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驴长看一看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1)大榛峪位于北京怀柔境内,宛若一位美丽的乡村少女,并无几许人知道她的存在,但当你看到她时,就一定会被她的美丽与纯朴所打动。
去大臻峪交通十分方便,一路都是柏油路。从马甸立交桥上八达岭高速路,在昌平出口出高速,向十三陵方向走,到了长陵路口向东侧九渡河方向拐,在黄花镇三岔路口向东北方向走,过兴隆到南冶,从南冶路口向北侧响水湖方向走,在响水湖门口的岔路向右侧村里走,进大臻峪村。
大臻峪地处深山幽谷,物产丰富。在村口可以停车,然后沿着小路穿过小村,经过一段砂石路,就到了一个峡谷的入口,四周的小山上树木茂盛,有杏树、核桃树、栗子树、花椒树,树上已经果实累累。晨曦微露,起伏的山峰被一层浓浓的绿所笼罩,令人沉醉。再走不远,转过一个小山,就看到前面山上一段长城沿山脊直插谷底,然后掉头向上,翻山而去,十分壮观。北侧的两座高山好像屏风一样遮住了半边天空,正对眼前的是两山之间的峡谷,好似被巨斧劈开,十分险要。在谷底的长城已被洪水冲断,露出巨石累起的长城断面。在峡谷的右侧有小路可以上山,经过一段石阶路就可登山长城了。峡谷东侧的一段长城自然坍塌得比较严重,但越向上,保存得越完好。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群山的颜色变成了一种闪烁着光芒的嫩绿,长城从东向西沿着山势蜿蜒起伏,与嫩绿溶为一体,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人的力量。大榛峪长城有几个特点,首先,从谷底向西侧的长城并未沿着山脊继续向上修,而是从中间的绝壁突然向下拐了九十度的弯,沿着谷底再盘旋而上;第二,这里的长城东西两侧建筑形式完全一样,而谷底这段却明显不一样;第三,这里的敌楼规模较大,我们就经过三个保存较好的五眼楼;第四,这里的石刻保存较好,我们就看到了石碑和墙上铭刻各一块;第五,这里有不多见的长城三叉交汇城门一座,门洞保存完好。大榛峪交通方便,未被开发,风景优美,是京郊旅游的好地方。
大榛峪长城大拐弯
大榛峪五眼楼
2)白马关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冯家峪以北15公里处。顺着京顺路到密云,沿着到黑龙潭的路过大关桥。白河入密云水库的地方正是当年的鹿皮关,现在两岸仍可看到烽火台和沿绵的长城。过了大关桥再向北,越来越荒凉。但风景越来越奇特。山势变得十分陡峭。这一路都是相当好的柏油马路,路很平缓,人又很少,驾车游十分便利.沿着到白马关的公路有一条小河叫白马关河,河水清可见底。白马关河沿着山谷直入白河,河面上冰雪已经部分融化,绿绿的溪水和白白的冰层交相辉映,十分美丽。
白马关建于明万历年,原称“三关口”。关口内外设两道边墙。内侧边墙是白马关主体长城,关口东侧为尖山峭壁无墙,西侧有砖墙至断崖处。关城堡大部分已坍塌,仅部分南墙和砖砌券拱城门尚较好,城门口上方有一块汉白玉,上书“白马关”三字。白马关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在白马关北侧的番字牌有条大川叫野马川,野马川古时有一匹野马,很凶猛彪悍。后来,杨六郎打仗经过此地,看出这匹野马是一匹宝马,于是跃上马背,扬起马鞭,欲收服它。野马凶性大发,跃出水面,飞驰而去。杨六郎挥马扬鞭,终于将这匹野马收服。从此,这匹野马成为杨六郎的坐骑,并起名为“白龙马”。白龙马跟随杨六郎征战沙场,辽兵闻风丧胆。根据这个传说,后人就把“三关口”改名为“白马关”。
白马关地处两山夹一水,地势险要。沿白马关河继续向北不远,可以看到路两侧山上的残长城,尤其西侧的长城以山为险,只在地势平缓的地方修有城墙。沿着公路在向北走,即可到达著名的番字牌。番字牌其实就是在东西长50米、高7-8米的小山壁上雕刻的梵文、蒙文、藏文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文字等,内容为佛教“六字真言”。全部刻字共20多组,大字几十厘米,小字十几厘米,有横排也有竖排,自己很清晰。据考,番字牌石刻雕刻于明清两代,在深山幽谷有此石刻,说明这里当初也是多民族交流的繁忙古道。
3) 在北京西北部曾经有一条进京的古道,由于从这条路走可以绕过居庸关的崇山峻岭,所以它自古也是众兵戍守之地。现在有了八达岭高速,这条古道也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但当年保守着这条古道的几座古城堡却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好像几个年迈的老人,在群山中回忆着过去的辉煌。
