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社区-〉热爱生活-〉走遍天下
土把式的洋拉练(4)意大利(上)[插图]
作者:金书 2001-12-15发表于长城小站

  饭后,我们要离开瑞士翻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米兰。
  由于前一段时间,一个通往意大利的隧道因火灾而封闭,因此我们要绕很远的路翻过阿尔卑斯山。
  瑞士人打洞的能力很强。我原来理解的翻山是象国内那样在盘山公路上左摇右晃的,而路的两边则是群山峻岭。但这段所谓难走的路基本上是高速路,遇到特大的山则多有隧道。我们走的最长的一个隧道有五公里长,而据说因火灾封掉的隧道则长达17公里。
  越接近意大利,导游越反复地重复意大利小偷的神奇,好像他们都有特异功能似的。
  这种好意的提醒使人心里揪揪的不舒服。
  米兰的城市给人的感觉很破,路边停放的车很多,落着很厚的尘土。这在瑞士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意大利的阳光是明媚的。
  由于不像是国内翻山越岭走盘山路,当我们钻出一个隧道后,来到了阿尔卑斯山的南时,山下仿佛一下变成了另一个世界,已经看不到北坡那样有积雪的山峰了。
  欧洲在下午5:00的时候天就黑了,西边的天空被晚霞映得鲜红,山里的植被五颜六色,色彩丰富得象我们的秋天的坝上。
  一路上不怎么看得到欧洲人种庄稼。沿路上大都是嫩绿嫩绿的草地。即便是在瑞士,漫天大雪的天气里,地上的草仍是不经意地从盖在它们身上的积雪中露出来些嫩绿来。这样的土地永远是肥沃的,不会因为一年四季种各种各样的东西而变得贫瘠。当然更不用施很多地化肥来增产了。
  到欧洲的这些天每顿都吃的很多,但并没有闹肚子。偶尔吃的太多了,也不象在国内那样肚子发涨,嘴里有怪怪的味道。
  这说明他们在种庄稼时很少使用化肥,做菜用的油也很纯。
  长此下去,肯定会造成人的身体素质的差别。未来的国家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国民的整体素质的竞争。在我们这种贫瘠的土地上,用化肥催起来的我们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呢?我们该不会越来越走向劣等民族的行列吧!
  
  闲暇随笔
  进入意大利,晚上实在是不敢出去。因此就想将这两天的观感理一理。
  我因为这一年来的户外活动,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态上都较有优越感,也更易接受西方的这种生活方式。只是语言上有问题,否则的话,可能更容易地深入到老外中去。
  英语我已经十几年没摸了,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并没有象哑巴和瞎子那样一点儿都无法与人交流。这说明只要在环境中,语言这个东西还是很好掌握的。
  欧洲人看我们可能还是象看乡巴佬一样,起码导游是这样看的。否则的话不会津津乐道地介绍他们象美驰那样功能的窗户和宝德龙的金笔,并惊讶于我怎么知道这些东西。
  而我们团里确实有老冒儿,追着导游傻问。诸如外国人怎么看我们中国人之类的。
  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自己,管人家怎么看你?
  我的心态现在真的很好,就是面对很有优越感的老外,也不觉得怎样。
  山真是可以使人的心地宽广,增强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减少人的生存压力。
  人生终究苦短,我们为什么不去尽情地享受他呢?
  (25日晚于米兰)
  
  2001年11月26日,星期一
  今晨8:00从米兰出发途径维罗纳,终点是威尼斯。
  意大利的天气依然是阳光明媚,公路两边是波河平原肥沃的土地,绿油油的青草间点缀着幢幢洋楼,式样已经同瑞士不大相同。
  维罗纳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我们到此地的目的也是参观朱丽叶的故居和罗密欧在窗下唱情歌的窗户。
  维罗纳是一个小城,有几段旧时的城墙被保存了下来。在去朱丽叶故居的路上,可以看到碎石路的中间有被保护起来的古代用做防御工事的残破的地基。
  朱丽叶的家是一个很别致的小院儿,从天井向上看,可以看到2层楼上朱丽叶的窗户和凉台,它们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当年罗密欧要爬上去可是难度不小呀。
  莎士比亚笔下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是个悲剧,从现在的角度看这种感情的发展,也是必然会发展为悲剧的。
  原因是他们要将爱情发展成婚姻。而婚姻是无法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的。
意大利人同中国人一样,是很讲究家庭观念的。因此没有家族做后盾的婚姻是站不住脚的,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其实中国的这种爱情悲剧遍地都是,只是没有一个伟大的莎士比亚来描述他们。
  维罗纳的城墙有一段保护的很好,很高大。在城门附近的墙上还有箭跺,但同我们的长城比起来则是显得太单薄了,而且建筑用的红砖都较薄,至少看着没有长城的砖坚固。
  意大利人盖房子多用石材,但不知为什么建造用于防御的城墙则用砖,简直是不可思议。
  中午在维罗纳的一家小中餐厅用餐,因为我们团那个烦人的家伙坐在我旁边,就没怎么吃,一个人跑到城边照相去了。
  欧洲的天黑的早,我们必须赶路去威尼斯,争取多的时间游览。
  
