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论坛-〉热爱长城-〉长城资料
寻访逝去的古城(三)[图]
作者:小虎 2001-11-12发表于长城小站

  11月5日 星期一

  上午又给金州博物馆打电话,竟然不能接通,心中不免有点忐忑不安,上周五通过电话,找到了徐建华,与他约定今天上午见,我就又背上相机坐公汽直接去找他,今天一切都进行的十分顺利,水到渠成。大约四十分钟会来到博物馆,他正在厅东小屋里修理电话,不愧是博物馆,电话都老的可以收藏起来了,他见我来了,立即扔下破电话,跑上木楼梯,少时把两本馆刊及我的《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递到面前,告诉我要交7块钱,金州的资料有这两本就差不多了,别的,如图片之类,无法给我复印,但可以到西屋拍几下,然后他又去修电话,废话也不多说。
  我上次来时已经拍了一些图片,这次又找了几张柜子后边、墙转角里的拍了,并认认真真地画了一幅金州古城平面图,这次回来要做个详细的电子版了。
  至此,我的金州古城寻访工作已就基本完成了,出了小屋,厅中守门老大爷和这位徐先生仍各自低头专注于手头儿书报,我就放弃了进一步请教的念头,与他们握手告别了。
  我的一个在广告公司当业务主管的朋友竟意外的在电脑里帮我找到了半年前他们为金州县委作宣传时扫描的许多幅金州老照片,真乃得来全不费工夫,令我大有彩票中奖般的惊喜,使我手头资料为之极大丰富起来。
  以下是我编辑整理的金州城资料:

  金州地区
  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了人类居住,并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文献记载,商周时代,这里人烟已比较稠密。到了战国末期,秦灭燕国以后,仍沿袭旧制,属辽东郡辖境。
  至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107年),金州地区正式建立了政区——沓氏县,归辽东郡管辖。东汉末年,辽东大守公孙度于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自立辽东侯,实行地方割据。
  三国曹魏至西晋,金州地区仍属辽东郡辖区。至西晋末年,成为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的辖境。
  公元404年(东晋安帝元兴三年),北方的少数民族——高句丽(后改称高丽),战胜后燕,占据辽东。
  隋唐两代都多次对高丽用兵。至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最后收复辽东,并建立了安东都护府。金州地区为安东都护府所辖。
  契丹族于公元916年建立辽国后,灭掉了(革末)(革曷)族建立的渤海国,把居住在南苏木底城(今辽宁新宾县苏子河附近)的(革末)(革曷)人强迁到现在的金州地区,时称之为苏州。把扶余城(在今辽宁昌图四面城)的(革末)(革曷)人迁到今天的瓦房店地区,称之为扶州,后改称复州。
  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金占据了辽东,设立东京道辽阳府,合并苏复二州为复州。金州地区为复州所辖之化成县。宣宗贞佑四年(公元1216年)五月,升化成县为金州。金州名称到此开始沿用。
  公元1216年,新兴的蒙古族挥戈南下,风雨飘摇中的金王朝,指望地处辽东半岛咽喉的金州地区能成为抵御蒙古铁骑的“金城”,所以,用“金”字来命名。“金者,禁也”。然而,事与愿违,三个月后,蒙古铁骑就扫荡了辽南大地,摧毁了金王朝在这里的防御。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以后,重设金复二州,并在金州设立金复屯田万户府和金州镇边万户府。
  明太祖洪武八年(公元1357年)四月,设立金州卫。从此以后,金州成了明政权在辽东半岛南端的军政中心。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夏,辽东总兵官刘江指挥金州卫军民大破倭寇于今亮甲店镇的望海埚,使倭寇再也不敢侵犯辽东。
  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建州(今辽宁新宾)女真建立了“后金”(后改国号为“清”)政权。随即与明朝争夺辽东。明思宗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金州地区为后金占有。
  清初,金州地区因经战乱,人烟稀少,未有建制,仅设金州巡检,先隶海城,后属盖平(今盖县)。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增设金州城守尉。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才建立宁海县,录属奉天府。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加强金州海防,于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将熊岳副都统移驻金州,升宁海县为金州厅。其陆地辖区东至碧流河与庄河为邻,西至海岸,南到旅顺口,北至荒地与复州为邻。金州地区再度成为辽东半岛南端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第二军于庄河花园口登陆。驻扎在金州地区的清军爱国将领,正定镇总兵徐邦道曾率部在金州东石门子一带英勇地阻击日寇。金州军民也在金州城保卫占中谱写了一曲曲抗日爱国壮歌。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寇占领了金州地区,后被清政府用白银赎回,旋即又被沙俄强行租借。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金州人民又一次遭受了战争的浩劫。
日俄占后,日寇重新占领了旅大(即今大连地区)。直到1945年大连获得解放,金州地区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金州城 西距渤海内的金州湾只二华里,南距黄海边的大连湾仅十二华里,东峙大黑山、肖金山,北靠北屏山。历史可以上溯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辽代。辽代的苏州城为土城,其规模要比现在的金州城大将近二分之一。明代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元代土城的基础上增筑了金州城。当时金州城为“亚”字形土城。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明朝在辽东建立了第一个卫——金州卫,同时用青砖包砌金州城。就在金州城包砌未竣之时,元朝的残余势力——太尉纳哈出卷土重来,入寇辽东。金州卫都指挥韦富和王胜从容对敌,率领所部明军,与元军在金州城下展开了血战。结果,活捉了元将及刺吾,杀得纳哈出几乎全军覆没,巩固了明朝在辽东的统治。至明代后期的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又在金州城添设角台四处。
  清代康熙年间,金州城又经重修。重修后的金州城,周长7华里,城墙高6米,宽5米,女墙高2米。共设4个门,东曰春和门,西曰宁海门,南曰承恩门,北曰永安门。门上都建有敌楼,门外都建有瓮城。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时改为长方形的砖城,南北长930米,东西宽760米,城墙高8米,顶宽3~4米,护城河深5米,宽约15米,仍设城门四个,城楼四个。四门外皆有瓮城,护城河上有石桥。尔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896年),再次重修。
  解放战争中,金州城遭受严重破坏,文革期间被彻底拆除,至今已不复存在。
  在八、九百年的漫长岁月中,金州城一直是辽东半岛南部的重要城市,曾发生过数不清的反侵略和反封建压迫的激烈悲壮的斗争。特别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金州城保卫战,以其英勇壮烈著称于世。其中,曲氏井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曲氏井遗址,位于金州城西南隅,现民政街六委四组一百二十五号大院。1894后11月6日,日寇攻陷金州城后奸淫烧杀。面对凶残的敌人,曲氏门内七名妇女,宁死不屈,携抱三名幼儿,毅然投井自沉,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凛然大节。