这条线路多沙石路,而且人烟稀少,所以最好预先把车收拾一下。具体路线是先从马甸桥上八达岭高速,在沙河出口出高速,经羊坊、刘村、高崖口到达马刨泉三岔路口,向北转第一个路口向左拐,前行不远,就看见远处山上有一段城墙,走到路的尽头是一座古城,城墙已经比较残破,但南城门保存比较完好,门洞里面还有一个瓮城,城门洞上牌匾的痕迹还很明显,但匾已不见,只剩下文革时的毛泽东思想闪金光的画像,这就是长峪城。长峪城建于1520年,1537年扩建,是从延庆盆地进京的又一个要道,所以多年来战乱不断。据当地老乡讲,八路和日本人在这里还打过一仗,并给我们指了许多墙上的枪眼痕迹。400多年过去了,长峪城依然把守着这条不在重要的古道,在狂风中屹立。
出了长峪城,驱车向回走,经过大村向河北方向驶去,一进河北界,路就变成了沙石路,路上也不见了村庄,只能看见路两边的崇山峻岭。忽然不远处山上出现一个人字形的城墙痕迹,走进了一看,原来是一座古城遗迹,经查证,这里是镇边旧城遗迹,因为被大水冲了,所以被遗弃了。当年的军事重镇变成了一片荒地。再向前行不远,就到了镇边新城,城墙仍然很完整,北门洞依然是出城的主要通道,在狂暴的北风中这座古城显得十分苍凉。当年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今天已被人遗忘。进城之后,只见城中老房子到处都是,还有一个古戏台,规模比较大,可以想象当年的兴盛,如今已成了柴房了。
镇边城向北经过一段荒无人烟的土路,就到达了古城横岭,横岭城保存的相当完好,南门有两个门洞,现在仍然很完好,东南还有一个门洞,不知为何开的。城北门更加有意思,在门洞上面还有一个小庙,门窗俱齐,现在也成了柴房了。横岭城的东西山上的城墙保存也比较好,其形状恰似居庸关,也是一个椭圆形。
从横岭向北不远,就开始上山,不远处山脊上蜿蜒着一段残破的长城,穿过长城与公路交会处不久,有一条小路向左侧上山,开车拐上去,路很窄,而且比较陡峭,只见右边是碎石陡坡,十分危险。路转过了一座山峰,长城一下就出现在眼前。这段长城已经比较残破,但单边墙还依稀可见,垛口已变成三角形。站在长城上向北远眺,只见远处是广阔的官厅水库和平坦的怀来盆地,长城横亘在群山上向一道屏障把守着北京的门户。关于这道长城的修建年代还有所争议,但从其建造特点和残破程度看确实不象明长城。从这段长城下去就到了官厅水库边上,经过了大山口古城,就是只剩下土堆的燕长城遗址,自东向西一字排开,虽然破旧但气势犹存。这条路线上古迹众多,但由于交通不便,地处深山,所以都完好地保存下来,希望还能一代一代保存下去。
4) 明长城从九眼楼向西北出了怀柔县境进入延庆县后,北行约3公里到达四海的北口子,然后继续西北行至刘斌堡转北行出延庆县。延庆境内外长城由于山势险峻,除山险未筑墙外,多为干插边,也就是毛石垒砌的简易石墙,现在已经全部坍塌成石堆状。但在上花楼西侧有一座建筑特殊、保存较好的敌楼,是延庆境内外长城仅存的保存完好的敌楼。
从马甸桥上八达岭高速,从昌平出高速经长陵、黑山寨、黄花城、四海,过了大胜岭,从一个小岔道向北进土路走不远,就到了长城脚下。小路将长城一分为二。从城墙边爬上城墙后,就可以看到坍塌得只剩碎石基座的长城自东向西盘桓而去。沿长城向东走去,经过两个敌楼废墟,前面还是一堆碎石令人怀疑会不会走错了?花楼好像未出阁的姑娘,隐藏在群山之中。据当地老乡讲,花楼有一个传说,早年在楼里有一个狐仙,所以没人敢去碰它,这可能就是它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原因。
沿着碎石城墙继续向东走不远,翻过了一座小山,一座保存完好的敌台跃然眼前。这座敌台高七到八米,正方形,位于附近山体的最高点,稍微偏离长城墙体。在敌台下部地上有一个石碑,上书:“延庆县文物保护单位------花楼”。花楼墙砖完好,此楼四面都没有门,在南侧墙下有一个约40厘米高的大券洞。从洞口爬进去,会发现里面结构保存得比较完好,除了楼顶已经坍塌外,上楼顶的坡道、四个一人高的了望孔都十分完整。站在楼顶放眼四望,附近地形一望无余,可见其建筑地点的重要性。花楼墙体十分厚,由四块砖横竖垒起,应该是附近一个重要的据点。
由于花楼的位置独特,保存完好,所以请到这里的朋友们一定好好保护它,毕竟它是延庆县外长城中唯一保存下来的敌楼。
