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踞虎关”辨析(四)司令、诗书合创之 庐主以图助之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踞虎关”辨析(四)
四、寻找火石岭隘口
由坊口村沿沟向北,山势逐步抬高,二里可抵长城。长城由东侧山岭向西依势下落,到达沟底后上翻,继续向西而去。由于东侧山岭周边经常能捡到蓝色火石,因此该岭及周边被统称为火石岭。
“踞虎关”就在岭西半腰处,几十年前连同周边长城已被拆毁,在长城上留下一处明显豁口。然其基础尚在,上部有砖砌痕迹,地面有规范条石,内外均宽于长城墙体,估约五十厘米。从“踞虎关”东侧向西延伸400米许,长城墙体上部砖砌,下部为打凿规范的石块。“踞虎关”以西50米处建有敌楼,已被拆毁,只留有条石基座。其他地段的长城墙体为石质材料。通过砖制长城可以说明,该处极为重要。
据坊口村民介绍,当年该关口有两扇大门,其上架有两门铁炮。五十年代大炼钢铁,铁炮被长城之外的陆家坡村民拉走。二十年前,坊口村民杨再起便是在此处碎砖乱石中发现“踞虎关”石匾额的。
明代长城关隘为防止人马大量涌入,所筑关隘均有意狭小。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居庸关,已比先年规模扩大和雄壮许多。“踞虎关”外,只有一条陡峭小道牵马可上,却开设有两扇大门,似乎豪华,也易被攻破,防守时已增加一份危险。 “踞虎关”建筑在火石岭山腰之上,而非建筑在岭下最险要、最易通行人马的沟口处,更令人困惑。“踞虎关”所建位置,不合于军事防守的常识。
在“踞虎关”以西150余米处,有一条极深的南北向山沟,向外直线通往陆家坡,向内直线通往坊口村、横岭城。长城自东而西过“踞虎关”五十余米后陡然而下,抵达山沟底部再猛然上翻西行,墙体形成V字型。从军事防守的角度判断,此沟口通行人马,必须设防。
笔者当即做出判断,沟底处应为火石岭隘口,山腰处“踞虎关”应为后建。虽然沟底长城早已损坏,但应当留有遗迹。
笔者下至沟底仔细查看。沟底长城上半部砖墙已被拆毁,只留有石块砌筑的墙体,较为坚固。墙体内侧已被淤泥积土填平,墙体与地面同高。如遇有山水,可在墙体之上外泄,因此墙体未被山水冲垮。墙体外侧为一条深沟,地势较低,也较狭窄。墙体下部堆满残砖淤土。扒开碎砖乱石查看,墙体下方竟然露出拱形结构,全部由城砖砌筑,不禁心头狂喜,这是火石岭口的门洞。门洞因长年淤塞,已被土石彻底堵死,无法看到门洞整体。
现场完全印证笔者最初判断。
成书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的《西关志·居庸卷之一·西路隘口》,对于火石岭口如是介绍:“火石岭口:正城一道,水门一空”。
王世翘当年担任巡按西关御史,作《西关志》,长城此时尚未建立,只有关隘。因此,“正城一道”指的是封堵山口的隘口墙体。
大凡长城进入沟谷之时,墙体下方须留有门洞或以栅栏替代墙体,以供山水下泄,亦形成隘口。若完全封堵沟谷,则墙体必然垮塌。隘口平日通行人马,夏秋二季山水来临,隘口则为水口,交通断绝。
火石岭口地势内高外低,山水由内侧高坡汇集到沟底,由门洞向外流出,经陆家坡奔向妫河川。此处门洞与其他地段水门的作用完全相同。史料记载该地“水门一空”,与现场完全相合。
建筑在火石岭之上的“踞虎关”,地势高于内外山体,水路不通,并无史料记载“水门一空”的条件。若在山腰之上建“正城一道”,无法封堵沟口,并无军事防守意义,属无效劳动。
“踞虎关”外,山势较陡,有山路蜿蜒西北下山,汇入火石岭口外大沟。该条山路只能通单骑,前后牵马而上。且山路由火石岭沟内分出,向东绕行上至“踞虎关”,甚不合理。该地形与明《四镇三关志》所载“平漫,通众骑,极冲”和清《昌平州志》所载“门外沟平阔,通大举,极冲”完全不符。
由上述原因初步判断,沟底门洞处,应为明代火石岭隘口出入道。
图1、踞虎关外侧正面
图2、踞虎关想象复原图。我友郭峰所画“踞虎关”复原想象图(网名积雪庐)
图3、自东而西下看踞虎关,并无水路。
图4、踞虎关外侧宽于墙体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7/1248872774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7/1248872774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7/12488727742.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7/12488727743.jpg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本帖由 诗书 于2009-07-29 21:06:14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相关文章]
● “踞虎关”辨析(四)司令、诗书合创之 庐主以图助之 【诗书】2009-07-29 21:06:14 [2855] (4K)
○ 详尽严谨考察,就是出文有点慢,不过瘾 【老普】2009-07-30 00:27:57 [1967] (12)
■ 呵呵,发文是慢些,主要是因为 【诗书】2009-07-30 10:56:16 [1987] (168)
■ 了解了,慢工出细活 【老普】2009-07-30 15:48:08 [1958] (无内容)
○ 辅之以图片: 【诗书】2009-07-29 21:11:49 [1964] (142)
■ 请教 【老成】2009-07-30 10:21:28 [1964] (77)
■ 回禀 【诗书】2009-07-30 11:05:16 [1937] (1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