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水帘洞
 公元六世纪的大兴城 

2007-10-21 Sun

银子返乡记之河阳古村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祭拜了外公外婆与亲戚朋友们一起午餐过后,表姐夫开车带我们去河阳。河阳隶属于新建镇,距离镇子5公里的路程,其实并不远。从新建镇的大街沿着新建河一直往上游开,看到一块表姐夫前几天才来立的保护水源头的牌子,在水利局就职的表姐夫说,此乃新建河的源头。闪过一座旧石桥又穿过新大桥之后,河阳古村的牌坊就显现在面前了。从镇子步行至村口,大概也用不了20分钟。

县人大的麻主任是括苍老道的朋友,所到之处自然开了绿灯。同行的胡老师跟村支部书记打了招呼,大家一一介绍认识之后,请本村的导游大哥带着参观河阳古村。导游大哥穿着中式的褂子,底气十足的讲述着他先人的过往,眉宇间充满了自豪感。

据说,五代吴越王宝正六年(931年),户部侍郎朱清源因天下兵乱,偕弟清渊隐居缙云,因其原籍河南信阳,故取村名“河阳”。朱氏历代祖先以耕读传家,重农经商,人才辈出,富甲一方。宋元两代曾出八位进士,形成“义阳诗派”。现存的一溪两坑之水系、一街五巷的村庄布局乃元代设计。粉墙黛瓦,飞檐高耸,渠涧纵横,木梁高挑而精致,马头墙如桅似帆,木雕窗户方格子细如筛洞。.十多座古祠堂、百栋旧第计 1500 余间,大多为明清两代所建,是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群。村中保留着古桥、农具、家具、壁画、诗句、匾额、雕刻,还有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河阳窗花剪纸以及太平天国军的劣迹。河阳,于2000年被列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浙江自古崇尚“耕读”。而河阳以其官宦之家的渊源,自然也对读书颇为重视。历代出过不少状元、进士。村门有“八进士门”,相传,此门是前人为纪念村里宋、元时期一连出了“八名进士”而修的,年代竟可推溯到元末。门前的匾额以及那对非牛非马、非狮非虎的雕刻石“稀罕”乃明太祖朱元璋御赐。据说,村民逢婚丧嫁娶都要从八进士门进出,因而有进了这道门,才算进了河阳。

缙云民间曾有“有女嫁河阳,赛过做娘娘”的说法,可见当初河阳之繁盛。这里大多建筑都有十八间房,故叫“十八间”,有二十九间房的就叫“二十九间”。其中“廉让之间”是河阳“十八间”中建筑最精致、设施最完备的封闭“十八间”,它有独立的自用水井,整幢建筑分前厅、后堂、伙房、猪舍、茅厕等几部分。外墙白墙上古画、古诗保存十分完整,房内木梁、木柱上方全是精致的木雕,细看可见菜叶上停有小虫。木雕窗户方格子细如筛洞,手指不入。

走进“循规印月”的圆洞门,有四个奇怪的字,这是河阳最具特色的地方。那四个字,牛田为“耕”,心口合用为“读”,屋顶下男人为“家”,云动为“风”——乃“耕读家风”四字,这四个自创的字,概括了河阳之精神所在。

然而,即便是避祸隐居繁衍而出一个大家族的河阳也并非是一块乐土,太平军当年洗劫河阳,一年中全村就死了345人,而现今还遗留在门板上的洞,则真实的记录着太平军的暴行。古人“留发不留头”,辫子被捆绑在门板之上不能行动,却依然保持着自己所信奉的精神。1944年,日军窜入河阳村,烧毁住房二十三间。几经战乱,而今的河阳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繁华浩大,但在那些平静下棋、看报、剪纸、绣花的老爷爷老奶奶身上,仍旧可见当年的风范。岁月留给河阳的,不仅仅只是几所老房子,还有他们耕读传家的古训。

虽然被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但相比其他旅游景点,河阳还是淳朴得有些夸张。居住在那儿的村民,只是静静地看着游客穿街走巷,依旧过着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淡淡悠悠的,没有城市人的喧嚣与吵闹。傍晚时分,炊烟袅袅,从地里回家的人轻快地走在石子小路上,飘来的是化不开的古韵,还有浙南小村的清新。












阿印于 2007-10-21 15:35:17 发表在分类:走走停停
(48096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