5) 在北京西南方的易县西,太行山北段紫荆岭下,有一个著名的关城,号称“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紫荆关地处冀北平原入太行山区的重要山口,同时也是拒马河出山之口,以山上多紫荆树得名。紫荆关附近山势险峻,便于扼守,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此地曾发生过多次恶战。至今,紫荆关仍是北京通往太原的铁路与公路必经的要冲之地。
去紫荆关可以从六里桥上京石高速,在高碑店出口出高速,经高碑店至涞水,然后向涞源方向行驶,进入山区后不久,即可看到路右侧的紫荆关关城和左侧山上的敌楼。可以把车停在横跨拒马河谷的大桥桥头,然后顺着石阶路下到紫荆关的关门处。紫荆关最早建于汉代,叫“五原”,后称蒲阴径。北魏为子庄关,宋为金陂关,后改为紫荆关。历史上北齐和隋长城均经过此地。现在紫荆关的北门和城墙还保存完好,从城墙的裂缝处可以看出紫荆关城墙由内层城砖和外层巨型条石组成,十分坚固,虽经岁月洗礼,仍然可见当年的雄伟。在北门有门额“紫荆关”、“河山带砺”。在北门东侧城墙下方还有一个水门。紫荆关建于拒马河边,扼守着冀北平原,站在紫荆关关台之上,可以看到广阔的拒马河从城墙之下流过,关城两侧的高山之上残破的古长城好像一条沉睡的巨龙。
虽然紫荆关现在已经废弃,但它雄伟的气势仍然让见到它的人佩服不已。从紫荆关向北还有一个古城堡遗迹叫三里堡,有时间可以顺路去看一看。
6) 在北京延庆县,有一段明长城的支线,交通便利,景色怡人,那就是龙泉峪。
从三环路马甸桥上八达岭高速,到昌平环岛之后向十三陵方向继续前行,从泰陵上昌赤线。在龙泉峪有一个公共汽车站牌,站牌处有一个路口,拐入即可。从德胜门到延庆的公共汽车有龙泉峪一站,可以很方便地到达。
过了明泰陵,就开始进山,一路山色宜人,山上树叶颜色各异,和蓝天相映,好象一幅国画。在路上还可以看到一段仅剩的十三陵界墙。再前行一段,路右侧即可看到蜿蜒的长城。从龙泉峪路口转下土路,大约两三里路的样子就到了龙泉峪村。从村口向上沿小路行进,路两边都是果树,秋天,满地都是山楂果,树上果实累累。大约走了一里地就上了长城。这里没有开发,比较清净。长城保存得比较完好,越向上,越完整,从第三个敌楼向东北了望,即可看到之字形长城,如果不仔细看,就好象四层长城从近及远排开,很是壮观。过了第四个敌楼,就可看到远处的西水峪水库象一块碧玉镶嵌在群山之间。长城到了一座山崖上突然中断,原来古人以山崖为天然屏障,防御敌人。从第四个敌楼边上有一条小路可以绕到山崖的另一侧的通向西水峪的长城。从山上向昌赤公路的另一侧了望,看到长城没多远就中断了,据专家介绍,因为这段长城不是主线,所以只修建了一段。
龙泉峪村的路面不好,如果车底盘太低,最好不要开车进去。龙泉峪村再向里走,就可以到一座大桥横跨山谷,桥下有一条清亮的小河,从莲花山方向流过来,风景十分美丽,可以去玩一玩。
本帖由 老喘 于2003-10-09 10:20:38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 晋、陕、蒙之行 【吴桐】2003-10-08 15:29:14 [2322] (4K)
○ 驴长看一看 【老喘】2003-10-09 10:20:38 [2519] (9K)
○ 吴桐够累的,路途不近哪。 【随手】2003-10-08 22:23:17 [2311] (无内容)
■ 一个人做一回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驴不做人 【吴桐】2003-10-09 10:28:45 [2367] (无内容)
○ 一路辛苦,鼓励鼓励 【石碑】2003-10-08 17:27:54 [2392] (12)
○ 驴长好文章,辛苦!辛苦! 【老喘】2003-10-08 17:22:25 [2436] (无内容)
○ 装备推荐 【吴桐】2003-10-08 15:40:18 [2342] (754)
○ 生日历险 【吴桐】2003-10-08 15:37:48 [2371] (3K)
○ 食在三地 【吴桐】2003-10-08 15:36:39 [2466] (2K)
○ 路况 【吴桐】2003-10-08 15:35:52 [2505] (722)
○ 道路行程 【吴桐】2003-10-08 15:35:06 [2333] (4K)
○ 景点介绍及攻略(红碱淖、成陵、响沙湾) 【吴桐】2003-10-08 15:34:10 [2601] (3K)
○ 景点介绍及攻略(壶口、清凉山、红石峡、镇北台) 【吴桐】2003-10-08 16:06:47 [2447] (3K)
○ 景点介绍及攻略(王家大院、绵山) 【吴桐】2003-10-08 15:30:58 [2390] (4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