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歼6在2005年全部退役:再见吧----歼六!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歼6在2005年全部退役:再见吧----歼六!

文章作者:[老猫房上睡] 2005-12-9 11:50:07


2005年12月7日 ,凤凰台报道,歼6在2005年全部退役.

歼10,歼11,要大量生产. 估计会买进苏34,苏30MK3和逆火战斗机.

无心插柳的功勋名机
  到2005年,中国空军已成立56年,其中与歼-6有关的时间占了80%。歼-6的诞生是中国空军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其意义远比后来击落几十架敌机重要得多。应该说,依靠苏联的军事支持,中国空军在朝鲜战争时的装备性能与美军基本持平。但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美、苏都研制出了超音速战斗机。在东西方两大阵营全面对峙、国际形势动荡的年代里,必须在空军主战兵器上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否则就可能在军事较量中付出重大代价。
  歼-6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在西方全面技术封锁和禁运下,在整个国家实力和航空工业基础全面落后于世界的形势下,新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利用苏联的技术援助,采取“克隆”仿制的捷径,迅速赶上世界空军的发展步伐。歼-6的问世,使中国主战飞机的性能与美、苏等国的差距缩短为8年左右,而与其他欧洲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但在歼-6这块里程碑后,中国空军再没有走出多远。歼-6长期居于主力位置,就是中国空军发展建设停滞和失误的见证。以至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空军一直在整体上停留在战术层次———确切的说是“防空”军的形态。
  当世界空军已在依据飞机特点编组空中进攻集群时,中国空军还被分成功能相同的方块,挂在陆军大军区的编制下。当中国空军发现它错过一次世界空军质变的时期时,世界空军的第二次质变正在来到。当今天所有人都从一系列现代战争中认识到,空中战争是系统对系统的对抗时,中国空军发现,由于长时间过多地关注同一类机型甚至同一种作战平台,中国空军的装备和作战体系几乎是支离破碎的,在衡量现代空军作战能力的34项指标中,中国空军有相当多的部分是空白。
  
21世纪中国新型空军
  21世纪初,中国海洋警报频传,传统海洋强国日本和海空强国美国的咄咄逼人,台独的嚣张挑衅,又从另一个方面刻不容缓地迫使中国反思并更新传统的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退让不能换来和平,清朝亡国之殷鉴不远,固守无为,只能束手待毙,出路惟有变革图强。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以78天空袭和零伤亡的结果结束了科索沃战争。这一年,在纪念中国空军成立50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写下“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攻防兼备的人民空军而奋斗”;以此为契机,中国空军开始了“加力”起飞、“切半径”追赶世界空军先进水平的大动作。
  在苏-27/30等进口现代化战机大批服役的同时;歼-10也已进展到接近列装的程度;下一代更先进的战斗机正在研制中,大型预警机在加紧试飞,中国式C4ISR系统建设进展迅速,与这些新装备同时进入中国空军的,是崭新的空中战争观念。
  2004年,中国空军提出建设空天一体、信息火力一体,在各种作战样式中全面参与,能在全空疆作战并可实施远程反应的“战略空军”的口号。在这个新世纪“宣言”中,中国空军甚至小心翼翼地提出,在某种情况下,准备实施单独作战。这不是什么新观点,但对于中国空军,这是破天荒的。
  2005年,歼-6全部退出中国空军编制序列。与此同时,21世纪中国新型空军的蓝图清晰地浮现出来。后歼-6时代,是中国新空军的重塑时代。歼-6退役,退掉的不仅仅是老旧的装备,同时也“退”掉了陈旧的空中战争观念、保守的军事思维。以此为序幕,21世纪中国军事史将会有全新的开篇。

====================

歼-6歼击机,原型为苏联米格-19歼击机,是苏联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按西方分代方法为第一代),也是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歼-6多次击败比自身强大的敌方战斗机,不管战斗的具体情况如何,这些战绩是值得我们铭记的。在苏联,米格-19很快就被米格-21取代了,实际上很多飞行员都是由米格-15/17直接改飞米格-21的。但在中国大陆,大批生产的歼-6和歼-6甲等始终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60、70年代主力战机,长期活跃于国土防空作战,目前还装备有一定数量,主要用于训练。

  歼-6最早由沈阳飞机厂(现沈飞集团)研制,该厂自1953年开始参照前苏联米格-19波(Л)型和埃斯型歼击机研制的。工厂称其为“东风102”,于1959年9月23日首飞成功,试飞员是吴克明。9月30日,正式宣布首飞成功。 这就是歼-6昼间型的原型机。后因首批飞机出现质量问题,于1961年重新仿制米格-19埃斯型飞机。新机在1964年9月23日交付部队,并被正式命名为歼-6。

