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区毛石土筑古长城都应该是燕秦长城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北京地区毛石土筑古长城都应该是燕秦长城
李亚忠
从长城小站网名“火箭人”先生帖中提到的《北京北部山区古长城遗址地理踏查报告》一书和链接的《北京燕山上的北朝古长城遗址》一文中可以看出,该书和该文的观点是一致的,即认为北京北部山区的古长城是北齐长城。
但从《北京燕山上的北朝古长城遗址》一文照片中可以看出,那段古长城可能是延庆县帮水峪青水顶南侧的纯毛石土筑古长城。
今年,也就是2011年6月18日,我和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研究所及北京市相关县区文物部门专家们考察过那里。笔者看到,其正是从门头沟区大村“长城岭”连接过来的燕秦长城。
《北京燕山上的北朝古长城遗址》一文中认为燕秦长城在多伦、围场、赤峰、敖汉一线,北齐因其既偏远、给养供给不便,又无多大防守价值,所以便将长城改筑到了其南面的今北京一线。
其实,燕秦时期今延庆县是山戎国,今张山营也建有“山戎墓葬陈列馆”。再往东的玉田西北古无终山也是山戎国,迁西、迁安也是山戎属国令支国,齐桓公才帮助燕国消灭令支国和周朝诸侯国孤竹国,使燕国扩展到今迁西、迁安和卢龙一带,其北的宽城、青龙一带还是山戎国。燕国又怎会去从今延庆、无终山到山海关一线以北的山戎国的北部去修什么燕长城呢?
燕秦长城在上谷即今怀来、八达岭、古北口、山海关一线,《长安客话》、《宣化府志》、《延庆州志》、《永平府志》、《山海关志》等都有诸多明确记载。而说燕秦长城在多伦、围场、赤峰、敖汉一线却没有任何史志记载。
燕秦长城本在今京津唐秦一线,只是汉武帝将阴山至辽东“东西千余里”夺取过来“建塞缴,起亭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才修筑了经围场至阜新以西的一段汉长城,只是当时的防守需要。
而北齐和明代也都还是依今京津唐秦一线的燕秦长城线修长城,这才是历史的真实。
所以,今京津唐秦一线有燕、秦、北齐、明长城四代古长城,但没有汉长城。
其余朝代主要是维修利用前朝长城。
如晋代的唐彬在幽州今北京“开拓旧境,却地千里,复秦长城塞,自温城洎于碣石”,就是修复的今京津唐秦一线“秦长城塞”,并以今山海关东欢喜岭始皇长城到姜女坟燕昭王碣石宫碣石西侧入海而“洎于碣石”。今帮水峪青水顶南侧维修过的毛石土筑长城即可能为唐彬所为。
北周也是维修利用北齐长城。
唐代张说则是维修改筑燕秦北齐长城。
北齐长城开始用块石并勾灰缝,唐代张说长城也应该用块石灰缝,是否重要部位开始用少量的城砖则需要确定其遗址后再作考证。
明朝则是维修改筑北齐长城,只是其修筑规模大,故可以单独算做一代长城。
而整个京津唐秦一线则是秦利用燕、北齐利用秦、明利用北齐,是这样一种传承关系。这种传承关系使得自秦代起每一代的长城都因有前一代或多代长城的基础,因而使得后一代的长城工程量大为减少。这也就是史志对今京津唐秦一线燕秦北齐等古长城记载较少的原因。甚至明初所修的也主要是维修利用北齐长城,所以对明初修长城的记载也同样是较少的。
本贴最后一次由山海关李亚忠修改于2011-12-14 02:33:27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1-12-14 02:19:01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相关文章]
● 昌平新发现的古长城很可能是燕长城或秦长城 【山海关李亚忠】2011-12-13 13:57:06 [681] (759)
○ 有本《北京北部山区古长城遗址地理踏查报告》 [网址] 【火箭人】2011-12-13 17:11:10 [606] (86)
■ 北京地区毛石土筑古长城都应该是燕秦长城 【山海关李亚忠】2011-12-14 02:19:01 [763] (3K)
■ 李老师好,观点存疑 【火箭人】2011-12-14 09:04:15 [513] (74)
■ 只要不承认北京地区有燕、秦长城就应该是错误的 【山海关李亚忠】2011-12-14 09:57:49 [613] (332)
■ 关于马刨泉/了思台长城 【踏遍青山人未老】2011-12-14 14:55:05 [741] (251)
■ 北魏长城和北魏“畿上塞围”既是两回事又应有连带 【山海关李亚忠】2011-12-16 13:48:40 [454] (2K)
■ 北齐长城“幽州北夏口”不是居庸关南口而是海字口 【山海关李亚忠】2011-12-15 22:48:01 [1011] (6K)
■ 关于北齐长城年代和戍所记载 【山海关李亚忠】2011-12-15 22:40:51 [536] (733)
■ 古北口北齐长城指的是哪些地方 【山海关李亚忠】2011-12-15 21:55:16 [563] (1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