  威尼斯是由118个小岛组成的,城市建在沿海滩涂的烂泥中,基础是用木桩一个打进泥中,再再上面舖石头而建成。
  我们乘车过跨海大桥到码头上,再乘船到118个岛中最大的威尼斯岛上观光。当地有一个地陪来接我们。是台北人,因嫁了一个意大利人而住在威尼斯,长相丑陋而且身材不忍看,并且给人的感觉在意大利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不断地鼓动我们消费,当没人响应时,脸上毫不掩饰失望的神色。可见还真拿这点回扣当回事儿。最后居然不打招呼离我们而去,并没有安排我们离开威尼斯岛,说是赶回去给老公做饭。
  简直有点儿过分。
  威尼斯的主要景点是圣马克教堂。教堂的正面显的金壁辉煌,而旁边的红砖建成的钟楼则高高耸立,前面的广场上面鸽子多的成灾。
  在被强行带到做水晶玻璃的作坊参观后,时间是4:00,晚霞已经映红了西边的天空。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教堂的高高的塔尖映在其中,景色美不胜收。在不停地奔走以期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拍摄角度将此美景收入相机时,竟然以团队失散了。
威尼斯晚霞

  不多时,夜色降临在威尼斯岛,华灯初照,海岸边的建筑被灯光和晚霞照得通红,气温慢慢地降了下来。由于约定集合的时间是晚上6:00,现在还有一个小时,我便顺着海岸闲逛起来。
  意大利人爱养狗,溜狗的多是年轻的女人,她们拉着一条条很大的狗在碎石铺成的街道上走过,显得很威猛。
  威尼斯的警察较多,而且都是一男一女双双巡逻,经常看到他们叫住一个什么人检查他的包。由于我的个头和身着,意大利人迎面走过来时都先远远地避开,而一帮闲人也只是远远地看着我一个人在忙活着拍照,并不上来打扰。
  因此,就有了一个小时难得的压威尼斯海岸的时光,欣赏着海岸夜色。慢慢地踱步而什么都不去想,也是一种享受!
  想想这十几年来还真没有这么闲暇的时间来修整自己。
  
  明天的行程是比萨和佛罗伦萨。
  前面提过,我们进入巴黎后一直陪着我们的地陪是一个台湾小姐,叫汤玉华。小小的脑袋里装了太多的欧洲地理历史知识。一路上介绍欧洲的历史和风土人情,甚至关于宗教,可谓尽心尽力。其间还经常夹杂一些荤段子来活跃大家的气氛。
  有一个我觉得很有创意,因此如实记录如下。
  在离开鲁塞恩的路上,大家欣赏着路旁瑞士的山间风景。汤开始介绍鲁塞恩的风土人情,并说每年的春天,鲁塞恩的男人都要搞一次裸奔的活动,因为是夹在风土人情中讲的,大家都没有太在意,只是觉得好玩儿。
  故事的情节在不断地发展:又过了一年,镇上准备搞一年一度的裸奔活动,镇上的一个侏儒也来要求参加,开始大家都不让,但禁不住侏儒的坚持,又想只是跑的慢一点儿,总会跑到终点的,因此也就同意了。
  比赛的那天,大家都奋力跑向终点。当参加比赛的人都跑到终点后,仍不见侏儒到达。等了很久后仍不见侏儒的身影,大家决定沿着路线往回找。结果找到了侏儒的尸体。经医生解剖检查死因,结果致死的原因是被乱棍打死的。(哈!有点荤的幽默!)
  
  2001年11月27日,星期二
  晚上我们落住在威尼斯的本土。
  在威尼斯街头的商店里,到处有各式各样的面具在出售。
  威尼斯的嘉年华会在世界上很有名。在每年的三月,天气还很冷,威尼斯人和世界上来的人戴上面具,在威尼斯的街头狂欢。更有狂人花费10000多美金定购狂欢节的衣服和面具,只为一年一次的嘉年华会。
  从威尼斯->比萨要翻越亚平宁山脉。亚平宁山脉满山覆盖着绿草和泛黄的松树,在山坡上还能见到尖尖的教堂,山间的坡地上零星地散落着各种的建筑。10:15,开始下雨了,云层低低地缠绕在山间游走。高速公路就建在山中,少有盘旋,仍是遇山而钻隧道。
  11:45到达比萨,比萨是个港口。在中世纪时曾经很繁华,但后来随着佛罗伦萨的崛起而没落。直至现在这样一个小镇的规模。
  
  去比萨主要是看它的斜塔和主教堂。
  据说比萨有辉煌的历史,但以后没落了。
  现今的小镇非常宁静,从停车场到比萨斜塔大约有800M的距离,中间要路过一片居民区。一幢幢小别墅的后花园里种满了各种鲜花和树木,有松树、银杏和石榴,石榴树的枝头上挂着熟透的裂了嘴的石榴,而主人们仍就让它们挂着,并不采摘。可见城市物产的富足。
  在斜塔和教堂的外面参观是免费的。
  这次欧洲之行,鲜有一个什么景点要收很高的门票钱之说。如果是在国内,象我们这么个走法,估计门票也应该是个不小的数目。
  
