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您正在浏览:长城保护 〉专题报道 〉走马长城 —— 山西长城保护现状调查

走马长城
图/文:山西晚报 梁保忠 吕国俊 2005.08~11 整理:带刀行者

走马长城(9):富县抠门 残破长城无人修
带刀行者 于2005-11-04 21:55:45发表于长城小站

本报关于长城保护的采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9月21日上午,热衷于长城保护事业的大同边塞山旅运动俱乐部赵建业先生专门找到记者,表示愿意义务为记者在大同的采访做向导。

记者沿长城一路走来,一直有个疑问:走访中所见墩台无数,为什么没见过一座砖墩?面对记者的疑惑,赵建业介绍,左云宁鲁口长城上有个敌台,名叫镇宁楼,包砖还较完整,是大同外长城中为数不多的空心敌台,台内既可驻兵防守,又可存放军粮、军器,“很是罕见,值得一看”。

有关资料显示,左云境内的明长城,位于左云县北边与内蒙古凉城县交界处,全长26公里。沿边有保安、威鲁、宁鲁3处险要关隘、34座边墩,4座敌台包砖,其中有3座敌台的包砖均已被拆,只有宁鲁口的镇宁楼因地势险峻,包砖保存较完好。

记者与赵建业一路驱车前行,走到宁鲁口山西与内蒙古的界碑处,向东一眼便望见蜿蜒于山脊的长城上有一座砖墩台,赵建业说,那便是镇宁楼。

经过近1个小时的攀登,来到镇宁楼下。在楼的北半部,记者看到一道裂开很宽的缝,缝最宽处有十多厘米,使得镇宁楼看上去显得摇摇欲坠。镇宁楼东、西墙上各有箭窗4个,南北墙上各有3个,其中西墙最北的一个孔已经毁坏。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楼的北墙根部已经扭曲变形,墙面千疮百孔。

从敌台东面的一个长城豁口跨过去,就来到敌台的南面。这里有一个由土墙围成的小堡,占地面积大约200多平方米。小堡的南墙中间有个圆形门洞,是进入敌台的第一道关口。走到敌台南面,便看到楼门上有两个雕刻得遒劲有力的繁体字:镇宁,两个深深的像是弹痕的坑,已经使“镇”字模糊不清。赵建业说,“镇宁”,即“镇守安宁”之意。

多年的雨水冲刷,从顶部流下来的泥沙已将镇宁楼的楼梯台阶覆盖,变成一个约45度的土坡。顺着土坡往上爬了十多米,接近顶部时,一群野鸽突然飞了起来,直上天空,渐渐变成了几个小黑点。继续往上走是一个环形过道,高低不平的地面上铺满了鸽粪。顺着过道再走,看到残墙断壁的裂缝处有几个鸽巢。台顶有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的房屋,屋顶已经塌落,里面杂草丛生。

站在台顶上俯瞰,长城就在脚下,它遇沟过沟,逢山跃山,高低起伏,十分壮观。只可惜这座仅存的砖敌台年久失修,其残破之状与负载它的雄壮长城很不谐调。它在传递历史信息的同时,也折射出现实的无奈。左云县煤炭资源丰富,是山西有名的富裕县,2004年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排大同市11县区第二位。截至今年8月底,该县财政收入4亿多元,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但据记者了解,该县在长城保护上却相对滞后,在长城保护上基本没有什么投入,以致境内长城破坏严重。我们不知道,如果煤挖完了,百年之后,这块土地留给子孙的将是什么!

离开时,那群鸽子飞回来在敌台上空盘旋着。看着它们又飞回了“家”,记者不由地替它们担忧:一旦镇宁楼垮塌,它们将何处安身?
本报记者 梁保忠 文/图


山西晚报 2005-09-27

编辑:火箭人
[ 返回 ]

[相关链接]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5
1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