  米格-19原型于1952年5月24日首飞(用不带加力燃烧室的AM5发动机)。承继了米格-19的优点,歼-6在当时来说飞行速度快,相应结构上使用了后掠55度(1/4弦线)大后掠角全金属中单翼,1/4弦线后掠角达55°。这一后掠角接近大后掠翼的实用极限。采用高速对称翼型,顺气流方向翼根处相对厚度8.73%,翼尖处8%。机翼上有翼刀,下表面有扰流片,与副翼联动。圆截面形机身为半硬壳式结构,头部进气,尾部转变为椭圆型。全动水平尾翼后掠角同样为55°,相对厚度7%。垂直尾翼后掠角56°,顺气流翼型的相对厚度8%。

  起落架是液压收放前三点式,主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7机轮,其尺寸为660×200B,轮胎压力为10.79×105帕(11千克/厘米2);前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8机轮,尺寸为500×180A,轮胎压力为6.86×105帕(7千克/厘米2)。座舱密封,装有零高度火箭弹射座椅,可保证地面滑跑零高度安全弹射。采用两套液压系统,可进行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操纵加力燃烧室可调喷口、水平尾翼和副翼的动作。冷气系统则控制机轮的正常和应急刹车,应急放起落架和襟翼、抛放减速伞、抛放座舱舱盖、装弹、喷射防冰液等。电源系统由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和蓄电池组成。无线电设备有通信电台、雷达测距器、无线电高度表、陀螺磁罗盘、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等,仪表设备包括驾驶领航仪表、发动机仪表以及飞机附件仪表等。

  火力强大,使用三门30-1型30mm机关炮,初速780米/秒,射速850发/分,三炮齐发,威力无比。当然,随着加特林机炮等更高技术的高射速航炮的出现,30-1型机炮射速过慢、精度不足的缺点暴露无遗,据国内科研单位计算三门30-1的实战效能仍不如一门M61 20mm加特林机炮。使用弹药包括航30-1杀爆燃曳光弹和航30-1穿燃弹。

  歼-6装两台仿制的苏联图曼斯基RD-9BF-811型九级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该发动机在中国由沈阳黎明机械厂仿制,名称涡喷-6(WP-6)。涡喷-6在苏联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了火焰筒和涡轮,增强了可靠性和安全性,首次返修寿命由苏联产品的100小时增加至200小时,但寿命还是较短。涡喷-6最大推力为2600千克,飞行高度在6000米以下和以上时,最大推力持续使用时间分别为6分钟和10分钟;中间推力和巡航摧力分别为2150千克和1720千克,无持续使用时间限制;最大加力推力为3250千克,持续使用时间为15分钟。长5420毫米,最大高度950毫米。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苏联停止援助的情况下,黎明厂在1963年实现涡喷-6装机首飞。实际上,涡喷-6投入批生产的时间是1959年,由于“大跃进”年代出现的“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仅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研制出的涡喷-6先后出现多起大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发动机的正常交付。1961年年初,工厂针对涡喷-6发动机质量问题展开了优质过关活动。同年10月,涡喷-6发动机所需的金属材料、成品件,国内能全部供应和试制供应的分别达到98%和96%。197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应用有限元法等方法对喇叭形涡轮盘应力分布进行计算分析和实验分析,排除了涡喷-6发动机连续发生涡轮轴断裂的故障,使歼-6飞机得以正常飞行。

  举两个实战例子:1965年9月20日美军一架F-104C入侵海南岛,海航空兵大队长高翔驾歼-6迎击,把F-104C打得当场爆炸,飞行员菲利普·史密斯跳伞后,成为第一个在中国领空被击落并活捉的美国飞行员。有趣的是,80年代,史密斯重返中国,专程找到高握手言欢。

  六十年代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歼-6。印巴战争中歼-6共击落一架米格-21,八架苏-7和三架英制“猎人”战斗机,自己损失三架。当时在巴的美国顾问认为歼-6技术水平相当高,爬升率比印度的米格-21和巴基斯坦当时拥有的美制F-104都快,低空缠斗性能好过当时亚州除F-86外的所有战机,在加挂两枚美制AIM-9P/L“响尾蛇”空空导弹后,威力更强。

