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关于长城-〉各地长城-〉北京的长城-〉箭扣

烟雾苍茫箭扣行
作者:李好明 2003年5月8日 发表于长城小站
长城小站提醒旅行者和背包客:长城的存在,源于您的爱护!

  计划已久的箭扣之旅,终于在4月11日成行了。从一周前都在关注天气的变化,今天虽然是阴天,但是我们早就想要放飞的心还是催动了启程的车轮,车厢里也立刻弥漫起轻松欢快的气氛。

  箭扣长城隐伏于怀柔的绵绵群山之中,路上需行驶两个小时左右。我们走的是一条老国道,出了北京市区,只需翻过一个大梁,车辆很少,而我们的福田面包车也马力十足,一路撒欢,正应了我们欢畅的心情。路上给接待的农家打了电话,请他们提前准备好午饭。"导游"兼司机陈明文是个风趣十足的"侃爷"。一路有说有笑,谈经历,忆往事,到兴奋处还唱上几段样板戏,声情并茂,神采飞扬。特别是他对箭扣长城的生动描述和对农家饭的咂舌称赞,着实勾引着我们的胃口。我看过居庸关的雄伟和八达岭长城的齐致,也领略过慕田峪长城的苍古,这名不见经传的箭扣"野长城"真有别样的景致?而起初,大家的想法也大概是一样的,这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春游,外出放松罢了,对箭扣长城到底会怎样,心里面并无着意的期盼,然而,真的到了那儿,才感到这是一次憾魂之旅。

  到了农家,正是午饭时刻,香喷喷的农家饭自然成了我们的第一犒劳。其实饭菜并无什么特别的花样,只是这同样的东西,经过农家山柴和手拉风箱土灶台的加工,味道与城里燃气烧制出来的就是不一样,那香味,纯透而浓郁,从口里通彻到心里,说句煞风景的话就是:直叫你吃了这顿想下顿。在山里面逐虫戏草放养长成的柴鸡,蛋香肉美;靠农家肥种植的青菜一尘不染,而那清凉的山泉水更是甘洌爽口,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天天吃这样的纯天然绿色农家饭,保证百病不生,对"非典"自然免疫。这朴实好客的赫家父子便是很好的例证。赫老爷子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年轻时当过兵,打过仗负过伤,依然硬朗健谈;儿子是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憨厚中年人,一脸山里人的纯朴,一副结实的身板,话语不多,干起活来却是麻利得很。虽然家离京城很近,但除了去买些必需品,他说很少进城,总觉得这山里才敞朗舒坦,而对城里来的客人,他却是充满热情。聊了几句,他又背起布包,为在山上的客人送饭去了。

  饱餐之后,我们决定上山了。山里昨日刚下过一场雪,加上今天依然阴天,上山的路会很难走。主人叮嘱我们每人带上一个拄棍,小心攀登,因为到达长城前要走一段长长的山路。这对于我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反而是难得的探险刺激,倒是让我兴奋起来了。"箭扣"之名来源于一个摄影家,他偶尔探玩到此,对这里的长城景观大为赞叹,很是拍了些照片带回去。别人也为图片中的风景所吸引,问他这是何处,他随口说出"箭扣"二字。箭扣很快成为摄影者们的天堂,并通过他们的镜头吸引了更多的人。当地政府看好它的旅游前景,曾想辟为旅游景点,但经过摄影者们的力争和专家的论证,认为这确实是难得的景观,若搞成规模旅游,必然破坏它的历史和自然价值,便依然保留原状,也不做宣传。至今,来这里的主要是摄影爱好者和探险者,而且只能借住在农家。作为对好客主人的感谢,在赫家我看到了几幅摄影者赠送的图片,或者应该说是作品。画中的长城在晴好天光的辉映下,象一条金色的飘带,隐现于缥缈无垠的云海之中;或象一条从天而降的祥龙,盘亘在起伏跌宕的山峦之上,令人神往。而云海的奇观只有在晴天的时候才能看到,于是我一边爬山,一边祈望着天能尽快转晴。

