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求恩大夫的最后足迹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这幅地图绘制了从1939年9月25日到11月12日伟大的反法西斯战士白求恩大夫的战斗足迹。
绘制这样一幅地图一直是我的夙愿。由于白求恩大夫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有关回忆录很多,散见于各种访谈,书籍和媒体。但多数是文字资料,不够直观。从中归纳出既全面,又合乎当时战场态势和地理环境的轨迹全貌,也非一日之功。地图需要继续完善和补充,我会继续。
这幅地图主要参考了下列资料,按日期顺序排列绘制,文字和地图可以一一对应。对资料中部分谐音地名和相近字形地名进行了考证,按现行行政地名标注,如
历史资料 现行行政地名
史家庄---石家庄(河北顺平县,后方医院)
王家台---旺家台(易县,一分区休养二所)
张各庄---张合庄(唐县)
太平地---大平地(顺平)
第一部分
黄线标注,9月25日到11月12日。
白求恩的战友游胜华的女儿游黎清女士的文章“最后一个月从感”
9月25日:白求恩率领医疗巡视团从唐县花盆村出发。先到三分区的于家寨第二所,四天后又到二团卫生队各营卫生所,接着又到二十团、骑兵营、一支队、老姑医院。
10月5日:中央派导演袁牧之、摄影师吴印咸等来到巡视团驻地老姑休养所,随团拍摄白求恩讲课、诊疗、手术等活动。
10月9日:途径齐家左、张各庄、葛公,徒涉唐河到达完县神南村,对骑兵营的卫生工作检查指导。
10月10日:到达完县北清醒村冀中军区留冀西的后方医院。
10月15日:到达一分区的坎下、独乐、松山、管头,检查一团、三团、独立支队等的卫生工作。在管头一分区司令部杨成武司令员亲自接待了白求恩和巡视团的同志们,介绍了一分区的战斗情况。
10月20日:白求恩预定回国的日子。但日寇发动了大规模的冬季扫荡。白求恩同志说:“反‘扫荡’战役就要开始了,我一定要参加这次战役等战斗结束,我再启程。”巡视团在一分区甘河净休养一所、王家台休养二所、大富车休养三所检查卫生工作。
10月27日:接到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的指示,从摩天岭前线有四十多名伤员要绕道通过王安镇敌人的据点,到一分区后方来,请白求恩同志做初步疗伤。巡视团一行立即出发,赶往前线。在距涞源县王安镇五里的孙家庄村北头山坡上的一座小庙里设立了救护站。
10月28日:在涞源孙家庄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时割破左手中指,把伤员处理停当转走后医疗队才开始转移,刚离开不久日寇就冲进村庄.医疗队连夜行军翻过一座大山,于第二天(29日)下午到达一分区甘河净后方医院第一所.他的手指已轻度肿胀.
10月30日:检查伤员200多名.
10月31日:给13名伤员做手术.
11月1日:在给一个颈部丹毒并发头部蜂窝组织炎没戴手套而至手指感染(兰草补充伤员为一分区三团战士)
11月2日:赶到史家庄后方医院,白求恩感冒了。检查伤员并做手术。让叶青山和陈仕华到孟子岭去检查伤员并治疗。
11月3日:白求恩左中指发炎,林金亮到孟子岭向叶青山汇报白求恩感染生病的情况. 当晚叶、林、陈赶回史家庄。
11月5日:病情加重,肿胀的中指被切开放出脓来.
11月6日:高烧39.6摄氏度,争着同医疗队一起上前线.路上呕吐不止.(从史家庄去王家台)
11月7日:黄土岭战斗打响,白求恩强烈要求上前线,没有骑马,夜宿太平地。
11月8日:医疗队赶到离前线只有10里的王家台三团卫生队,白求恩病情加重,肘关节下发生转移性脓疡,体温39.6。要求遇到头部和胸部的伤员一定要抬来让他看,即使睡着了也要叫醒他。
11月9日:肘部脓疡被切开,输血,
11月10日: 腋下淋巴结肿大剧痛,体温更高,呕吐次数更多.三团团长(纪亭榭)命令将白求恩后送.离开王家台.下午三点到达黄石口村,聂司令员派人送来急信,要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安全地把白求恩送出敌人威胁下的区域.把白求恩迅速送到花盆外科医院进行救治,挽救白求恩的生命.这时白求恩体温超过40度.
