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社区-〉热爱长城-〉长城资料
晋省四日:娘子关
作者:狄仁杰 2001-11-25发表于长城小站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镇守苇泽关,此后这座万里长城第九关便易名娘子关。
  关城位于阳泉市东约40公里处,地势险要,为三晋门户和交通咽喉,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五十四年前的娘子关之战中,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8军第17师在因娘子关外围自然条件所限无法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自身装备落后、战斗减员得不到补充的艰苦条件下,与拥有优势装备的日军精锐部队先后激战十几昼夜,付出阵亡万人的代价,为保卫太原赢得了时间。
  五十四年之后,我来到了娘子关。
  平心而论,娘子关城给我的印象不佳,这主要是因为关城的南城门和宿将楼修复得太过整齐,看上去就象是一座崭新的仿古建筑,完全没有老照片上娘子关给人的那种亘古苍凉之感。
  关城内居住的都是当年守关将士的后裔,入城后左转进入南门楼北侧的小院。关帝财神庙悬匾“玄天大帝”,关公金身正襟危坐,关平捧印,周仓持刀,青龙刀被改造成与杨令公象鼻刀相同的模样。院中砖亭悬挂一口古钟,钟亭后依山凿出的微型洞窟内有一座泥塑神像。这泥像白面短须,经向看门的大爷询问后得知,原来他是赵氏孤儿。最早是通过京剧知道赵氏孤儿的故事,史书中也有记载,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中的孤儿赵武最终在养父程婴、老将军魏绛等人的帮助下报仇雪恨,除掉了杀害赵家满门的奸臣屠岸贾。大爷说,这孤儿名叫仓三,山西盂县人,是个雨师爷。旧社会天旱无雨,人们就把他的像请过来,求他降雨,下过雨后再送回盂县,并要为盂县唱3天大戏。194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娘子关,当时这座像因战争没有被送回盂县,此后就地修庙供奉。如今在这个院子里,还有一座戏台,但已不再唱戏。有资料说当年孤儿的藏身地并非山西盂县,而是河北邢台的赵孤庄。孰是孰非?那是史家的事,我只知道,自己曾经被赵氏孤儿的故事所感动。
  宿将楼修建于明崇祯21年,今人维修后比原物扩大了70公分。娘子关因娘子军而得名,楼内有唐朝平阳公主的塑像,两旁各有一女兵侍立,都是身着戎装,全副披挂。平阳公主头顶凤冠,神态庄重威严。大爷为我念出关楼门柱上的楹联,道是“城外青山城下河,楼头古戍楼边寨,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是对娘子关的概述。大爷说,现在的固关即过去称之为旧关者方为真正的大路,这里只是便道。城墙从关楼东侧以大约45度角向上爬坡,大爷说,这城墙在抗战期间遭日军拆毁,现在又被重新修复。拾级上得城墙最高处,发现修复过的只是从关楼到此几十米的一段。城墙在山顶左转向北而去,又是衰残破败的样子,仅有少数垛口和射孔残存。关城外东侧的山坡上,还可见到夯土残墙,那应该是唐朝的遗物。四顾而望,可见关城东面是山,西面有公路与河流。横跨河床的那座大桥又被当地人称作是阎锡山的“绝命桥”,当年石太线上的列车到此,都要更换车轮,否则就无法在山西的窄轨铁路上行驶。如今桥上已经没有铁轨,成了一座公路桥。远处山坡上矗立着夯土烽燧,河边有水磨房,对岸一座残破的古建,想必是昔日的点将台。
  下得城墙,出了小院,穿街过巷,不一时来到关城东门。这里没有开放,我只能在门外仰视。城楼大体完整,城砖残缺不全,凹陷处好似密集的蜂巢。匾题“直隶娘子关”,几个字已经有些磨损。据说这座城门是唐朝的建筑,看上去比那修葺一新的南门要显得有味道多了。
  离关城向东走,过娘子关中学,不久下坡走上公路,一路问询来到地势隐蔽的娘子关瀑布面前。桃河水由西向东奔涌而来,水流湍急,人站在河谷里,觉得脚下的石头也在微微地颤动。河水在瀑布前有一段落差,水从高处落下,打着旋涡,泛起白沫,之后水面逐渐平缓,由此一直流出山西,滋润了华北大地。瀑布背依公路,顶端有房屋建筑,让人感觉这瀑布并非是自然所致,更象人为造成。瀑布的高度将近20米,这个季节似乎水量减小,然而飞流直下,仍有飞银漱玉之感。岩壁常年被水流冲刷,已经结上了厚厚的青苔。生命离不开水,有了桃河与瀑布这样充沛的水资源,在这里戍守的将士当无绝饮之忧。也许,这该归功于那赵氏孤儿吧。



∩编辑:小站编辑部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