  这是一条由山里人走出来的羊肠小道,千转百折,每每停下来向前张望的时候,总觉得路已到尽头,接着走下去,才峰回路转;而脚下枯草泥石杂混相加,踩不稳就有滑倒的危险,真是"曲径通幽处,险从脚边生"。越往里走,山势越陡,小道两旁是密密丛丛的小树林,亭亭玉立,但间隙倒是均匀,而顺着山势点缀其间的积雪,层层叠叠,散落有致,韵味独具,使我想起《林海雪原》的景象,只不过我们是拄着木棍的步履蹒跚的旅者。那些野生的枣稞和桃稞,挂满了粉红娇嫩的花朵,已开的,未开的,在这苍茫迷朦的深山之中,却是饶有情趣,也使我眼睛为之一亮,深深吸了一口这清新湿润的养生之气。高处的长城在我们的行进中时隐时现。茫茫雾色之中,它静静的矗立在巍巍群山之巅,象一位千年老者,虔诚地守望着旷辽的北国。随着我们的节节攀升,大山逐渐敞开它矜持的怀抱,无声的长城现出它沧桑古貌。

  终于,我们抵达了一个敌楼脚下。我拾级而上,顿下步子,手抚摸在墙体上,感触这位老人的沧筋桑骨。它的确很老,就连垫座的石基都变成了斑岩,生满了锈色的苔藓,而原本青色的城墙砖,历经千年的风雨,酥末粉落,竟要还原为泥土之色了。钻入敌楼,里面是四面通达的门洞,能活动的空间并不大,很难想象当年戍边的兵士们如何能在里面长期生活,更不用说在寒日里取暖保温了。由中间砖砌的楼梯登上楼顶,看得出这算得上是一个存留比较完整的敌楼,中间是高出的平台,四周是深可没人的作战甬道。顺着长城向敌楼两方望去,才知道这里是个恰到好处的分界点:敌楼东面,山势平缓,长城徐徐伸展开来,张开温情的臂膀,环抱出一个巨大的半圆;敌楼西面,山势急变,跌宕起伏,长城象是被舞动的苍龙,直入天际。更让人称奇的是,脚下的这个敌楼,是东西这段长城的最低点,而从山脚下仰望长城,这里是最低的山坳,难怪把这里选作登临点,真是再妙不过的了。

  我们沿着长城先向东边走去,因为这边山势平缓,没有危险,可以边走边看,慢慢欣赏,同时也可松弛一下先前登山时紧绷的筋骨。如果说刚才的敌楼旧而不破的话,沿途城墙的残破却出乎我的意料,是我见过的长城中所没有的。脚下满是破碎的砖石,早已融为泥路。有些城墙的垛口已完全消失,墙顶几乎与路面平齐。既然这里鲜有人至,我想这种衰败之象应是年久失修和自然力所致。继续前行所看到的一段扑倒在地的墙壁更验证了我的判断。这段长城北侧是整个一面墙壁躺卧在通道上,所有的墙砖依然规则的排列着,似乎是站累了就地而憩,这样的情形非人力能为。长长的走道几乎为泥石所盖,干草野稞丛生,整个通道望过去,已全然不见青砖路面的颜色,只落一路枯黄。草稞高可比人,挡住了通路,我们不得不拨出一条小道,小心翼翼地通过,生怕挂破了衣服。而城墙两侧漫山粉红的野桃花却是绽放得精神,与这荒芜的长城形成鲜明的对照。花香城已旧,不免让人暗生唏嘘。接下来看到的两个敌楼更是残缺不全:一个是被吃掉了一个城角,残垣断壁,一副风烛残年之态;另一个城楼干脆就没了楼顶,整个好似一座桥,门洞变桥洞,人可直接从桥上跨过。这种亘古的凄凉直逼你的心灵,让人驻足而思。历史的力量是伟大的,昔日固若金汤的长城变成今天的迟暮老人,这是岁月赋予它的生命之旅。沧海桑田,亦曾雄姿勃发,承始皇之志,看几朝沉浮,戎马一生;凌驾东西万里岳,俯瞰南北千秋事,而今狼烟不再。恰是这风雨千年的历史印记,才催人抚今追昔,遐思悠然。我们不必为它的枯荒惜怜,更不可求复完貌,返老还童,那岂不是抹盖了它的历史价值?历史应该顺其自然,而这也正是让摄影家和旅行家们无比留恋的原因吧。

  正如之前我所说的,这里没有如织的游人,只有我们一行人、远处的几个摄影者和几个村民,不到二十人,而我们也是被摄影爱好者陈明文力荐而来的。四面望去,沉寂无声,烟雾朦胧,远山叠显,古老的长城愈发静穆凝重。身处此境,不禁心生惬意,恍如隔世,一幅"烟雾茫茫欲断山,悠悠人欲仙"的天境。几位相伴而行的同事,不知何时已分散开来,用手中的镜头收纳着眼前的风景,留下我一人痴醉。

