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金水口-东团堡穿越见闻——古道与希望(五)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下山途中

顺着村西南的山坡,我们向西南侧的一道山峰攀去,比我们出来更早的羊群,已在草甸上悠闲地吃着秋草。40分钟左右,我们终于登上了坡顶。坡顶上一位放羊的年轻人,热情地与我们打着招呼。登顶途中我们发现在村北的峡谷西侧还有数个村庄,年轻人告诉我们,这三座村庄分别为箭杆河村、山岭村和驿行地村,这几个村庄边上都有水源。从山岭村北侧的大梁翻越过去,便是寺儿沟村。
我们继续顺着山上较宽的碎石大道向西而行,至到与箭杆河村分岔的山脊时,向南拐有一道峡谷。远远地我们见到一位在峡谷中放羊的老乡,待我们快速横切到峡谷中,放羊人告诉我们他是北李家庄的,他家有100多只羊。离开了放羊人,下面的峡谷越来越窄,我们穿行在两侧峭壁般的山道中。9时50分左右,当我们拐过一道急弯时,突然见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坐在绝壁的阴影下休息。经过询问才得知,他便是寺儿沟希望小学的代课教师——马金龙教师。
马老师告诉我们,张胜利已于今年9月调离到了寺儿沟小学,到下面的杨庄小学任教了,现在寺儿沟小学只有两位老师,除了代课教师他,另一位是长期教师丁武。因为山区村民不断地外迁减少,合校并点,寺儿沟如今只20多名学生,分为学前班、一至四年级共五个年级,而五年级已并入了了杨庄小学。马老师本人教二至四年级10个学生所有的课程。当我们问到孩子们初中到哪小学时,马老师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孩子初中基本上去涞源县城上,但山里的孩子谁能上得起呢?”他告诉我们,孩子在县城上学,吃、用都在县城,花费比在家要高得多。而山里除了卖羊有极少的收入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很难养得起一个在县城读中学的学生。
说到了收入,马老师还告诉我们,作为代课教师的他,每月也就150元的微薄工资,这点收入还不够他自己日常的花销。但他还是支持了下来,因为他在自修河北成教学院的大专,只差一门功课便可以毕业。或许他有一个信念,毕业后总有一天可转为公办教师,据说公办教师收入可达千元左右。刚开始我们还不信马老师所说的150元收入,就在前两天,一篇报道写到“渭源县有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仅拿着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资;每月拿40元工资的又占了代课教师的70%,部分代课教师这样的工资已拿了20年!”这一则消息让我相信了马金龙老师的话,他没有在说谎,他所反映的是中国贫困地区代课教师的现实。
当我们与之告别时,马老师还是叹了一口气说:“希望小学是没有希望了!”听了来自第一所希望小学的代课老师的肺腑之言,我们的心也有点酸酸的。是呀,如此贫穷的山村,如果孩子们在自家附近的学校上学,吃住可以在家,除了学费外,其他费用几乎是没有的,一般农家还能承担得起。但一旦离开家中去很远地方上学,吃住在外,加上了一笔吃住的开销,便很少有家中能承担得起了。如此下来,越是贫困的山区,孩子越无法正常得到读书的机会。九年义务教育在城市中已经让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了,到了贫困山区更是让人心寒。中国何时才能真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呀!教育的责任,是国家的责任;教育的耻辱,是民族的耻辱;教育的虚弱,是人民的虚弱;教育的穷困,是未来的穷困。想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仅有16个字的名言吧,“面向”了那么多年的教育,距离现代化,距离世界,距离未来,究竟还有多远!


