸造技术之一。据考证,这种铸造法最早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唐、宋以后,更有较大发展,成为通常应用的一种铸造技术。随着失蜡铸造的日益发展,元代设立了出蜡局,专管失蜡铸造。到了清朝,内务府造办等处也专职设有失蜡工匠,铜阁内刻的这四个名字,极可能是专职的失蜡工匠。铸造时,工匠们要先将铜阁的各种大小构件分别铸造出来,然后再将各种构件连铸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铜阁。铸成这样一座宏丽奇特的铜阁,在我国熔模铸造史上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铜阁建成后,乾隆皇帝在阁前的牌坊上,书写了“侧峰横岭圣来参”的诗句。自此后的清朝统治时期,西藏喇嘛到达北京,常来这里念经祈祷,举行参拜仪式。阁后石壁上高约10米的周边莲框,就是诵经时悬挂佛像用的(爱自由旅游网:http://jnxu.photo.hexun.com/27041564_d.html#27041564)。
宝云阁铜殿为清朝帝后祈福颂经之所,……梁柱、斗拱、椽瓦、楹联等全部构件采用我国传统的“拔蜡法”和“掰沙法”工艺铸造并将表面处理成蟹青冷古铜色,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时,宝云阁铜殿是园内极少数幸存建筑之一,但内部陈设被劫掠一空,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破坏,并有10扇铜窗流失国外。1993年美国国际集团公司出资51万5千美元购得并捐赠予颐和园(铜殿说明牌)。
图1到图4是从几个角度拍照的宝云阁铜殿,书上的照片基本是图2那个角度。
图5是浩劫之后的宝云阁铜殿老照片。











老狄于 2008-03-24 12:05:28 发表在分类:照片加文字的豆腐
(47993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