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关于金门战斗问题的一篇用心倡议提案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这是今年年初费尽心机整理的一篇文字。所为费尽心机,盖缘于本该早就解决的问题,一拖60年,所以要写得尽可能当局和方方面面都能接受,而不是反感。里面美军官方和台军家属寻找他们阵亡者的例子都讲到了,有例可缘。以我们的先进性,应该比他们做的更好,至少不亚于他们才是。我乃一介网民,除了写写文字,影响能力十分有限。大鹰对外发表专家视点的作法很好,就我所知,也是60年来第一次有人在公开媒体上就此发布看法。4千烈士回家,我们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作一点是一点。原文如下:

归葬金门战斗牺牲烈士遗骨,建立烈士纪念塔的提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1949年10月24日,东南沿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以三个整团9000余人的兵力,发起金门登陆作战。大金门岛位于东南沿海,与厦门市隔海相望,两地相距最近处仅6公里。当时金门岛上驻防国民党军。
  24日登船渡海作战的三个团是:
  28军82师244团、28军84师251团和29军85师254团,加上船工,民工共计9036人。前线指挥员为28军副军长肖锋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
  第一梯队部队乘船渡海,于25日凌晨先后在大金门岛登陆,随即投入战斗。
  当时船只征集十分困难,征集到的船只仅够运送三个团兵力渡海。所以,作战计划是船队首先运送第一梯队三个团渡海,随后船队立即返回大陆,继续运送第二梯队,至少再补充三个团上岛。但第一梯队成功登陆后,运输船一部分搁浅,一部分被对方炮火击毁。整个船队没有一条船返回大陆,运送第二梯队的计划完全落空。
  第一梯队三个团在金门登陆后,立即展开作战,一度进击到接近金门县城的位置。但是没有后续部队,形成孤军,武器弹药无以补充,伤员无以救治,吃饭饮水都无保障。岛上守军大量增兵,兵力为我登陆部队的数倍。战斗至27日结束。我军完全失利,登陆9036人,其中约4000余人阵亡牺牲,其余失踪或被俘,战后仅2人自行艰难游泳返回大陆归建。
  金门战斗失利后,由于当时的政治情势,参战官兵未能得到公正对待。1950年台湾当局分三批遣返部分战俘。这些遣返回大陆的战俘,战士立即复员,连以上干部集中由南京军区组织学习审查,南京军区军法处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处罚,多数被开除党籍、军籍,一部分人被判处2至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9月15日中央下发了《中办发字(1983)74号文》,对金门被俘归来人员进行复查处理,要求根据复查结果恢复党籍、团籍和军籍,改为复员军人,补发复员费,营级以上干部还享受了离休待遇。被判过刑的也大都撤消了原判,或改为免于刑事处分,恢复了党籍、军籍。但是此时,不少归来人员已经去世,尚在人世的归来人员也都散布各地,复查工作进展缓慢,有的直到90年代才得到落实。
  但上述74号文件主要是针对金门战斗的幸存者,而战斗中牺牲的4000余名官兵,60年来无人问津,没有得到应有的安置。
  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军历来有尊崇革命烈士的传统。对战场牺牲者,条例规定必须带回运回遗体妥善安葬。因战场条件不允许运回,亦须就地妥善掩埋遗体,部队方可转移。外军亦复如此,如美国国防部设有“战俘与战争失踪人员办公处”专门负责寻找处理美军在海外作战留下的美军官兵遗骸。该机构并多次与我军方合作,寻找在我国境内的美军阵亡人员。在现代社会,现代军队,尊重和安葬战场牺牲者,既是对阵亡者的尊重,也是保持军队士气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惯例。但是我军金门战斗牺牲4000余人,在当时态势下我方不可能上岛收敛烈士遗体,以至直到今天未能有一例归葬。据赴金门旅游者介绍,岛上年纪较长的居民尚能指出当年战斗后,我军官兵遗体被集体掩埋的地方。但并非对死者的安葬,而只是打扫战场后的乱葬岗。同样地,我军历次重大战役战斗都有烈士纪念碑或纪念物,而唯独对金门战斗中牺牲的4000烈士至今无任何纪念物。
  金门战斗烈士遗体归葬问题涉及对台关系。实际上近年来,大陆方面有协助台湾方面寻找阵亡者遗体的多起先例。如1959年5月,台湾空军编号为815的大型侦察机在广东上空被我空军击落,14名机组人员全部丧生。至9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改善,台湾815机组家属向我申请提出寻访机组人员遗骸,获我方善意接待和协助,在广东省恩平县找到机组人员掩埋地点,死者家属接回台湾合墓归葬。台湾和海外媒体均予关注报道,称“整個尋骨過程出奇順利,主要是中共中央與地方全力協助。”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亦是金门战斗60周年。60年前为了新中国,9000将士奉命出征,4000烈士牺牲战场,遗骨乱葬于荒野凡60年,实令生者难寝,逝者难安。为此我们提议启动“让金门战斗4000烈士遗骨回家”工作。由政府,民间人士和烈士家属联合参与,以烈士家属为主,与金门地方当局联系,请岛上知情者指明我烈士掩埋地点。经双方协商一致,发掘启运我烈士遗骨回大陆妥善集中安葬。安葬地点可选两处,一是金门战斗出发地——福建厦门沿海;二是参战部队原第三野战军第28军的成军地点——山东省滨州市。同时各建立相应的烈士纪念塔。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两岸应该本着建设性态度,积极面向未来,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平等协商,逐步解决两岸关系中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在90年代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在回顾金门作战时曾经指出“金门登陆战已经过去40多年,参加这一战斗的幸存者越来越少,指挥员也都年愈古稀,再不编写此书,就可能成为一件憾事。”时间确实不等人,我们相信,抓紧时间迎归金门战斗烈士遗骨,将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两岸关系中的大事。昭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阵亡将士的优恤尊重,必将获得军民和烈士家属的拥护,促进军队建设发展,促进两岸关系互动改善。功德无量,彰昭千秋。

本贴最后一次由老普修改于2009-04-02 13:43:05



本帖由 老普2009-04-02 13:40:34发表


提出来了,不管时间多长,总会有个结果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军队很多人一致建议:以马革覆棺,就地安葬。

都好。



本帖由 大鹰2009-04-03 21:27:48发表


通读,关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司令2009-04-02 16:02:38发表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0092229843139648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