东团堡北沟

告别了马老师,继续顺着狭窄的峡谷向南而行,我们走下了大山,进入了与山中峡谷垂直的东团堡北沟。这是一条平缓而宽阔的峡谷,峡谷继续向西顺山势越来越陡,我们估计进入了太行深山中。峡谷向东缓缓而降,一条溪流潺潺而动,溪流两侧是宽大的碎石河床,山洪期间这是一条泄洪的通道。峡谷的北侧是高大的韭菜山脉,一座高峰连着一座,绵延东西伸展。峡谷的南侧是缓坡高地,在这高地之上分布着三个自然村落,每村相距大约在5里左右,依次是北李家庄、杨庄和卸甲村。峡谷中下游的宽阔平川上坐落着一座重要的乡镇——东团堡。自东团堡北侧再向东南而去,地图上标为东团堡河,一直流至乌龙沟,再与乌龙沟向东南汇入汇入拒马河。
峡谷中的居民主要以种植玉米和放羊为生。河床与村庄高地北侧之间的狭窄地带是一片片的农田,田地中堆放着一捆捆的玉米桔杆,在这贫困的山区,老乡们是舍不得丢弃桔杆的,而是正在农田中忙着将桔杆运回家中。一群群的山羊散放在峡谷的各个角落,河床的溪水边,坡地的草丛中,村头的屋檐下,到处是活蹦乱跳的羊群,有些老乡干脆将羊群赶到山中放养,而且桃木疙瘩村大多也是这一带的老乡们在那儿放羊。
沟中最北端的是北李家庄,我们村头没有遇到村民,只是在村东的田中见到了俩位敲打桔杆的村民,村中的情况了解不是太多。过了北李家庄,再遇见一位放羊的年轻人,我们便到达了杨庄。杨庄也是今年9月张胜利刚刚调入的村庄,可能是因为村庄居峡谷中间,能兼顾山上的和峡谷两端的学生,因此杨庄小学也是沟中最大的一所学校,我们在卸甲沟遇到的三位小学生也在杨庄就读。整个杨庄有200多户,近千村民。
卸甲沟村离东团堡最近,村庄分为二片,一片在峡谷的南侧坡地上,另一个在峡谷溪流的北侧坡地上,东西相距大约1里左右。从桃木疙瘩村至卸甲沟有一条小道,据说只要1个小时便可以下山。自卸甲沟村头的那座古庙下起,修筑了一条水泥公路,沿着峡谷溪边直达东团堡。在卸甲沟村头山坡上,一株古老的参天大树,大树的对面是一座三开间的瓦房。老乡告诉我们,这株古树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对面的那座瓦房是龙王庙,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如今的龙王庙看起来便是近期新恢复得的,庙内空空荡荡的没有任何神像和供物。那株古树的粗大树根顺着坡顶向庙的方向伸展,似乎想紧紧地与古庙亲密接触,。
古树与古庙所在的坡北,峡谷中公路起点西侧,坐落着一座大院,院门两侧的门柱上写着“严谨治学,全面育人”,这应是卸甲沟村学校的大院。院内有一排长长的瓦房,瓦房共有三大间,但我们发现瓦房的北侧大间门口挂的是村委会的牌子,南侧两大间像是大教室。据这三个村童说,这里现在只有两个年级和一个学前班,每班大约12人左右,一共才20多名学生,三年级后孩子们都到杨庄去上学。孩子说,杨庄有六个年级,一共有72名学生,张胜利在学校主要教“品德”课。
离开了古树和古庙,我们顺着公路中水泥向东而行,在卸甲沟村东片的村头,有几位妇女正在河边洗衣服,听老乡说这泉叫着九龙泉,一年四年泉水如注,永不干涸,村里人主要靠这泉水养育。泉水下游溪流两侧是变黄的草地,一群群山羊悠闲在草地上,牧羊人更是坐在石块上懒懒地晒着太阳,或三五成群地聚众聊天,或独自而坐闭眼养神,整个河谷俨严是一个广大的牧场。
继续向前而行,远远地我们见到一片树林后南尘烟飘散,似乎有一座更大的村庄就在那里。牧羊老人告诉我们,冒烟处便是东团堡的矿区,而东团堡乡便在矿区西南侧。


残疾人,只能看看塔,走走蔚县堡子
本帖由 野人老J2006-01-19 14:15:18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相关文章]
   金水口-东团堡穿越见闻——古道与希望(一) 【野人老J】2006-01-19 14:11:19 [3182] (3K)
     偷偷摸摸,连招呼都不打 【诗书】2006-01-19 21:26:53 [2402] (无内容)
       呵呵,那就大家再去一次 【野人老J】2006-01-20 14:17:12 [2390] (无内容)
       现在的地下活动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弘一】2006-01-20 13:54:10 [2498] (55)
         即使发了帖子招呼人,最后8成还是2个人 【长啸】2006-01-20 15:07:48 [2386] (177)
           不完全对吧。 【看客】2006-01-20 22:10:55 [2522] (171)
           对!也就是成都市民车行周边、喜闻乐见的农家乐水平 【大鹰】2006-01-20 20:56:02 [2422] (192)
         俺先检讨。。 【野人老J】2006-01-20 14:18:33 [2278] (58)
           不光搞小圈子,还挖别人墙角,揭露! 【小虎】2006-01-20 17:58:52 [2411] (无内容)
     鼓掌 【吴桐】2006-01-19 19:52:09 [2354] (无内容)
     好,鼓鼓掌,有小站初成风格,提倡 【老普】2006-01-19 15:33:24 [2550] (无内容)
     金水口-东团堡穿越见闻——古道与希望(二) 【野人老J】2006-01-19 14:12:20 [3442] (5K)
       金水口-东团堡穿越见闻——古道与希望(三) 【野人老J】2006-01-19 14:13:15 [2840] (9K)
         金水口-东团堡穿越见闻——古道与希望(四) 【野人老J】2006-01-19 14:14:13 [3146] (6K)
           金水口-东团堡穿越见闻——古道与希望(五) 【野人老J】2006-01-19 14:15:18 [2608] (6K)
             金水口-东团堡穿越见闻——古道与希望(六) 【野人老J】2006-01-19 14:16:04 [2464] (5K)
               配合并凑个热闹! 【小虎】2006-01-19 19:43:24 [2435] (58)
                 图一右侧门边的屋子就是磨房 【长啸】2006-01-20 09:16:37 [2412] (48)
                 再配合一个! 【小虎】2006-01-19 19:49:03 [2456] (20)
               金水口-东团堡穿越见闻——古道与希望(七) 【野人老J】2006-01-19 14:16:51 [2831] (2K)
                 话痨 【长啸】2006-01-19 15:22:16 [2442] (17)
                   话劳总比不话强。。。 【野人老J】2006-01-19 17:54:32 [2389] (12)
                   自己不写,还嫌别人写的浩荡,此风不可长 【老普】2006-01-19 15:35:04 [2352] (无内容)
                     开个玩笑 【长啸】2006-01-19 15:43:00 [2740] (66)
                       补偿大家,何时组织一次吧,这儿. 【beer】2006-01-20 09:28:54 [3292] (无内容)
                         等我组织的话 【长啸】2006-01-20 10:36:12 [2419] (10)
                           一杆子支出八十丈远 【beer】2006-01-20 13:39:26 [2514] (无内容)
                       呵呵,玩笑才好啊,咱们补齐了这段纪录啊 【老普】2006-01-19 16:26:38 [2443] (64)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0093860626220703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