  望海埚
  当地人又叫望海坨子,位于金州东北约六十里的亮甲店镇附近。是海拔一百一十六米的丘陵,上有望海古城址。明代初年,震动中外的望海埚大捷,就发生在这里。
  倭,是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汉书 地理志》有“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的记载。十四至十六世纪,从事劫掠我国和朝鲜的日本海盗集团,被称为倭寇。
  公元十四至十六世纪,正是日本南北朝封建诸侯混战时期。各封建诸侯为了掠夺财富,支持日本沿海地区的一些失意的封建主纠集武士,浪人,海盗,窜到中国沿海地区,杀人放火,劫掠财物,进行海盗活动。《明史》记载,由于倭寇的劫掠,“北抵辽,南迄浙闽,濒海郡邑多被害。”文献记载,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十月,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十月,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四月,倭寇都曾劫掠金州。
  倭乱使明朝沿海专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民蒙受了极大的灾难。因此,从明初的洪武年间开始,朝延就在辽东各地增筑城垣,广置烽火台,用以防御倭寇。
  明成祖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三月,刘江任辽东总兵官,负责防务。他是邳州宿迁{今江苏宿县}人,原名刘荣,因替父刘江参军,故改名刘江。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刘江到金州卫巡视,来到望海埚,见这里的地势高广,登临其上,东南沿海和岛屿可以一览无余,且旁可驻兵。刘江从当地百姓口中得知,倭寇每次登岸,必先经过这里,实为滨海咽喉之地。
  于是,刘江上奏朝廷,请求在望海埚“用石垒堡筑城,置烟墩了望”,遂得到批准,望海埚城得以建立。据文献记载,望海埚城,形状如瓮,北窄小而南宽大。城墙周围长度约二百米,下部以石,上部以砖筑。北面为烽火台,南面为城门。城东侧为军马营,城东南为樱桃园(即现在柳树园)城堡。
  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六月十四日傍晚,了望者报告,东南王家岛上有火光。刘江估计倭寇已到,急派马步兵奔赴城堡,派都指挥徐刚伏兵山下,百户姜隆率领壮士潜烧倭船,都指挥钱真领马队截断倭寇归路,作一网打尽之计。并约定“旗举伏起,炮鸣奋击,不用命者,军法从事。”
  第二天早晨,倭寇一千五多人,乘船三十余艘从马雄岛出发,至登沙河口登陆,鱼贯而行,直抵望海埚城下。当倭寇全部进入埋伏圈时,刘江下令举旗鸣炮,伏兵尽起。倭寇遭到突然袭击,丢下大批尸体向东南樱桃园堡逃窜。刘江下令将樱桃园三面围住,仅缺西北一口,乘倭寇争相从这里向外逃命时,一拥而上,又杀死大批敌人。逃回海边的倭寇,因船已被烧毁,都作了俘虏。
  这次战斗,共杀死倭寇七百四十二名,生擒八百五十七名。刘江用五十辆军车载运俘虏上缴报捷,朝廷封刘江为广宁伯。
  望海埚大捷,是明代初年抗倭斗争的一重大胜利。它使得倭寇大受镇慑,“自此不敢犯辽”,有力地保卫了辽东沿海,对辽东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人民群众为了纪念抗倭民族英雄刘江,于明代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在望海埚附近的金顶山上,为他立祠,并把他的功绩刻在石碑上,以流传后世。十年动乱中,刘江祠——得胜庙被毁掉了,只有这通正德年间的石碑被保护下来,现存于金县博物馆。

  卑沙城
  又名卑奢城、毕奢城、大黑山城。大黑山是雄峙于金州城东一座呈“山”字形的黑色山脉,俗称“大赫山”、“大和尚山”,海拔663.1米,距金州城十华里。卑沙城建在大黑山山脊之上,沿中南二峰绵延十余华里。城为巨石所筑,巍然屹立,蔚为壮观。山城轮廓分明,城内的各个山谷幽深莫测。城“四面绝壁,惟西门可上”,名曰“关门寨口”,是长约两华里的山谷。口为东西走向,西面山峰为凤凰山,南一华里为凤凰口,密密层层的槐树像一道绿色的屏风,将关门寨口遮挡起来。穿过树林,映入眼帘的是高插入云的悬崖峭壁,使人疑已至山谷尽头,然而,山环路转,再前行几步,向左一拐,便又是一个新天地:卑沙城西墙就挂在左边的峭壁上,西门就在其下,诚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卑沙城是一千多年前高句丽占据辽东时所建。史载: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泉州刺史、大将来护儿率领隋兵从东莱郡渡海征伐高句丽,曾克此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丽,命行军大总管张亮率舟师从东莱渡海,袭卑沙城“程名振引兵夜至,副总管王大度先登,五月己巳拔之,俘人口八千”。山城至今保存比较完整,脉络清晰,尤其南峰上城墙残高仍有1米,对研究隋唐时代高句丽的历史又重要意义。




∩编辑:小站编辑部关闭窗口