  回到登临时的敌楼,我们顺着西段长城返程,山势陡变。放眼望去,山高云淡,几多险峰几多楼,西望苍龙不见首。因为山势险峻,依山而建的长城更让人称奇不已。先是一段不算太长的上坡路,却是让人很吃力。数不清有多少台阶,光是每个台阶几近七八十公分的高度,足可让你想象它的陡峭。气喘吁吁地登上敌楼,本想停下来歇息片刻,哪知向下一看,才晓得已身处天堑,人若悬空,只见悬崖,不见峭壁,叫人想起《西游记》中妖魔鬼怪出没之地,不由得寒气袭身,往下的路只怕要凶多吉少了。然而在这儿你可俯视前方的长城,只见下面乱石狰狞,长城陡转崎岖,雪痕累累,直让你心生"雄关漫道真如铁"之感。说到箭扣山的凶险,有一处地方叫"鹰飞倒仰",意思是连老鹰飞到这儿都要倒下。下坡可要艰难得多,依然是七八十公分高的台阶,只能侧着身子,一手拄拐,一手扶壁,不敢大意,直望下去,象在下天梯,而女士们则须有男士们接应才妥。有一段长城,我称它为"单壁"长城。因为它只有一面城壁,另一面则是山壁。这样巧借山势的城段,我还是第一次见。还有一处更是有趣,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方的长城在一堵山前停止了,却没有绕过去,我觉得奇怪,长城不可能就此打住啊。走近了才发现"玄机"所在:这是前后相错的两座山头,两山头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几米见长的拐角通道,通道的另一端便是继续延伸的长城。但这两个山头的奇特之处在于:由于它们斑驳嶙峋的形色,稍远处看过去总以为是一座山头,看着对面的人进去和出来,象是用了隐身术,整个人贴墙而逝,而后又贴墙而现,如在画中,全然没了立体的视觉感。几个同事觉得好玩,进进出出,搔首弄姿,孩子般地很是耍了一番。其实,看到长城,人们往往会想到它工程的浩大和建设的艰辛,而忽视了它一些微观的构思甚至是巧夺天工的设计。敌楼内四面通达的门洞,且不说这种设计具有多大的艺术价值,但绝对是充分展现了它的实用功能,有利于士兵们的警哨和迅速转移;而巧借山势的"单壁"长城和充当连接点的"隐身"山道,其当初设计者的匠心可见一斑。绵绵万里长城,我不能每处亲临,但定有更多我想象不到的奇趣险峻,蕴含着设计者们的殷殷心血,甚至是他们的毕生之作,能绵延今日,为后人所慕,亦可安眠了。

  我们沿着与上山时不同的小道下山了,而此时天依然没有放晴。看得出每个人心情都不错,虽然下山很危险,但是大家还是不住的说笑,兴致盎然。在山脚下出口处,立着一个木牌,上面用中英文写着:除了照片什么也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Take nothing but photos,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明文告诉我们,有一位叫威廉的英国人非常喜欢这里的长城,而且是一位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便立了这个牌子。这还不够,他还在附近买下一处宅院,不定期的来住些日子,一来修神养性,二来捡拾垃圾。我们这次来,无论是山上还是山下,都没有看到垃圾,而这主要归功于村民们的护城之心。

  "不到长城非好汉",而箭扣之行,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为真切的体验。无论是山路的艰险,还是长城的奇伟和荒古,都是诱人的挑战和吸引,是真正的乐趣所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旷美的自然之魅力,而箭扣山的魅力,既有峻山丛林的自然之美,又有苍古长城的人文之美。山与城唇齿相依,大山给长城以灵性,长城则赋予大山以思想。虽然因为阴天我们没能领略到云海的神秘,但茫茫烟雾却为大山和长城平添了几分静穆与缥缈,凝重与沧桑。第二天,天气晴好,远处蓝天白云下的长城清晰如新,让我顿感昨日如梦。

  真正触动心灵的风景是让你能有所思考,有所寄托,我想箭扣就是这样,它留住了我的魂。


[ 返回专题首页 ]

欢迎指正,欢迎投稿!!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20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