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北门锁钥”解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八达岭西门之外侧,匾刻“北门锁钥”,是明万历十年(1582)所建。这个所有游客都司空见惯的“北门锁钥”究竟怎么解释?由于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历史上就曾经叫“北口”,八达岭西门古时又称“北门”,容易使人以为“北门锁钥”是专为八达岭而题,其实不然,“北门锁钥”是一个成语,其产生的年代比修建八达岭城门要早的多。
  据《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春秋时期,秦国和郑国结盟,秦国大夫杞子住在郑国国都,派人送信给秦穆公说:“郑国人对我信任,让我掌管都城北门的钥匙,若大王派兵偷袭,就能占领郑国。”《左传》的原文是“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这段记录确实有了“北门”和“钥匙”的构件,但完整的成语“北门锁钥”似乎尚未形成。而且这个记录的核心含义的是有了钥匙就可以打开城门,恰恰没有强调城门的牢靠坚固。
  时间又跨越了1000的多年,历史由春秋进入宋代。宋景德三年(1006),寇准被人诬陷,宋真宗免去寇准相职,派他到外地做做官,“知天雄军镇守大名府”(《资治通鉴》)。那时北方辽国势力坐大,河北大名府已经是宋与辽国交兵的前沿门户,位置十分重要。有一次,辽国使节经过大名府,慕寇准大名便来拜见。辽使知道寇准已被罢相,于是故意挑动地问寇准:“先生德高望重,为什么不在中书省做大官了?”寇准机智巧妙,凛然回答说:“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寇准说:皇上以为朝廷那边没什么大事,而大名府“北门锁钥”这样的大事非寇准担当不可。事后寇准还撰写楹联一付悬于衙署中,联曰:“东郡股肱今右辅,北门锁钥古天雄。”以上“北门锁钥”文字的记载出现在宋孔平仲的笔记小说《孔氏谈苑》中。所以寇准是否真的说过“北门锁钥非准不可”已经不要紧,即使“北门锁钥”不是出自寇准之口,但也肯定出自《孔氏谈苑》作者之笔。所以“北门锁钥”最迟在宋代已是成语,形容掌控要紧关口的关闭和开启大权,泛指北方的军事要塞,用在八达岭城门上真是再恰贴不过了。
  除了八达岭西门,长城沿线还有其他“锁钥”之地。如形容山海关的对联“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如明长城山西镇老营堡西门上镶嵌的“晋北锁钥”的石匾等。至于“锁钥”如何精确解释,并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众所周知,锁是闭锁保安,而钥匙是开锁的,两者本相克,所以“锁钥”组合就如同“矛盾”组合。古有韩非子者,写下著名的寓言故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设或将寓言中的盾和矛改成锁和鈅,那末寓言应该是这样的:
  “匠人有鬻锁与鈅者,誉之曰:‘吾锁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鈅曰:‘吾鈅之利,于锁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鈅陷子之锁,何如?’其人勿能应也。”果如是,那么毛主席著作《矛盾论》可称《锁钥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可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锁钥》。
  历来方家郁于长城的军事作用,偏重强调“锁鈅”固若金汤的一面,但“鈅”字怎么解,不好细说,只好比较抽象的解释成军事要隘,紧要关口等。作者以为不必复杂化,还原锁和钥的本来功能即可:“锁钥”即是和平通商时开门迎客,烽火连天时闭关迎敌。长城既是古代保护中原地区社会统一,经济发展的军事系统,又是促进民族融合,相互交流的纽带。这就是“北门锁钥”的本义,八达岭恰当其份也!

图一:远东游记 1909年
图二:前往蒙古的驼队通过八达岭 民国
图三:雄关如画 2010年


本贴最后一次由老普修改于2012-04-05 11:45:10

img_file=/photo/upload/2012/04/1333515502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04/1333515502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04/13335155022.jpg



本帖由 老普2012-04-04 12:58:22发表


前日有人问我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两京锁钥无双处,万里长城第一关”的出处何在,我一时想不起来了,普老可否补充一下。



本帖由 随手2012-04-05 10:19:42发表


真是个事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行文本身说明必是清人及以下所撰,查了手头的乾隆,光绪永平志书没查到(当然也没逐页查找)

互联网上的几个楹联网站倒是众口一词说是一位叫“徐长鸿”的人写的,这位徐先生又查了一下,先后任锦州和辽宁诗词学会的会长,好似当代当前人物。此说可能性很小。

(互联网特征众口可能是一口,一个人写了,百人抄,看上去好像大家都说)。



本帖由 老普2012-04-05 13:22:18发表


有营养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向诸位老师学习了!



