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4-12-07 Tue

《梨园岭明长城防御体系遗存搜索记》(五)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五)
从崖口继续前行,军道已被枯叶覆盖,到处是密林。崖下阴森静谧,寒气袭人。我们凭感觉选择了一条象是军道的斜坡,向崖上攀登,走了二十多米,树叶在脚下一步一滑,只得又退回来。
由于无从判断,我们决定向西,从崖下斜坡较平缓处走,绕过这个山崖。后来才知道,当初第一个判断是正确的,如果翻上崖壁,仍是这条军道,也就是老乡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看见西北远方的敌楼。
而第二次的决定,使我们多走了若干公里,延误了时间,致使天黑才下山,中途再次迷路,险些失败。
从崖下向西,随意穿越密林。白色石壁一直伴随我们。这里的景色优美,颇似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且没有人类遗留的任何痕迹。
绕过崖壁,野人在前方怪叫起来:敌楼!快看敌楼!终于,传说中的无字敌楼出现在西北对面远方的山上。心中惊喜,在密林缝隙中一阵狂拍。惊喜过后,仔细观察发现,我们的路走到了尽头。
密林斜坡下,三面都是巨大的深谷,足有二、三百米深,需俯视方见谷底。坡度约70度,其间荆棘密布。我们背后是崖壁。深沟对面的山梁上,仍然是白色断崖,有几公里长,一字长蛇弧形排开,气势惊人。敌楼就建在其中崖口处。
我们远远望着,有些失魂落魄,怎么过去呢?难道再走回头路?那样时间可就没有了,体力消耗也就很大。野人有些急躁:“干脆,我从这个大坡直接下去,然后向敌楼的方向爬上去”。我急忙阻止:“你这是在开玩笑,你会滚下去的,没有路根本走不通。要是象攀岩那样走,也要走到明天了”。他比我有户外经验,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是心中着急而已。
我们不想再回头,在崖壁下的另一侧反方向(东)前行,争取攀上这个崖壁,然后寻找对面崖壁的入口。这时,我忽然想起,那条军道哪里去了?难道彻底断掉了?道理上讲不通啊。要不就是我判断失误,这条路并非是贯穿长城沿线的军道?道路肯定有,只不过由于地形复杂,我们没有走对罢了,我这样判断。
在山石的缝隙里,我们抓着荆棘树干向上攀登,终于爬上了崖壁。上面地势平缓,仍然是密林荆棘,东面依旧有巨大的崖壁耸立。我们一前一后向东走,西面的敌楼早已不知去向。我对野人失望的分析道:“我们走到崖壁下,如果没有路,我预感咱们这次的行动可能失败了”,话音刚落,野人再次怪叫起来:“古道!京西古道!”,是的,崖下军道再次出现了,有一米五宽,在崖壁下沿着山势向北蜿蜒下沟。此时,在我们眼里,这条军道就象柏油大路那样宽广通达。
现在是下午三点,时间已经不够用了,我们几乎是碎步小跑,顾不得周边的景致了,这都是因为那座敌楼“勾引”的缘故。
军道在沟下绕过两座小山开始上梁,坡度虽大,但石头路面开凿的很好。
登上梁顶崖壁,回头向南观望,周边莽莽大山,白崖深谷,已经找不到迷路的那片密林了;向西北方观看,自然景观为之一变,山势成为了内蒙草原那种缓坡,山上平整,除草地之外,再没有荆棘、树木、巨石。
缓坡下,军道分出了几条路,方向各有不同,山坡道路上布满了牛粪,我们再次无从判断走向。我估计这些路有通向北方洪水口、江水河的,还有通向西方敌楼的,更多的是放牧踩出来的路。我们沿着较宽的道路前行,似乎越走越偏向北方,明显感觉方向不对。急切间,我们干脆摔开道路,直接向西边敌楼方向的大坡最高处冲击,试图在山顶观察敌楼位置,然后再做打算,避免再走冤枉路。
山顶到了,心情为之一振,疲劳不再。环顾四野,大地苍茫,斜阳西悬,白崖深谷,披浴残照。除西北方向东灵山存有积雪的主峰高高矗立外,其他大山都在脚下,气势奔腾。站在这里,惊心动魄,气血翻腾,顿有豪气冲天之感。
图片1:迷路后在密林中穿行
图片2:终于在密林缝隙中看到了传说中的无字敌楼(六倍)





穷诗书于 2004-12-07 21:44:56 发表在分类:明边搜寻
(48165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