  佛罗伦萨由于纺织工业和麦地奇家族而崛起。阿诺河流经佛罗伦萨市,为漂洗布匹提供了水源。
  麦地奇家族统治了佛罗伦萨很多年,并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并因投入太多而败家。
  佛罗伦萨的老城保护的很好。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见证,其建筑的精美堪称一绝。比较有名的建筑是横跨阿诺河的奇奥桥,还有多奥姆大教堂和花之圣母(百花)大教堂。
  在米开朗基罗广场上站立的大卫像平静地注视着雾气朦胧的佛罗伦萨市区。从其所在山坡的平台上可以看大奇奥桥横跨在阿诺河上。多奥莫大教堂和花之圣母大教堂的尖顶在雾中若隐若现。
  我们今天下午的运气实在不好。一出威尼斯就开始下雨,在比萨甚至遇到了冰雹。而在佛罗伦萨,雨更是急一阵缓一阵的下着。这样的天气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拍摄的光线,因此只是用数码相机乱照些,权当留作档案。
  佛罗伦萨由于但丁的关系,使佛罗伦萨语成为意大利的国语。
  原因只是但丁用佛罗伦萨语写了《神曲》。在此之前,意大利人写书都是使用拉丁文的,可见宗教在意大利的影响力。
  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费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米开朗基罗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雕塑;
  达芬奇的蒙纳丽莎现在是世界级的瑰宝;
  拉费尔则用他与教皇和上流社会的关系,倡导保留古迹,而为欧洲人留下了数不清的巨大财富。
  
  一到欧洲,就听到这么一个顺口溜,描述中国旅游者游欧洲的形态:“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出门看庙”。
  欧洲的庙实在是多。
  坐车从瑞士到意大利的沿途,无论是山区或是平原,只要有村落,必然能看到教堂尖尖的屋顶。而欧洲的历史沿革,也都是围绕着宗教展开的。
  庙看的太多都有点儿疲了。
  但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是很有特色的,其建筑外表用彩色大理石砌成,美轮美奂,而且建筑规模非常大,据说用了100多年时间才建成。它的授洗堂的门是用金箔镶成的浮雕,讲述的是圣经里的故事,佛罗伦萨人称其为“天堂之门”。
  花之圣母大教堂的圆顶由于米开朗基罗的建议,没有建回廊,至今裸露着建材原本的质地。世人将其定义为建筑史上的残缺美,等同于断臂维纳斯在雕塑史上的残缺美。
  我的愚钝没让我看出美来。
  
  在雨中徘徊于佛罗伦萨古老的街巷中,脚下史湿漉漉的石板路,雨丝顺着古老的屋檐悠然飘下,石雕塑像比比皆是。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多是表现男性的阳刚之美,反而对女性的表现则并不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记得1981年,老爸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系带队来欧洲考察,好像也到过佛罗伦萨。那时的中国人还因老爸用黑白照相机对着米氏的裸体男人雕像拍照而侧目,回国后还要组织讨论一下,结论是老爸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严重。老爸因此郁闷了很久。
  20年过去了,现在的中国人拿着最先进的摄像机、照相机,男男女女一通狂拍,没有人有一丝的窘迫感。西方文化这些年对中国的浸透表现在国人一点一滴的举止上。
  作为旅游者,看西方的教堂只是看看它华丽的建筑外表,而其内在的本质反倒不为我们所注意了。透过这些教堂所反映出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就更不会有人做深层的思考了。
  西方人为什么建这么多的教堂呢?
  我们,就像一群爆发的农民那样,肤浅地举着照相机,做着到此一游的神态,把西方圣明的天主和基督作为背景。目的是什么呢?无外呼回到国内后同人说:“啊,这个地方我来过了”。但对西方人的文化内涵到底能了解多少呢?
  西方的宗教如此地被他们所信仰、推崇,与他们近代的快速发展和实行社会制度肯定有必然的联系。我认为它对人们的生活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比如西方人在犯了错到教堂去做忏悔,神父在听完忏悔后往往会说:“主已经原谅了你,如果你继续行善,仍然会升天堂”。这样犯错的人在回去后会努力地做好事,积极地面对生活。
  而不像中国人信奉的佛教,教人修来世。而自己本身的命运是一生下来就注定的,是你的前世修的。这种思想使人被动地接受命运,导致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这是否能说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本质所在呢?
  在出来之前,大家都说应该出去看看,看看人家老外是怎么个活法。
  但出来后总体的感觉,我们现在的差距主要是在文化和社会制度上 。
  物质方面,我们在某些领域已经相当发达。欧洲人用的计算机多是PIII的CPU,手持电脑PDA也很少见。
  而文化和社会制度上的差距则具体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影响我们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即使这样我也不能信奉天主啊!



∩编辑:小风乱吹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