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大地上的金代墓葬群——金墓考古研究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说明:这个墓葬群是我们在进行长城调查时无意间发现的,它在村子附近的田野之中,盗掘破坏严重,挖掘的痕迹清晰可见,满地是碎的陶瓷片和骨灰,现场一片狼藉,不堪入目,这座墓群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家族的,因为在很小的面积里集中建造了许多座墓,数目达7、8座之多,并且墓葬结构单一,但墓室破环严重,仅有2座保存还相对较好,并保存有壁画,其余大部分被破坏殆尽,有的仅存墓室地面部分,令人十分惋惜。为了便于大家更好的看片子,我将自己所学的关于金代墓葬的一些知识也发了上来,由于后学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难免有些疏漏,还请各位雅正。如果有问题可在下面留言,本人定将回复。另:看野书记老发壁画,俺也痒痒的厉害,趁春节有空发写上来,还请书记指教:)
金墓考古研究
一.金代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现状
对金代墓葬所做的考古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前半叶,最早关于金墓的考古工作多由日本人所做,如1910年东京帝国大学滨田耕作调查了东北境内的金墓,再如1936-1942年期间日本人在东北地区对金墓的调查和发掘,与此同时,中国也有学者对东北地区的金墓进行了调查,但这一时期的工作相对于辽墓的调查和发掘就显得很薄弱了。2.20世纪80年代以前,随着全国考古工作的进行,金墓被大量发现并认真的做了工作,其中有三类墓葬比较重要:第一类是在中原地区发现的汉人和契丹人风格的墓葬,尤其是有精美装饰的仿木结构砖室墓。第二类是在金源内地地区发现的女真人墓葬主要是金建国后的。第三类是在东北和北京地区发现的土坑石椁墓。3.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资料的逐渐丰富,学者们对金墓进行总结和初步研究,包括一下几方面:1.对金墓进行分区与分类型的研究;2.对金墓按照不同族属进行研究,主要是女真的葬制;3.对某种特殊的墓葬进行的研究,如火葬墓。4.对局部地区的金墓进行研究,如山西地区;5.对金墓的装饰和文化现象进行的研究。
在众多的金墓中首推应是位于北京房山的金陵,金陵区按功用可分为3个部分:1.帝陵区;2.坤厚陵区;3.诸王兆域。限于篇幅暂且不做具体的论述。
二.金墓的分区及种类
金朝统治的区域大体包括了北宋时期的中原北方地区和辽朝统治的区域,墓葬风格大体再辽墓和宋墓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从墓葬的族属看,金统治区内的墓葬大体有女真族风格的墓葬、辽墓风格的墓葬和宋墓风格的墓葬。根据这三种类型的墓葬的分布和特点,大体可以将金墓分为四区:
1.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此区北部即为历史上所称的金源地区,此区的墓葬大体有女真人风格、契丹人风格和汉人风格的三种墓葬,