  1980年,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了歼-6大修厂,可检修歼-6机身和大多数零部件。同时该厂还设计了1140升的机腹保形油箱,该油箱后来还被中国空军采用。该厂年工作量可达大修224架次。此外歼-6发动机可由卡拉奇附近的巴空军厂家整修。由此,巴基斯坦的歼-6衍生出歼-6RF型,采用了现代化的材料表面处理、热处理、锻造、铸造、无损测试和原材料加工技术,由此生产出的RF型性能和维护性有一定改善。1981年该厂首次完成歼-6的大修工作。目前该厂已经完成了大量的歼-6、歼教-5、强-5C、歼-7P的大修工作。后来该厂还增加了大修歼教-7P的能力。由于大部分的巴军歼-6已经经历了三次大修,目前巴方正用歼-7PG替代歼-6,仅保留两个中队作为后备用途。到2002年3月,随着歼-7PG投入现役,目前巴基斯坦的歼-6已经全部退役。

  除巴基斯坦外,据称歼-6还曾经先后出口越南、叙利亚等国家。

  1983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研制了歼-6大型地面训练设备——飞行模拟机。同年11月1日,王震、杨尚昆、余秋里、张廷发等到现场参观。

  歼-6主要改型包括:歼-6甲全天候战斗机,即米格-19P,头部机炮取消,可带两枚PL-1空空导弹,空速管在右翼尖。进气道上端和隔板中央加装了RP-1测距雷达(搜索距离2千米),54年7月首飞,55年开始大量生产。甲型是由沈阳飞机厂和南昌飞机厂于1958年开始,同时仿照米格-19波型研制的。后因质量问题,于1974年移交贵州飞机厂重新研制,并在1975年12月首飞。发动机采用2台涡喷-6发动机,单台推力25.497千牛,加力推力31.871千牛。

  歼-6I于1966年研制成功,为高空截击型,提高了升限,三航炮,进气口有铝制整流锥。换装了推力更大的涡喷6甲发动机,增大了机翼和襟翼的面积,减少了不必要的设备和结构重量,取消了翼根航炮,只保留了机头右下方的1门。由沈阳飞机厂研制。

  歼-6Ⅱ型,1969年3月25日首飞,用于高空高速拦截,实用升限17500米。机炮配置改为两门机身炮,进气道中央有可调整流锥,机头有8个辅助进气门。进一步扩大机翼面积,减轻了结构重量。发动机采用2台涡喷-6甲,推力29.42千牛,最大速度1548千米/时。在这幅图片里空速管向上折起,这是歼-6的一大特点。

  歼-6Ⅲ型,1969年8月5日首飞,高空高机动型,三门30mm航炮,进气道同歼-6Ⅱ,减速伞舱移到垂尾底部。换装涡喷6-甲发动机,使全机推重比提高到0.988。增设两级可调进气调节锥。减小了翼展,延长翼弦,增加翼面积,使翼载减小6千克/平方米。

  歼教-6由沈阳飞机厂研制,于66年开始研制,1970年11月6日首飞。歼教-6前机身加长375毫米,为后座舱提供了空间。为改善后座的前方视界,风挡、座舱盖比歼-6加高80毫米,前座椅头靠降低40毫米,后座椅提高70毫米。风挡换成34毫米无机钢化胶合防弹玻璃。歼教-6仍使用涡喷-6发动机。只保留机头右下方一门30mm机炮,翼下两个挂梁可挂火箭发射器。着陆伞舱移到垂尾根部,避免放伞时受到喷气冲刷。后机身下加装双腹鳍,以保证方向安定性。机上增加机组通话设备、全罗盘、信标机、无线电高度表,机头右上方加装3型照相枪。

  其他改型还包括歼-6Ⅲ改,74年研制,是Ⅲ型的改进型,翼尖加2枚导弹,解决了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

  歼-6IV(下图)是1970年改装的夜间截击型,只有两门机翼炮,薄进气道唇口,进气道得到扩大,加长了机身,并在机头安装国产雷达。进气道唇口变薄以扩大截面积。采用加大的歼-6Ⅲ型机翼,两门翼根30mm航炮。其他与歼-6Ⅲ相同。

  歼-6乙是南昌飞机厂以米格-19波埃姆型为原型,仿制而成的全天候导弹截击机。它在机翼上安装了4个固定导弹发射架,可携带4枚PL-1空空导弹。翼根保留了2门航炮。减速伞舱移至垂尾根部。