本帖由 火箭人2012-04-05 09:37:59发表


老普说得对,北门锁钥是成语,典源就在《左传》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北门锁钥的“锁钥”是由“锁”、“钥”两个词素构成的复合词,二者产生新的词义“关键、重要”,已经不是单纯的“锁头”和“钥匙”的简单词义并列。



本帖由 jzywws2012-04-04 23:04:31发表


正解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12-04-04 21:08:51发表


据此,八达岭的门和楼的方位不如恢复古代叫法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现在发展旅游之后,八达岭的门分东西,楼分南北。最不着谱的是北八楼后,长城明明奔正南了,但敌楼不得不继续北九,北十。。。。。。排下去,与城和楼的走向完全是“南辕北辙”。

《西关志》的“城池”篇说“八达岭在(居庸)关北三十里,其城上挎东西两山.....南北城门城楼二座.....外口尤为紧要,失此不守,则居庸不可保矣。”
已经把八达岭城门及两山的方位交代清楚。所以应该
现称东门“居庸外镇”,改称南门;
现称西门“北门锁钥”,改称北门,与匾相符吻合;
现称南?楼,改称西?楼;
现称北?楼,改称东?楼,东八楼以上东九,东十方位描述继续正确。
就是不知道他们听不听哈。



本帖由 老普2012-04-04 21:31:23发表


此亦为正解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八达岭从来都是南北门,东西墙。包括外面的岔道城,虽然顺势而筑,方位不正,但亦称为南门、北门。
至于空心敌楼,应当恢复明代称呼。什么北八楼南一楼的,哪有川字一号台正解?既然是明长城,就应当尊重明代历史。
我想,如果连八达岭都考证不出敌台名称,干脆都下岗吧,让郑老师全盘接过来单干。



本帖由 诗书2012-04-04 21:51:43发表


那个楼台号有可能是他们拿不准谁是谁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50年前自编一套白水楼号可以理解,现在就不能找几个人考考古,按说八达岭的碑算不少的,还顶着“中国长城博物馆”的名号,应该有所作为啊。



本帖由 老普2012-04-04 21:59:40发表


长城博物馆一碑载“自八字一号台起”等字样,其实可以推敲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jzywws2012-04-04 23:10:34发表


请问老普老师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这字念什么? “钥”?

北门锁朋?

北门锁月?

北门锁药?















本帖由 八两饭2012-04-04 20:39:48发表


鑰--钥的繁体yao,去声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看百度百科上的說法
钥匙yàoshi   (1)[key]∶开锁的工具   (2)[know-how]∶比喻有效的方法、窍门。

本贴最后一次由老普修改于2012-04-04 21:55:08



本帖由 老普2012-04-04 20:55:20发表


是的,这四个字也被安在别的地方,例如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是的,这四个字也被安在别的地方,例如贵州贵阳的鸦关,湖北襄阳的北门,河南濮阳的县城十字北牌楼等等的上面。

鸦关算黔的故事或可另说,可是此外的那些似乎不好统统另说,毕竟有过北门已开在前朝腹地,澶渊旧郡成了河朔保障的时候。

附图是湖北襄阳城的北门,当然也是经过修复的。

img_file=/photo/upload/2012/04/13335422410.jpg



本帖由 为您服务2012-04-04 20:24:01发表


老兄博览,知天南地北,佩服。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老普2012-04-04 20:57:44发表


旁征博引,化繁入简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老狄2012-04-04 20:12:02发表


还真没细琢磨过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一根儿筋2012-04-04 17:08:37发表


学习,欣赏。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爬山涉水2012-04-04 13:41:34发表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047936201095581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