第一种是留在金源内地的女真族人的墓葬,这种墓葬又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大部分为长方形,有一些较大的墓葬为正方形,有些墓的底部还有积石,有的墓框用火烤加工过,有些是连尸带棺、椁放入墓框后焚烧,多数墓葬使用木椁为葬具,大型墓的尺寸再3米以上,有的还有二层台,还有封土,二为土坑石函墓,即在竖穴土坑中放置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小石函,石函以顶部划分有卷棚顶、平顶、四阿顶等样式,目前发现的这一类墓葬大多是女真族的。土坑木椁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女真族建立金王朝以前,而土坑石函墓则出现于大定年间以后,到金代中后期,这类墓葬逐步被砖室或石室的墓葬所取代。
第二钟,土坑石椁墓。即在竖穴土坑或石坑中放置用整石雕成或大石板拼砌成的石椁,通常在石椁中还有木或石棺作为葬具,这钟墓在本区和北京地区都很流行。
第三种,仿木结构砖室墓,大多为方形,墓内有壁画,使用石棺。这类墓不同于辽晚期的风格,反而有些类似辽中前期的墓。
2.河北地区以及山西北部地区,包括辽统治区的南区,此区在金前期就十分重要,是金与宋交战的前沿基地,这里也有三种风格的墓葬
第一种,竖穴土坑石函墓,这似乎是一区第一种墓在本区的衍生。
第二种,与一区第二种墓葬相同,以石椁为墓葬的主题,石椁一般用六块或十块石板制成,半榫卯连接,内部又有石或木棺为葬具,有较多的高档随葬品,如玉器、陶瓷器等。从现有的考古材料上看,这种土坑石椁墓的墓主人均为在金王朝中有功名的人,尤其在任品官的女真贵族中十分流行,北京地区和金上京地区发现的重要的女真贵族墓都采用这种葬式。
第三种,砖室墓,其中又有不同的三种类型
A.与辽墓风格十分相似的砖室墓,既有大型多室的砖室墓,也有带壁画的单室墓。另外还有一些仿木构单室壁画墓,也承袭了辽晚期的墓葬风格。
B.与北宋末期流行的仿木结构砖墓相同,其特点是流行叠涩攒尖顶和穹窿顶,有门楼式墓门。从发掘材料上看,这种仿木砖室墓除了常常出土鸡腿瓶和六板铁锅是女真人的特点,其他方面大体与北宋墓后期的墓葬一样,其发展变化进程也大体与北宋墓葬相承接。
C.多为品官使用的墓葬,墓壁装饰简单,但出土物很丰富。
3.河南、山东地区,这一区原是宋代的两京地区,这里基本看不出女真族的影响,完全是北宋制度的延续。
4晋南,关中地区。这里自唐末以来逐渐成为北方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金代正值全盛时期,这里的金墓比其他地区的墓葬在营建和装饰方面表现的异常繁缛和华丽。主要是华丽的仿木构砖室墓,这类墓继承和发展了北宋的风格,都有复杂的结构和极丰富的装饰,其特点是流行在方形墓框上做出八角形叠涩攒尖顶或四面攒尖顶,墓壁的下部建有砖雕须弥座式的窄台,壁画有华丽的砖雕,有些墓分层装饰,完全不用彩画,后壁表现墓主人对坐,并坐或正面像,两侧壁通壁装饰格子门,并在对壁雕出舞台等,不见火葬流行丛葬,基本不用葬具,随葬品数量变得极少,一般仅仅二三件陶瓷器。
三.金代墓葬的分期
已发现的墓葬大部分是海陵王正隆年以后的,尤以世宗、章宗年间的为多。金墓的繁荣可延续到卫绍王时期,早期的墓葬发现不多,而晚期的墓葬发现也少,同时各地区的不同种类的墓葬发展变化的进程并不相同。大体上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金开国到正隆年以前,这一期在原北宋和辽统治区的汉人、契丹人墓葬基本保持了北宋与辽的风格,此期有特点的墓葬主要表现在东北地区和燕云地区的具有女真人风格的墓葬,在东北地区,发现了一些时代较早的土坑木椁墓,少量较大的墓葬使用带彩绘的木棺,墓葬有正方形,长方形和刀把形等,形制较多而不统一,墓穴挖得较深,随葬品较多,这类墓多为女真人的墓葬,在一、二区内流行土坑石椁墓。这类墓葬本期的特点是大多采用六块石板砌建石椁,用半榫卯搭建,木棺与石棺间的空隙较小,一般无砖砌棺床,墓志上不流行,流行土葬。这种墓在第二区是金代才出现的,初期还受到了当地辽墓的一些影响,如在石椁内随葬木制家具,到第二期就不再出现了。