11月11日:白求恩病情更加恶化,感觉到了生命的危险,给郎林写信,给聂司令员写遗嘱.已回到花盆医院的林金亮带上急救药品赶到黄石口时已近黄昏。
11月12日:凌晨5时20分,伟大的共产主义,反法西斯战士白求恩大夫在中国太行山的山村黄石口逝世。
第二部分
白线标注:白求恩遗体转移经过及初葬。
这一地区至今未有公路,完全是重山峻岭。我们可以想象,边区的百姓,抬着他们爱戴的白求恩,一站站转移那一悲壮的历程。
1939年
11月12日:白求恩逝世后的当天上午10时,我交通站即派来担架。将白求恩的被褥铺好,把一件褪了色的绿大衣盖在白求恩的遗体上。白求恩的遗体由张好义、邱洪奎、姜中胜等8人从黄石口抬往木兰村,下午1时到达,停放在甄庆进家西屋。
11月13日:上午8时,由甄庆进、甄庆俊等4人用担架将白求恩的遗体抬到上苇村,近中午时分到达,停放在村中央大槐树下。午饭后稍事休息,担架换人,由刘志义等8人抬担架经黑角、台子等村庄,到达粱儿沟村,在贾书茂家西屋过夜。
11月14日:天亮启程,经旺支村,中午后到达草庄台村,在冯财子家北房东屋过夜。
11月15日:早饭后出发,担架换人,由冯瑞等6人抬担架经蟒拦,中午到达石门,停放在陈明宝家。稍事休息后,担架换人,由马长士等6人抬往于家寨。傍晚到达于家寨刘国朴家,稍事停留后,抬往刘占贤家,在北房西头屋停放一夜。
11月16日:于家寨武装委员会指导员冯虎和几个民兵,把白求恩的遗体抬到村中央戏楼前面的大官房里,给白求恩遗体净身、整容后,用红绸裹体,外穿新军装,然后,用白被单盖好。
11月17日:上午聂荣臻到达于家寨,向白求恩遗体告别。白求恩遗体停放在戏台当中两张并在一起的大方桌上,胸部以下用白被单盖着,露着头部。他神态安详而又自然,似乎正在熟睡。众人有组织地围成圈,脱帽肃立,向白求恩三鞠躬。然后,绕场一周,向白求恩遗体告别。接着,为白求恩举行了隆重的殓葬仪式。为了表示对白求恩的敬重,军区按照当地的风俗,特选当地最好的柏木寿材,聂荣臻亲自为白求恩入殓。摄影师沙飞摄下了这庄严肃穆的场面。
当日夜,由于家寨的青抗先队员刘四耕与部队同志一起,将棺木悄悄地下葬于村南狼山沟门,距山脚下废碾盘十步处。葬后,将地犁平,没留坟头,不留一点儿痕迹。三天后,日军到于家寨进行冬季“大扫荡”,后又多次洗劫,白求恩的初葬地始终没有暴露。
1940年1月4日,白求恩的灵柩从这里起出抬到唐县军城南关,准备召开追悼大会后重新安葬。
(蓝线标注,黄土岭战斗日军由涞源县城出发进犯路线和阿部规秀毙命地点)
img_file=/photo/upload/2006/11/11623660890.jpg

长城民族的象征,抗战民族的独立,我用一生寻找长城和抗战的交汇点。
在未来世界长城作证,我和你来过这里
本帖由 老普 于2006-11-01 15:28:09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相关文章]
● 白求恩大夫的最后足迹 【老普】2006-11-01 15:28:09 [2868] (6K)
○ 白求恩与史家庄后方医院考证 【老普】2006-11-01 15:35:24 [2307] (4K)
■ 本人准备将老普有关帖子全部下载学习之 【诗书】2006-11-04 22:48:34 [1787] (无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