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狄的豆腐坊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007-04-18 Wed

袁督师庙和文丞相祠之1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周末去了袁督师庙和文丞相祠。

坐6路车到终点北京游乐园下,回头出站东行过左安门大街,马路对面就是龙潭公园。图1为龙潭公园西北门。
入园后,不理会公园赖以标榜的“龙文化”,按图2地图指示不久即到达湖畔的袁督师庙。
袁督师庙是所坐西朝东的灰砖瓦房,硬山顶。据崇文区文化委员会(旅游局)网站的《龙潭湖历史简介》(网址http://www.cwwhw.gov.cn/dispArticle.asp?ID=504&Page=2)介绍,龙潭湖一带原为旧北京城的东南郊,散落着农田、民宅、坟地和大片的荒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2年)有潘姓开办的烧制砖瓦的窑厂,称“潘家窑”。明嘉靖年间(1553年)修建北京外城时,把潘家窑分为两半,城中的称“里潘家窑”,属明崇南坊界内,城外的称“外潘家窑”。潘家窑原为烧制民用砖瓦,修建外城时一度改烧城墙用砖,外城修好后又改烧民用砖瓦。清乾隆年间(1736—1796年),在潘家窑迤西又出现了刘家窑,清光绪年间(1875—1909年),在潘家窑的西北又开办了吕家窑。1937年北平沦陷后,3个砖窑均先后倒闭。由于长期取土烧砖,当地遗留下无数大小深浅不同的窑坑和窑址,无人问津。雨水汇集形成苇塘、沼泽地,而后天桥地区龙须沟的污水流到这里,令环境更加恶劣。清朝后期,旅居北京的广东人,在今龙潭湖公园西北一带(袁督师庙附近)购置了一片墓地,用于埋葬客死北京的粤籍人氏,称“广东新义园”,而在今东花市斜街袁崇焕祠墓一带的原广东义园则称“广东旧义园”。 1917年,广东东莞爱国人士张伯桢(张篁溪)在广东新义园内建“袁督师庙”,以缅怀先烈袁崇焕。庙内分3开间,石刻共计25块。1984年元月正式列袁督师庙为崇文区文保单位,同年4月升格为北京市文保单位,6月市文物局拨款对该庙进行了全面翻建。张伯桢于1919年在今北京游乐园南侧建私家园林“张园”,园内建有一处“袁崇焕故居”。相传袁崇焕于崇祯年间率军抗清入卫京师时曾在此地屯兵驻扎,张伯桢在此聚集过康有为、齐白石、陈三立(与潭嗣同、徐仁铸同为戊戌三公子)、章士钊、叶恭绰等到园内参拜袁崇焕遗像并植松缅怀先烈,同时留下大批名人即景绘画及题词。1948年平津战役时,国民党守军驻于园内,建筑、花木、文物等均遭毁坏。1958年张伯桢的后代将此宅及残存的文物捐献给国家,现在部分文物保存于国博,而张园则在1991年因建设用地被全部拆除。1952年为改善左安门内一带恶劣的自然环境,北京市府用以工代赈的方法组织群众挖了3个人工湖。因“龙须沟”的水汇集于此,此处如龙头,经梁思成提议定名为“龙潭湖”。
上次去袁墓时我还不知道龙潭湖有袁督师庙,不然可以与袁墓做一次游。图3到图5是从几个角度拍照的袁督师庙。











老狄于 2007-04-18 16:05:45 发表在分类:照片加文字的豆腐
(49013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