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峡今昔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京张高速公路过昌平后转了一个大弯,向西延伸。逐渐地,平原地貌甩在身后,层峦群山迎面而来。当公路再次转向北方,“车道减少”的提示牌出现,预示前方公路变窄,要进山了。峡谷两侧各出现一个山包,细心人会看到山顶上残存的烽火台遗迹。此地曰“南口”。又问:谁的南口?答:关沟的南口。
关沟,北至长城前沿,南至南口,全长40余里。古代既是蒙古等西北民族与关内通商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拱卫京畿的最后门户。关沟内两侧山势雄奇,翠嶂如屏,林木繁茂,景色幽美,故有“居庸叠翠”之名,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出居庸关后不远是出京方向第一座隧道,各类车辆如同赶往股市,匆匆呼啸而过。其实这座《弹琴峡隧道》单是“弹琴峡”的名称就足以让人联想留恋。
原来旧时此处峰回路转,山青水秀。两山相峙,清溪中流。溪水从缓坡泻下,淌流在石罅之间,淙淙有声,两岸的石壁为之共鸣,悠扬婉转,如弹琴声清脆悦耳,故名“弹琴峡”,元朝诗人陈孚到此,曾写诗“月作金徽风作弦,清声岂待指中弹?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松风乱石间。”清代诗人魏源描写这一胜景是:“无复战场悲,但寻响琴峡。”
我友专家弘一发掘的《弹琴峡》老照片,此片由南向北拍摄,图上右东左西。两山相对,一峡中分。峡谷即弹琴峡,峡谷左侧为道路,就是当年的关沟古道,中间像皮船的物件在大幅面图上显示是一个挑夫的担挑。西山坡根一巨石上有“碑”一通,巨石上方为小庙。东山坡亦有一建筑遗址。照片正中山后露出长城痕迹。
上述照片拍摄年代可以断定早于1905年。理由是在1905年詹天佑他老人家主持的京张铁路开工,大大彻底改变了此处地貌。修京张铁路时,曾将东北面小山和峡谷削为平地,修八达岭公路,开山凿洞的泥沙石块,填平了沟谷。如今石壁题字依存,溪水旋荡于峡谷的优美声音再也没有了。
现在京张铁路在东山通过,有铁路隧洞一座。京张高速公路在西山通过,有公路隧洞一座。公路隧洞右侧又有修建铁路时开凿的“五贵头山洞”一座。在这些钢铁水泥怪物积压下,今天的弹琴峡只剩这点遗迹。与老照片比较,明显地峡谷地面升高了,如那块刻碑的巨石,在老照片上碑刻以下离路面有一定高度。而现在由于铁路,公路两次修路,劈山凿洞的土方把弹琴峡填高了。
近距离看巨石,下面白色的是延庆县文物保护牌。原来此地又名“五贵头”,何谓“五贵头”?传说因为此地是四十里关沟一道重要关口,燕王扫北到此,攻不下来。时乡下有火氏五兄弟,善射炮。于是燕王请来五兄弟,用大炮轰开关口。燕王扫北打下了天下却又惟恐火氏五兄弟造反,便下令杀掉火氏五兄弟,将人头悬挂在乱柴沟。燕王杀掉功臣,又惟恐人们不服,遂又在关沟建祠祭之。自此,这里便叫“五鬼头”,后又 改叫“五贵头” 。当然此为穿说,不必当真。而实则当地有“五贵山”峰是真。
碑刻细部,字迹风化。辨别部份文字,此碑系“重修居庸关帝庙……”可见此地归属居庸关管辖,山顶的小庙很可能叫“关帝庙”,而不是传说中的观音阁和财神庙等。小庙始建不详,但明万历年间重修,而此碑为清同治三年刻。
山上小庙遗迹。
沿弹琴峡向上游穿行,越过杂草重生,又一座小庙和台阶出现面前。
原来是弥勒佛的香火。
庙内一尊弥勒佛祖,胸宽心广,笑面可掬。此景好有一名:曰“弥勒听琴”。太棒了,佛祖在这“弹琴峡”边,阅历能有千年。不羡京城浮华,只为琴声落盘。
遗憾如今溪水不在,琴声无寻。佛祖空担“听琴”虚名,就是神仙也无奈,
老普于
2007-06-06 14:08:46 发表在分类:
长城烽烟 中
(49585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