  歼-6R(原歼侦-6)是69年开始设计的侦察改型,1975年首飞,在机腹加装了摄影侦察装置。

  歼-6在地面移动时借助牵引车辆的帮助。

  歼教-6近年有一种特殊改型,即BW-1变稳飞机。BW-1是中国第一架电传操纵变稳型空中试验机,实际上就是电传系统的试验机。它使我国的战机从机械操纵向电子操纵转化有了可靠的空中试验手段。飞机的前舱改装为评审试飞员舱,采用电传操纵系统的后舱为安全驾驶员舱,保留了原来的机械式操纵系统。两舱驾驶杆之间的小拉杆经电磁离合器,协调电传操纵以及机械操纵前后杆的脱开和啮合。实施电传操纵时,后驾驶杆与机械杆系联动,一且电传操纵出现故障,经应急切断开关,后架驶杆可立即接替飞机的操纵。在改装中,BW-1变稳机加装了数字式气动变稳系统、模拟式电液伺服人感系统、数字式目标跟踪显示系统、机载数据采集记录和遥测发射系统、试验信号放大器、大气扰流信号发生器和各类传感器、变换器、电气和液压副件等共136项。为增加安装空间,还拆除和换装原机有关附件外,还加装了一个机腹设备舱和背鳍鼓包。1988年11月5日BW-1首飞评审通过;88年12月25日,地面滑行3次;89年4月22~26日,改装飞行5次;1989年6月21日,电传操纵系统闭环滑行2次;89年6月27日~7月21日,人感系统试飞10次;89年8月8日~9月28日,电传系统闭环试飞26次。9月28日,该机顺利完成全部闭环试验试飞,开创了我国飞行品质、飞行控制技术研究的新领域。试飞实现了所有设计功能。该机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歼教-6高速弹射试验机是在歼教-6飞机基础上设计改装而成的,将原后座舱改装成敞开式弹射试验通用舱。主要用于大速度、水平飞行状态和低速度机动飞行腑冲、俯冲拉起、爬升、倒飞、盘旋和协调侧滑)状态下的弹射试验。歼教-6高速弹射试验机的研究始于1976年,1983年国家正式批准了歼教-6高速弹射试验机项目。1988年6月试验机首飞。1989年5月首次进行了平飞状态下的弹射试验。随后又完成了俯冲、滚转、俯冲下沉、倒飞、大速度等各种复杂状态下的弹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舱的强度满足技术要求,弹射对飞机和飞行员的安全不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歼教-6高速弹射试验机的改装研制是成功的。歼教-6高速弹射试验机研制一直伴随着型号研制试验的迫切需求,后期试验机的试验是与某型号座椅试验相结合进行的,从那时起,已经完成了多种型号弹射座椅的试飞鉴定,为我国新型战斗机弹射救生系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歼-6服役时是相当先进的一种机种,但在60年代中期后军用航空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美国高技术的航空器在这段时间不断侵扰我国,歼-6的不足也逐步凸现。首先是其高空拦截能力弱,难以有效的对付美国高空侦察机,如U-2和“火蜂”无人侦察机,仅能借助高空跃升这种危险而效率不高的办法抗击;其次速度慢,歼-6曾经具有不错的速度优势,但当美军普遍装备两倍音速战斗机之后,歼-6的速度显得跟不上,尽管曾经击落过高速的F-104等战斗机,不足以弥补其劣势;由于当时我国电子技术上不去,火控雷达、导弹研制进展缓慢,歼-6长期依赖机炮进行作战,射程、威力均难以满足需求。最后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当时国内长期的政治斗争严重影响了歼-6的研制、改进工作,甚至长时间歼-6为致命的质量问题所困扰,成批的“东风102”(59式,原型的代号)报废在沈飞厂房,最终触动了周总理等高层才得以解决。

  幸甚相关部门领导在中苏交恶前大力引进了米格-21的设计图纸及样机,后自行仿制出了歼-7。它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目前装备数量高达3000架的歼-6已逐步退出现役。

  1983年10月16日,歼-6飞行地面模拟机研制成功。11月1日,王震、杨尚昆、余秋里、张廷发等到现场参观,并予以肯定。自此解放军开始使用地面模拟器进行歼击机初步飞行训练。

  多年以来,共计有5架歼-6系列歼击机叛逃台湾。1987年11月19日,解放军空军第49师中队长刘志远驾驶1架歼-6战斗机从福建龙溪起飞,以超低空穿云而出,飞抵台湾清泉岗机场,获黄金5000两。