在汉人地区,各地的仿木结构砖室墓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但这些变化均属正常发展,并无重大的间断或跳跃。
总体上看,本期的特点如下:A.墓葬发现较少,宋辽故地发现的墓葬表现为宋辽墓葬风格的延续和发展。B.金代特有墓葬在金源地区以南的区域出现,主要为土坑木椁墓和石椁墓等,处于女真贵族墓葬发展的肇始阶段。C.本期的墓葬包括女真贵族墓基本上都是土葬,随葬品中少见高档品。
第二期,世宗大定年以后到卫绍王之前。此期是金代的全盛时期,金墓的特征的形成,在东北地区的女真人风格的墓葬中开始流行火葬,出现了土坑石函墓,用石函和木匣盛放骨灰。土坑木椁墓中开始注重对墓的加工,用火焚烧墓框,有些墓在墓中积石或使用简单的砖室、石室墓,在随葬品中较多的使用从中原流入的瓷器。
在河北、山西北部地区的仿木构砖墓中,壁画比例进一步减少。有些墓完全使用砖雕装饰,在布局上出现了左右两壁都雕出隔扇门,代替了宋代流行的山花向前式门楼,辽墓风格的仿木构多室砖墓及单室壁画墓基本消失。土坑石椁墓中的较大型墓中使用十块或八块石板拼砌石椁,石椁所用石板多系凸凹状榫卯相连接,石椁内部空间相对加大,随葬品多放在棺外石椁内,多有砖或石砌棺床。品官使用的墓一般都有墓志,开始流行火葬,并使用木匣、石函盛放骨灰。
河南、山东地区在此期叶表现为砖雕变得复杂,装饰中砖雕的比例增大,开始出现高浮雕的人物和花卉,出现圆雕的人物,以榫卯嵌在壁画上。斗拱也变得复杂。在晋南、关中地区出现两种趋势:一方面仿木斗拱变得简单了,另一方面,砖雕变得更加复杂,流行板门式墓门,在墓顶上常做出具有多层装饰的八角形藻井,并且流行仙人,神怪故事题材。墓葬的种类比第一期丰富,双室墓和石室墓的数量增加,开始出现多室墓,墓葬的装饰题材变得更加丰富,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孝子故事题材的装饰十分流行,出现了社火表演的形象和较多的杂剧题材的装饰。
这一期的特点如下:A.流行火葬,使用石函、木匣盛放骨灰。B.砖雕变得更加复杂而华丽,壁画趋少或消失,仿木斗拱达到顶峰并开始呈现衰落趋势,C.随葬品中有各种不同质地的器物,总的来说,瓷器是最主要的随葬品。
第三期,大安元年到金亡(1209-1234)此期是金王朝从极盛走向衰亡的时期,北部地区渐次归入蒙古,此期发现的纪年墓较少,而且主要是大安年间的。女真人墓葬中未见木椁墓或石椁墓,而主要是砖室墓或石室墓,完成了从“有椁墓”向“墓室墓”的转化。中原地区的汉人墓葬继续发展,仿木构砖雕趋于简化,走向衰落。墓壁的装饰更加多样化。
本期的主要特点如下:A.发现的墓葬数量很少。B.女真人使用的木椁墓、石椁墓基本消失,变成了砖室墓或石室墓,但女真人使用的墓室墓始终不同于宋辽的墓葬,基本上不在墓内施加装饰;C.仿木构砖室墓的装饰题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物故事题材较多出现。
四.对金墓的总结:
1.女真族的南侵过程是一个短暂的利用强权和武力征服的过程,但女真人给上述地区带来的文化冲击是十分微弱的,因此,在金代前期各种文化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只是在海陵王推行汉化政策以后,通过文化的交融,到金代后期才真正形成了金墓的风格。
2.由于女真族带来的文化冲击很小,真正具有女真族文化风格的墓主要在黑龙江省发现,吉林省仅有波及。在东北地区和北京附近发现的土坑石椁墓为金墓中极具特色的一类,是女真贵族中的品官使用的葬制,上述墓葬加上契丹人、汉人旧有风格的墓,造成了金墓的多元化状况。
本贴最后一次由尚方修改于2008-02-09 23:11:33
尚方于
2008-02-09 22:24:42 发表在分类:
考古 中
(47756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