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6-04-21 Fri

南山联墩岔西考(三 3、4、5)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3、品窖、壕堑
鞑虏除大举外,多以小股人马诱伏偷袭、杀戮官军、劫掠财物、掳走人口。为设险防守,官军在许多地段边墙、隘口处挖掘壕堑并品字形窖坑,以阻虏深入。南山联墩亦如是。
窖坑形制与作用,笔者查到嘉靖元年(西元1522年)“兵部臣请于沿边要路劚窖”。其略言曰:“有形之险易,无形之险难。有形之险墩垣是也,无形之险暗窖是也。其法于沿边要路分为两途,一加识别,以备我出;一为暗窖,以待虏入。窖深长八尺,阔大半,之中置木稚,上覆土茅,马践必仆,可坐收斩也”。(《宣府镇志•卷十•亭障考》)
无论其功效如何,南山联墩一线实际采用其法。
张镐于《怀隆兵备道题名记》中道:联墩“垣内外长壕限隔,品窖纵横”。(引自《延庆县志•卷九》)
隆庆年间,兵部尚书赵炳然亦称“岔道迤东高墙深壕、斩堑峻口、迭窖连栅”。
由于年代久远,又处于黄土平川地带,品窖、壕堑基本湮没,很难寻找。笔者于延庆永宁镇东灰岭村至营城村之间的南山边墙外,看到紧邻墙体的壕堑遗迹。据当地老乡介绍,二十多年前,这里的壕堑仍然有五六米宽,两米多深。
4、小堡
军屯驻于堡而守瞭于墩,墩堡相济而寓于其中。
江东所请“每百五十步筑墩一座,每二十座空内筑小堡一座”,此设想并非江东首倡,只由其具体实现于南山而已。
成化年间大学士丘濬便有议论:“及于众墩之间要害处立为一堡,使之统其诸墩。有事则相为援应。墩统于堡,堡统于城,如臂指之相使,如气脉之间流于外”。(《宣镇府志卷九•亭障考》)
笔者于现场看到,联墩一线共有空堡或正在使用的堡、城九座,相间散落于联墩各处。
小堡由于规模较小,一般只于内侧面南开设堡门。如此即可减少敌方攻城危险,亦可降低筑堡费用。被当地村民称为“破堡”的小堡较为例外,其北墙另有豁口,笔者无法判断当年是否为堡门。
堡墙均高大厚重,且有包砖痕迹。其内部面积大小不等,较小的堡城内部有两三块篮球场大小。
5、墩台
南山联墩,须立于墩台之上防守。
墩台尺寸、筑台所需工期,笔者未查到原始出处。
墩台之建筑,与正规边墙、敌楼相较,省工省时。墩台采用版筑法,于内夯土,经久耐用,费用较低。版筑法在尧时便已出现,至今沿用。
嘉靖三十七年,杨博《请增筑各路墩台疏》中曾记载一种“汉罗大墩”的尺寸及工期。笔者感觉此墩虽比联墩墩台稍大,但形制雷同,在此可作参考。
疏略曰:“其墩名为汉罗大墩,体制与空心无异,工价比空心少减。每座一面根阔五丈,顶收三丈五尺,身高三丈上加女墙五尺,下半截实心,平高一丈五尺,收顶四丈。每面五丈,周围二十丈。
以军夫二百名筭(笔者注:通算),每名日修一寸,一日修二丈,十日可完”。(《宣府镇志•卷十•亭障考》)
笔者目测联墩墩台夯土实心部分,每面根阔近三丈,周十二丈,上方收顶,有女墙。若墩体包砖或石砌,会更宽些。
明代墩台、堡城墙体高度均在三丈五尺,卫城、镇城墙体会更高。若低于三丈五尺,极利于敌方攻城。在各类古籍中,极少看到三丈之墙体。
倘联墩墩台每座比照上文“以军夫二百名筭”,约六七日可完。


图片1:龙爬山顶墩台找到的唯一一块方砖。
图片2:墩台





诗书于 2006-04-21 23:38:59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704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