  目前歼-6正逐步退出现役,剩余的少量歼-6由于使用多年,已近年限,因此每年只飞几十小时,不能做大的机动动作,主要用于保持飞行员的基本飞行能力。所以实际上部分传媒所说的我国歼击机的“数量优势”早已不复存在。少量涡喷-6发动机被改为发电动力、高速气流灭火、三防洗消、动力泵等用途。

  歼-6甲主要性能指标:

  机高:3.854米

  翼展:9.00米

  翼面积:25平方米 全重:8644千克

  机长:13.025米

  最大速度:1255千米/小时(14000米高度)开加力由5千米爬到一万米需1.85分钟,爬到一万五千米需3.8分钟

  实用升限:开加力时17600米,开加力且带两油箱16000米

  最大航程:1520千米 2318千米(带两个760升副油箱)

  续航时间:1小时43分 2小时38分(带副油箱) 限制过载:8G


大鹰:
说来也有意思,
初中赶上学工,
在印刷厂里捆扎画报,
看到过《歼击-6型飞机空中射击教材》,
拿回家研读了半个月,又放回去了。


本贴最后一次由大鹰修改于2005-12-09 18:56:52

img_file=/photo/upload/2005/12/1134170016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5/12/11341700161.jpg



本帖由 大鹰2005-12-09 18:13:36发表


小时候的消遣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70年代初,在重庆,坐在悬崖边上,看着远处的歼5、歼6、轰5,偶尔还有三角翅膀的歼7编队飞来,掠过头顶远去。然后被大人揪着耳朵从崖边拽回家爆撮。



本帖由 擦擦2005-12-12 09:43:22发表


点八语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我的心曾乘着风啊 自由穿行梦想里啊



本帖由 弘一2005-12-12 14:14:02发表


大人担心坐悬崖边危险?哈是不肯掐饭?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以后天空中就见不到歼-6啦,

歼-6和解放卡车(其实乃美国30年代原型)、
40火箭筒、AK-47、59式坦克、红旗轿车一样,
成为一个时代兴起和逝去的象征。



本帖由 大鹰2005-12-12 11:22:01发表


爆撮此处单指蹂躏,不过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对我,那是段美好时光



本帖由 擦擦2005-12-12 16:36:45发表


孔雀呀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没暗恋上飞行员?



本帖由 随手2005-12-12 11:16:56发表


想啊!可见不到~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年轻的。认识的老的都掉牙了,不过他的飞机还在小汤山的航空博物馆。



本帖由 擦擦2005-12-12 16:28:56发表


好象歼六早就只用做教练机了吧。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吴桐2005-12-10 03:12:15发表


2006年伊始,空军联勤不再对歼6提供后勤和技术保障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贴最后一次由大鹰修改于2005-12-10 11:05:20



本帖由 大鹰2005-12-10 11:04:08发表


一代名机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老普2005-12-10 00:48:03发表


歼-6留影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贴最后一次由大鹰修改于2005-12-09 19:04:54

img_file=/photo/upload/2005/12/1134173052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5/12/11341730521.jpg



本帖由 大鹰2005-12-09 19:04:12发表


歼-6对决F-104的另一篇采访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歼-6对决F-104的另一篇采访

  公元2001年4月11日

  采访者 王薇 赵瑾

  被访者 高翔 一等功臣

  记者:您在海航的战绩是十分卓著的,1965年海南岛空战中,您击落美F-104C战机时多大岁数?

  高翔:34岁。

  记者:当时您的飞行小时是……

  高翔:也就几百小时。

  记者:有人称这次战斗是一场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军的胜仗,您怎么看?

  高翔:这一仗就是以劣势战胜优势。我那时开的是歼-6,他们是F-104C,他们速度比我们快,性能也比我们好。而且他们作战经验相当丰富,都飞行了几千小时。那时美国侵略越南,一天400多架次轰炸。他们的空军在北部湾,高空、中空、低空层层配备;有喷气机、侦察机、雷达机各种机型。65年,越南战争越演越烈,美国也不断向中国挑衅。特别猖狂。我们在训练,他们就来侦察,高度只有600米——猖狂到这种程度!当时,南越很多机场都驻有美军,主力离海南岛西南角最近。公海外,停着美国航母,一般都是2~4艘。每艘上有百八十架飞机,都是F-4B,F-4C,再加上陆地上的飞机,相当多。而当时我们在海南岛只有两个机场,北边海口机场,南边陵水机场。我这一个小分队的飞机还不到10架。兄弟部队、夜航大队装备更落后,加起来有20多架,陵水一个团的飞机最多才30几架。在后面广西的空军又支援不上。从兵力、装备来比,咱们同敌人都是悬殊,相差太大。打不打?装备劣势,数量也劣势……打不打?也得打!你去就是打仗的,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解放军历史上不就是这样吗?长征吃皮带,小米加步枪,国民党几百万精良部队,咱们这土八路也把他打垮了。那么,我就感觉,这是打仗,不是给人家当靶标。虽然武器装备差,可我们讲,对敌人,你白天来白天打,夜间来夜间打,高空来高空打,低空来低空打,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打。

  记者:我十分想知道,这场仗是怎样打胜的?

  高翔:我们是65年6月13日从青岛开赴海南驻防的。到了之后,就听说了4月9日美国F-4B挑衅的事情。我特别生气,真想一个一个把他们给干了。从当兵起,我就想打胜仗,我的姐姐妹妹也都鼓励我,希望我打个漂亮仗。9月20日,很巧,当时我们在外场上社会主义教育课,我正上课,忽然感觉肚子疼,结果这时有了情况。这一天是我们到后第一次做一等战备,我迅速地钻进了飞机。主任跑到我飞机下面喊:“高翔,来了个小的”。我说什么大的小的,照收不误。10点47分那架F-104C战斗机靠近海南岛上空,当时指挥所判断它可能要入侵我国领空,于是让我们双机升空。这架飞机胆子很大,在中国海南岛西部领海线附近“擦边”飞行。请示指挥所,指挥员提醒我要把握有利时机,拦截敌机;要监视美机的动态,如果开战,必须有美机侵入中国领空的绝对数据。

  大约11点10分,美机大摇大摆进入我领空。指近员下令:“拦截攻击!”我们当时在高空监视,马上编队,以1300公里的时速切入目标前置点。我飞得越来越近,距敌机290米时,才按动大小炮钮,边打边向前扑,直打到距它29米。打得太近了!爆炸的碎片把我的飞机崩了13个洞,并且一台发动机停车,另一台也快报销了——这飞机就等于是报废了,可我硬是把它驾回来了,单发落地。真是一个奇迹加一个奇迹。那时的状态,我真是没法形容了,想起来真后怕。当时控制不了速度,快撞上了;我打完了,这么一拉起,然后就准备死了,这肯定得撞上。在开炮的瞬间,我想着就剩两条路了,一个活,一个死。不打了,那就活了,回来后领导问我,我说,怕距离太近,怕撞上,没打。如果我脸皮厚,不怕处分,我就可以这么说。但这条路我是不会选的,那不会落到我身上。我死也是光荣的死,我死了也算不了什么。决心一下,一排炮就轰上去了,这一摆舵,动作比较粗,这一粗,脑子就想不到那么多。眼看就要撞了,飞机都快完蛋了,你说当时飞机状态怎么形容,我现在怎么跟你形容都形容不出来,简直没办法形容。这蒙头蒙脑就喊“打掉了!”第一个动作喊“打掉了!”第二个动作,我看一看,一看这小子下去了,60度角,后面冒着灰黑色的烟。第三步,我就看自己死没死,有没有知觉。我动一动,没什么感觉,不疼,哪儿也没伤着。要不是在飞机上,我真想蹦一蹦。

  当时有报道讲这是“空中拼刺刀”,这词用得多准确,一点也不夸张。我一直都很自信,这就是“空中拼刺刀”,你老美敢不敢打29米,打得全是洞。但同时这也是奇袭成功。作战要多个部门配合,而且各方面配合得好,指挥得正确,引导得正确才能有正确的结果。这不是我高翔一个人有本事,是个天才,能把敌人的飞机干掉,这要多方面配合。周总理就讲得很明白,他把我们空战的胜利,说成是“集体的创作”。这的确是集体的创作。

  记者:这场战斗太精彩了,当时影响很大吧?

  高翔:影响很大,很鼓舞人心。北京各大报都报道了。正赶上国庆,我进京上观礼台,毛主席接见,周总理接见……美国人都懵了,他们没有想到这种事情。那个被抓住的美国兵也没有想到,我打了他开的飞机的左翼根,他当时都没明白过来。后来1989年我们又在上海见面,他好像还没弄明白,我是怎样打下他的。

  记者:您个人感觉,这次战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高翔:因素很多。说到点子上,还是毛泽东思想的武装。“听毛主席话,读毛主席书,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那影响是很大的。毛主席调兵遣将,那是对我们的信任,当然得好好干!他们说,“高翔把毛泽东思想都用上了。”用了几条?“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记者:高老,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主要经历。

  高翔:啊,说简历呀……我的家乡在辽宁省盖县。47年底从家乡出来后就参了军,在辽东军区军政干校当学员。48年11月调到辽南军区材料科学当调解员,学完后还在干校里当卫生员。1949年随军南下,我们要打进关里去。(唱)“我们要打进关里去,那里有无数同胞需要我们解放”,就这样进关了。

  进关后先在杨村整训,5月份接着南下,7、8月到了江西南昌,我在卫生部,还是受训。赶到49年冬天,广东快要解放了,部队把我抽调出来,协助医生护送华南工作团南下广州。当时广东没有全解放,每解放一个地区就去派一个专员、县长、县委书记。我在的这个团是现役大队,广东省所有干部全编在里面,领导是叶剑英元帅——你看这个团历害不历害!广东解放了,我是执行护送任务的,送完了也就完成任务了。可卫生长就是不让我走,他说,革命嘛,四海为家,哪儿都一样,要革命就要服从需要。于是把我留在广东省府办公厅,干了一年多。

  记者:您这是陆军出身呀,您那时有没有接触过飞行?没有想过吗?

  高翔:没有,没有。我是“土八路”。留在广东后就在叶帅身边了,他是广东省的一把手,水平很高。可我一直也不太安心,我说我是一个当兵的,把我留在地方上,这是怎么回事。干了不到两年,我就老是有点闹情绪,闹完了,我的领导就知道了。51年7、8月份,空军选飞。先是把一个老革命的警卫员送去了,结果一检查不合格。我们处长就想到了我,让我去检查。在广州陆军医院,总共有一百多人,检查了一天,结果独一无二把我给选上了。那些医务人员都向我祝贺,“今天就检查上你一个呀,向你祝贺。”我心里想,这下可好了:我在南下行军过程中一直受国民党飞机的气,它“叭,叭”老扫射,又扫射又轰炸,弄得白天不敢走,老是夜行军,把我给累的,把我给气的。哼,要当了飞行员,我可得报复报复。

  51年8月就乘车北上了。先到沧州那里培训。“土八路”没有文化,得先学文化。我文化可能是高点儿呀还是怎么回事,刚去没几天就又把我选到航校了。有人在沧州学了一两年呢,我这什么也没有学,就搞了几次身体检查,一天到晚,借老百姓的锄头、铁锨来锄草,然后又是身体检查,一合格就进了航校。航校中队长说,你们这一批是飞歼击机的。那时懂什么机,只要让飞就行呀。

  记者:现在要进航校可严格了,除了体检还要考核文化知识呢!

  高翔:我们也测验文化,好分班呀。测验文化考试,有加减乘除40多道题(笑),考完了还要签个名。还考物理,考一个“汽车停车时人身体为什么向前倾的问题”,你知道为什么吗?

  记者:惯性。

  高翔:唉呀,你看你这有文化,我那时可没文化。我就不知道什么叫惯性。所以我答不出来,交了白卷。可我签了名,领导一看,这小子名字写得挺好,有点儿底子,结果就提前调了班。但当时的快班好几门课都结束了。那时课程20几门,什么飞行原理、飞行速度、机械构造、飞行操纵……都要学。人家已经学了一半了,我还一点都不懂。我本来基础就差,学起理论来特别费脑筋。有的可以学,有的花大力气也不行,跟不上,白天晚上课上课下地学,最后考试也就两三分。

  记者:那您这理论学的可不算太好,实践怎么样,飞的还不错吧?

  高翔:飞行嘛,你得听我说下去。还可以但也不太顺利,理论学习稀里糊涂地结束了,52年初调到外场就开始飞行。我还行,胆子大,实践技术提高很快。我们在保定飞苏联支援的雅克-18。后来才飞咱们自己的初教-6,这真是给祖国争面子的飞机,它比雅克-18好。飞了几个月就到涿县飞中级教练机,雅克-11,也是苏联造的。那时真是艰苦。飞着飞着,飞机不够了,只好一部分人先飞,一部分人停下来学文化。学员连飞行帽都没有,全是苏联支援。那飞行帽都是二战时的,很原始。好几个学员用一个,你飞完了给我,我戴上,我飞完了给你,你戴上。大家都流汗,人一戴上,脑袋上感觉都是湿的,全是汗水,就那么艰苦。

  53年毕业。这说不上速成也是快成。现在4年出来是大本,英文都要会,咱们那时都是土八路,斗大字识不了几个。


图1:
被俘后的史密斯
他于1989年在上海与高翔握手言欢。

图2:
周恩来总理接见高翔

img_file=/photo/upload/2005/12/1134172373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5/12/11341723731.jpg



本帖由 大鹰2005-12-09 18:52:53发表


中国歼-6对决美国F-104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中国歼-6对决美国F-104

经典回放:
1964年8月,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侵入北部湾对越南进行武装挑衅,并派出飞机连续轰炸越南北方,制造了震撼世界的“北部湾事件”。与此同时,美国派遣军舰进入南海游弋,并派飞机对我国沿海和内陆进行侦察挑衅,严重威胁我国安全。1965年1月,面对南中国海狼烟四起,毛主席问:“十团在哪里?”十团及所在师受命转进海南岛,抗击
入侵挑衅的美军飞机。

  1965年9月20日上午10时27分,一架被吹嘘为“20世纪歼击机末代”的F-104C型战斗轰炸机从越南砚港机场起飞后,沿海南岛西部领海线北上,在我领海上空作“S”线飞行,忽进忽出进行挑衅。F-104C是美国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可在空中加油,机上携带2至4枚“响尾蛇”导弹。指挥所命令正在值班的飞行大队长高翔和僚机黄凤生双机编队起飞迎敌。高翔和黄凤生以最快的速度起飞。发现F-104C敌机,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地追逐之后,F-104C的魔影终于套进了高翔的瞄准光环。“嗵嗵”,“嗵嗵嗵”,高翔手指死死钩着驾驶杆上的射击按钮,一串串炮弹射向敌机。高翔从距离敌机291米一个长点射一直打到距敌机仅39米、两机即将相撞时才拉起机头呼啸着脱离,这对于操作时速上千公里的飞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瞬间,敌机变成一团红光四溅的火球爆炸而下,直跌茫茫大海!由于距离太近,高翔的战机被美机爆炸的碎片击伤好几处,一台发动机也停止了转动,但他奇迹般地靠另一台发动机驾驶着这架残缺不全、遍体鳞伤的战鹰安全着陆。美空军“王牌”飞行员菲利浦·史密斯(军号4360)跳伞后被活捉。

被俘的美国飞行员菲利普.史密斯精神恍惚,不停地念叨:“太可怕了,这样近的距离开炮,太可怕了,这是一次我看也不敢看,想也不敢想的战斗。”史密斯被释放后回到美国,几乎后怕了一辈子。

  这是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这是极限距离的英勇战斗,这是置生命于度外的伟大壮举!周总理亲自点名:“我要见见这些英雄。”

  对话实录:
飞行员代长虹:当时你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打得敌机凌空爆炸,而且还驾驶着残缺的战机着陆,非常了不起!你是怎样练就如此沉着刚毅的心理素质的?

  高翔:一定要有必胜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要做到百折不挠,永不言败。当时我下了决心:就是空中“拼刺刀”,撞也要把它撞下来,后来飞机受伤后,完全可以选择跳伞,但我抱定一个信念:不仅要击落敌机,还要保存自己的战斗力,一定要把战机安全飞回来。信心是力量的源泉,信心与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培养和保持敢打必胜的信心,就会在作战中表现出高度的战斗积极性,从而提高心理机能,把心理活动激发到最佳水平。

  当时在我的心里就没有“困难”、“不行”这几个字眼。军人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求胜,打胜仗。“除去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现代高技术兵器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增大了作战的突然性、机动性和破坏性,每一名参战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刺激也是前所未有的。你们一定要懂得“练兵之法,当先练心”,培养适应未来战争的良好心理素质,这是培养战斗精神的重要内容。

击落美制蒋机F-104C的飞行员高翔回忆说,F-104C小巧玲珑,高度、速度、装备先进,人家都是导弹了,我们那时还是火炮。它从出厂装备部队以来,从来没有吃过亏,第一个败倒在我的手下。它从琼州海峡入侵的时候,我方双机进行突击。当我很快发现敌机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上去,以超近距离攻击,一举奇袭成功,将敌人打得空中开花。事后检查我的飞机,因为打得太近了,距离三十九米,炸弹的碎片把我的飞机打了十三个洞。



图1:
F-104外形

图2:
史密斯驾驶的F-104被击中起火的情形

img_file=/photo/upload/2005/12/1134172176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5/12/11341721761.jpg



本帖由 大鹰2005-12-09 18:49:36发表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35952615737915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